<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九月情感领域美友之家创作新专题之一:我心中的母校。主持人写道:用文字唤醒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珍贵记忆。我特别地查了一下母校的定义:母校是指本人在学校学习过的地方,它可指小学、中学和大学。只要自己在学校中学习过知识,它在一定的时间培养过自己,就都称得上母校。我之所以要查一查母校的定义,我得确认不是我毕业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母校,而是所有读过的学校都可以叫母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读过的全日制学校有点多,一共有七所。有的学校我肯定没在那里毕业,查过后我开心了,我读的书不算多,但我的母校却不少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整个读书阶上学是转战南北像个“打游击”的,光小学阶段就进过四所学校,初中也是在两所不同县市的学校读完的,再加上高考恢复后我又上师范。现在仍还在的是我上高中的学校,但早已改了名,叫老区中学。我上的师范学校也早被隔壁的高级中学兼并成市里的一所高中。而其它所读的学校都不复存在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我曾经的母校在这条钢轨路的那一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读的学校这么多,尽管每一所学校都小得不成规模;小得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小得当时代前进的时候,它们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没有一点声响,不留半点痕迹。而不管它们有多小,多没名气,多不起眼,在我心里母校却永远伟大,永远不会被磨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我曾去那些地方走过多次,别人说是回母校看看,我却都是去寻踪迹。明知母校早已不在了,但我还是想去看看,就想看看那里,看看我心中的学校。想着能碰到哪位老者他正好是我曾经的老师,或是碰见什么人,我可以打听一下曾教过我的老师,可惜我小学阶段的老师大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寻来找去我也不是一无所获,我还是能透过岁月的时光,寻找到遗落在那里的童年时光。我凭着记忆可以知道我的母校当年的样子,地理位置,学校的操场,大门朝哪开,还有那门前的小河唱着欢歌朝前奔跑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对,每一所母校都承载我个人求学阶段的记忆,那里有我和老师间的师生情谊,有我成长经历的很多相关故事。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我的母校曾经在这些大山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追忆母校让我想起了教我的老师,他们一个个向我缓缓走来,最清晰的是第一个教我的朱老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记得我走进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叫岚下村的小学。学校就在村祠堂里,几排桌椅分两块地方朝相反方向摆放着,前后各一块黑板。因为有两个年级的学生,我们背靠背地坐着,不同年级可以各自有一块黑板。学校简陋,一点不妨碍我们读书学习,那个高个子的朱老师不管上课下课都泡在教室里,教我们知识,陪我们玩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年纪小坐在第一排,朱老师拿着书本给我们上课的样子我还记得很清楚。他上课时老爱绕过他的那张课桌兼讲台走下来,挨着我坐的课桌站着。他带我们读书的时候,我想抬头看看朱老师,可他手里捧着的课本“屏蔽”了我的眼睛。仰望不到想望见的朱老师,我只能埋下头,看着书本,跟着朱老师一句句地读课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初中毕业45年时我们去母校原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苏老师说:我原来的住房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是个左撇子,左得厉害,上学前之前右手什么也不会干,完全是个摆设。刚刚学写字时我自然用左手拿笔,是朱老师手把手教我用右手写字。我的右手很不给力,还很不听使唤,费时又费力写出来的字不像字倒像在爬行的小虫子。朱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人教两个年级,课堂上的他忙过一年级,转身又去忙二年级。他只好下课坐在我座位旁,握住我的右手,帮助我写字,我才慢慢度过难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在岚下村还没上完一年级就搬家离开朱老师了。后来我再没见过他,也没听到过半点关于他的消息,我挺想他的。也不知朱老师今何在?是否安好?如果有机会再见到朱老师,我想恭恭敬敬再叫他一声:“朱老师!”我想告诉他,他是我踏进学校的启蒙者。以前那个左撇子小姑娘,如今右手不再摆烂偷懒了,也会像左手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啦!我的右手能“上岗工作”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多亏朱老师耐心辅导和帮助。当年耐心帮助我走出困境的朱老师,要是他还记得我,听了我的回报一定会欣慰地点头,满脸笑开花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高中时的母校早已旧貌变新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回忆我上过的每一所母校,是母校给了我学习的天地,是母校让我拥有了亲爱的老师,和一份份真挚纯洁的友谊。我读过的每一所母校都有母亲的包容和温情,都跟母亲一样陪伴着我成长,这些母校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在此我要感谢母校,感恩教过我的所有老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母校心底藏,师恩永难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自 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酷狗音乐《送别》</p>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