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加班十七 毕业实习 二米厂(二)

付敬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晋杂5号</span></p> <p class="ql-block">初步发现了晋杂5号高粱加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实习筆记中,提出了若干个为什么,並据此设想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至思路。</p><p class="ql-block">一、为什么含壳率总是超过0.3%。</p><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出品率达不到70%。</p><p class="ql-block">三、为什么合格率限制在75%以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每天上班后,我都到车间的统计员那里,抄写一份昨天的生产记录,里面有当日三班生产的各种实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找出或算出当日各班的出米率,碎米率,出糠率,以及不能加工的小高粮(其中多含“顽固粒”)所占的比例等等原始数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车间生产原始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根据表中的数字,可以整理和计算出来可供分析的相关数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我整理出来的,供进一步分析的相关的工艺参数。</span></p> <p class="ql-block">从中可以看出,被胶磨破碎的高梁和分离出来的小高梁就达4.5%之高,这是米率降低的一项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其中的出米率是成品高梁米与碎米加到一起计算的。实际上碎米是不能供应给居民的,所以,真正的出米率只有57%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课堂上学习的教材是稻谷加工,对高梁的加工还是一无所知,我到省图书馆,在舘藏的科技书目中找到一些粮食加工专业的书籍,其中有把杂质以及异种粮粒从各种粮食中分离出去的技术,但是,有关高粱的很少。</p><p class="ql-block">好在这些资料中有分离原理方面的论述,从中,我知道了一些利用它们之间的粒型,体积以及比重等不同特性,去选用和设计各种分离设备的办法和公式。</p><p class="ql-block">于是,就开始寻找“顽固粒”与正常高粮之间的各种不同之処。</p><p class="ql-block">我借来一把机械加工用的卡尺和一台化验用的小天平,每天下班后,都拿回一定数量当班加工的高粱,先是把其中的小高粮挑出来,查出粒数,称出重量,得出所占的比例,按一般的检验方法算出千粒重,容重,然后就用卡尺去量出每一粒小高梁的长、宽、厚,並把数据一一记录下来,量出一定数量后,用它们的累计数,算出它们的平均值。</p><p class="ql-block">然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去量测出不含壳的正常高梁的几何尺寸。</p><p class="ql-block">最后,根据这些大量的一手数据,和相关公式,确定了应该选择5×5,即每吋25孔的编织筛,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顽固粒从高粱中分离出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其中一份实测记录,上部是带壳的小高梁(顽固粒),下部是不帶壳的正常高梁的几何尺寸,因为是粮粒,没法测定高度,改为测量其厚度,根据两种物料的长宽厚的差异,可作为选择分离筛筛目的依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几乎每天都要做一次这样的测量,最后,根据所有的实测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一项非常繁复而又费心费力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从生产记录中,还可以看出,每天都要分离出300多包小高梁(每包40公斤),这些小高梁中,含有许多顽固粒和没有分离出去的皮壳,无法继续加工,最终只好当作饲料処理,这也是影响出米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怎样把这些顽固粒和皮壳等物从小高梁中再分离出來呢?</p><p class="ql-block">我发现车间旁边放着一台旧式的大平风车,一打听,好象是当初攻关组找来的,胶磨实验成功后,就没有用,一直扔在那里,无人问津。</p><p class="ql-block">我和几名同学就把它收拾一下,将这些小高梁又用大平风车作了继续分离的试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平风车的图纸已经失传了,这是农村打谷场通常用的风车,脱谷机出来的稻谷经它吹一下,可以把其中的稻壳,残留的草屑等吹走,还能把成熟度不同的稻谷分离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用于粮食加工的大平风车,和这种普通风车的原理相同,优点是它可以把物料分出多达五种轻重不同的部份,缺点是它的体积要比普通风车大许多许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月二十二和二十三兩天,实习小组对大平风车共作了四次分离试验,这是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后面,都由我整理出可供分析的相关数据,列出五种分离物的比例和特性,並作了简要的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现在来看这些数据,觉得这大平风车的分离效果还是可以的。</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平风车的分离试验中,发现它有很多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体积太大,工作起来需要的空间更大,分离出来的五种物料的收集,分流和继续加工都非常困难,要是在农村生产队的场院里,露天生产还可以,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加工车间里,根本无法正常的运用,尤其是很难形成稳定的自动生产状态。</p><p class="ql-block">这恐怕也是当初攻关组没有采用它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这次试验中,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来试验的小高粱,即车间里分离出来不能继续加工的“顽固粒”中,正常的高梁的比例竟高达40%之多。</p><p class="ql-block">这当然也会严重地影响出米率。</p><p class="ql-block">我又对这些“小高粱”进行了大量的检验,测定和分析,发现这些正常高梁与顽固粒的几何尺寸虽然相近,但是容重和千粒重却有较大差异,最后认为,最好是采用比重分级的方式,把这些“小高梁”中的好高粱分离出去,哪怕是只分离出一半,也会使整体的出品率,提高1%以上。</p> <p class="ql-block">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最后,我写出了这次毕业实习的总结报告:《对晋杂高粱加工的认识与实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原稿的第一頁。</span></p> <p class="ql-block">报告中,我大胆地提出了一套新的加工工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具体的说明(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这套工艺与现工艺最大的区别就是,先对高粱原粮进行分离,把含壳和不含壳的高粱先分离开来(因为含壳的大多数是小高粱,粒型尺寸相对较小),然后,只将含壳的高梁(约占总量的40%左右)进入胶磨去脱壳。</p><p class="ql-block">而不含壳的高粱则直接进入米机加工。</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好处是,</p><p class="ql-block">1,可以将现有的胶磨数量减少一倍。</p><p class="ql-block">2,可以使一半以上的高粱免去胶磨产生的挤压,磨擦和破碎等副作用,使出品率或合格率得到大幅的提高。</p><p class="ql-block">3,由于进入胶磨的原粮数量减少,胶磨的负荷大为减轻,胶磨脱皮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极大的提高,相应地增加出米率和合格率。</p><p class="ql-block">4,可以将胶磨的转速降低,即可以减少高粱的破碎程度,又可以降低动力消耗。</p><p class="ql-block">再有就是将现工艺中分离的,不能继续加工的小高梁,采用比重分级机进行処理,可以将其中不含壳的好高粱(也占小高梁的40%左右)最大限度的分离出來,继续加工出合格的高粱米,也会使出米率有相应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报告中,我还对工艺中的吸风除壳器,作了较大的改进,这是设计的草图:</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这份报告,所有这些改进,已接近了一个成熟技术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在二米厂实习结束之前,我终于将这份报告全部整理完毕。</p><p class="ql-block">我拿着报告,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想法,向当时二米厂生产股的负责人金玉田作了汇报和说明。</p><p class="ql-block">金玉田听后,却陷入很长时间的沉默。</p><p class="ql-block">半晌,他才慢慢地说,“我根本想不到,你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就能提出这么大的改进意見。我曾参与了当初攻关组的全过程。攻关组的组长就是现在市局工业科的负责人刘异春,他也是全局粮食工业最高的领导,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整个工艺是他最后敲定的,采用大钢磨脱壳的建议就是他亲自提出的,十二台大钢磨也是他从全市各厂库调(diào)集並改造成胶磨的。所以,这个加工工艺比较权威,至今,还没有人提出太多的异议。你提出这么大的改进,至少有两大难処,第一,得经过市粮食局革委会生产组,也就是刘异春常委(刘异春当时是粮食局革委会的常委)的批准。第二就是这样的改造不仅需要很多资金,还得有相当长的仃产时间去进行,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时是计划经济,二米厂负责全市几百万人食用高梁米的加工任务,根本不可能仃产多天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这需要厂里提出改造计划,经市粮食局将改造资金批准下來后,才能进行”。</p><p class="ql-block">他让我把报告先放到他那里,等到年度大修开始前,提到厂革委会进行讨论,然后再确定是否采纳和上报。</p><p class="ql-block">我意识到,我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在那个连真正大学毕业的技术员都被下放到麻袋库劳动的年代,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毕业的中专学生,怎么可能去实施这样一个宏大的改造计划呢?</p><p class="ql-block">我没有提出意见,但也没把报告留在他那里,因为我有点舍不得,也还想再继续完善一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年以后,我调入到市粮食局工业科工作,刘异春就是我的科长,这时,已有可能将这些改进予以实施。但是,晋杂5号高梁的种植和生产,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仃止了。</p> <p class="ql-block">这份报告,算起來有五十三年的历史了。现在翻看,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实习小组全体同学的劳动成果,也是我进入粮食加工领域的第一个作品。包含了我付出的大量辛勤和努力,智慧和心血,我当然非常珍惜。</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將这份报告一直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