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露天游泳池 ‍秦江水(7)

法律与人生

<p class="ql-block">【随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西北师大露天游泳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仿民 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7日,我陪孙孙来到京北燕山脚下的静之湖滑雪场滑雪。我坐在温暖的休息大厅里,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看着孙孙沿着雪道上上下下快乐翻飞的身影,开始了漫长而又甜蜜的等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雪道上欢快嬉戏的孩子们,不禁联想到我们自己,在孙孙这个年龄段我们有过这样的快乐吗?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还真有过一段物我两忘的欢乐时光,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一座亲手参与建造的露天游泳池,在那个物质和娱乐都贫乏至极的年代,这座游泳池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忘却的欢乐。凝望窗外绵延起伏的燕山和白雪皑皑的滑道,我的思绪回到了50多年前的黄河之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滔滔黄河顺着兰州市南北两山间的河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和城关区,在城关区、榆中县和皋兰县三地交界处的桑园峡转向,浩浩汤汤向北而去。百年老校西北师范大学坐落于黄河左岸的兰州市安宁区,师大校园就是我们的家园,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师大校园南边后墙外,隔一条不宽的马路便是甘肃省委党校。北滨河路还没修建时,穿过党校南墙外的农家菜地就能到黄河边踩水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从记事起,就知道黄河边是父母口中的禁地,绝对不许孩子涉足,因为几乎每年夏季都有胆大的青少年下河游泳戏水被溺亡的惨剧发生。但是,随着一年年长大,男孩们的好奇心与探险精神与日俱增,一到盛夏时节,下河戏水的念头就像一头小鹿不停地撞击着我们不安分的心,小学四年级的我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青春勃发活力无限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了。20世纪60年代,体察民意的西北师大校方深谙堵不如疏的道理,决定自行修建一座游泳池。那时候,游泳池就像现在城市夜空里的星星一样稀少,身边能有一座游泳池不啻为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节约开支,校方要求自行设计,尽可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游泳池。学校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义务劳动参加游泳池建设,回报是游泳池开放第一年,参与建设的人员可以免费游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进入师大东门后,马路右侧是师大附小所在地。然而,现在讲台上的老师和操场上嬉闹的孩子很少有人知道,教学楼和操场下深深埋藏着一代师大人的美好记忆。沧海桑田世事多变,6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坑,大坑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平底锅,坑里遍地碎石杂草,星星点点的野花衬托出自然之美,发出幽幽的淡香。这里是野生小动物的天堂,其间蝎虎出没、蚂蚱乱蹦、蝴蝶翩翩起舞,甲虫此起彼落,是我们寻找野趣的乐园。这个大坑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上天赐予的泳池基坑,容下两个标准游泳池绰绰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坑的基础上,进行回填和夯实,泳池的雏形初现。为降低成本,泳池就大坑地势而建,整体形状像一个大簸箕,东边是簸箕口,较宽,宽度70米左右,西边是簸箕根部,宽度50米左右,南北两条边长大约40米。整个泳池的池边用块石垒砌水泥抹缝。四条池边除西边与池底垂直安装有铁梯外,其它三条边都是斜坡入水,这样,从任何一条边人们都可以很方便地下到池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池底的建造颇费了一番脑筋。数千吨池水巨大的压力,使得高强度低成本防渗漏成了一道难题,用标准规范建造池底成本高昂,以当时的财力物力不可能实现。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防渗漏、易建造、易维修、强度高且寿命长一直困扰着我的父亲。那时我的父亲是基建处的工程师,负责游泳池的设计和建造。那些日子父亲苦思冥想寻找最优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都不满意,施工日期不等人,父亲为此茶饭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母亲命我去厨房从酸菜缸里捞酸菜。那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腌制酸菜以备蔬菜淡季之需。酸菜缸最上层用表面光滑的大圆片石镇压,以保证酸菜腌泡在菜水里不上浮。当我搬起缸里的片石时,恰逢父亲路过,父亲突然驻足,凝视我手里的片石,倾俄,一拍大腿叫到:有了!转身出门不知去了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父亲看我捞酸菜来了灵感,立马去办公楼的设计室,胸有成竹地做出一套绝妙的设计方案,以极低的建造成本解决了游泳池防渗漏的难题。兰州市皋兰山脚下有一地名叫红山根,那里的山崖是赭红色,土质又硬又韧,大小伙子用洋镐奋力刨下去只能刨得一小块。这种红土碾细遇水后就会变软成为红胶泥,这种红胶泥粘度特别高防水渗透性能极好,大自然的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挖掘和运输成本。父亲的设计构想是用这种红胶泥铺设在池底防止池水渗漏,只需将红土打碎过筛铺设在池底夯实,红土遇水变成红胶泥就形成性能极好的防渗漏层。问题是这种红胶泥一旦被水扰动,表面一层就会溶入水中变为浑浊状态。游泳池的中水不是静止的,泳者的动作和孩子们的嬉戏玩耍浪花四溅扰动极大。另一方面红胶泥表面极为溜滑,人踩在上面如同在冰面行走,对初学游泳的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父亲绝妙的设想是用大圆片石镇压住胶泥,片石层层垒砌缝隙错开,这样池水扰动对底部的胶泥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赤脚踩在光滑的片石上不打滑,甚至还有些舒适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设计方案甫一确定,游泳池建设工地马上热闹起来。那时候施工机械极少,绝大部分工作是人工作业。工地上人声鼎沸,人力架子车往返运料,抬着土筐的人们穿梭如织。铁锹上下翻飞,一锹一锹的红土顺着倾斜的铁筛哗哗流下,筛细的红土慢慢堆成一个一个尖尖的土堆。精壮的小伙子们扯起夯绳喊着号子,水桶般粗的木夯被高高扯起又重重落下,砸在红土基底上发出沉闷而又震撼的声音。日复一日,随着蛙式打夯机有节律的“嘭嘭”声,红土被细夯延展夯平,池底犹如一幅巨大的赭红色地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大东门外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排洪沟,这条沟有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叫作“狼沟”。那时候,兰州的北山是野狼的天下。北山里的山泉盐碱度极高无法饮用,口渴难耐的野狼成群结伙顺着这条沟到黄河边饮水,这条沟因此得名。千百年来在洪水的裹挟推送下,山里的石头被磨平棱角,形成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圆石,从排洪沟口到黄河边,这种圆石大大小小铺满沟底俯拾皆是。在游泳池建设的日子里,我们师大附小的学生下午一放学就去狼沟抱圆片石,大块的一次一人抱一块,稍小的左右胳膊各夹一块,更豪爽的干脆脱下上衣包起石头背在肩上。全校师生齐上阵,长长的队伍来来往往浩浩荡荡如同蚂蚁搬家,队伍里到处洋溢着希冀与欢快的气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孩子们硬是用一双双胳膊在硕大的池底层层叠叠压满了圆片石,与下面的红胶泥一起构成了坚固可靠的防水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盼已久的游泳池终于落成,黄河边的师大泵房到水塔山的供水管路将黄河水缓缓引入游泳池,几天后池水充盈,沉淀数日清如许,微风掠过起涟漪,干涸的黄土高原上平添一只天空之眼,巍巍水塔山下新增一池碧水映蓝天,我们这些小建设者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别提多开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泳池建成开放后,我们无须购票昂然而入,在泳池里尽情玩耍瞎扑腾。暖心的师大工会雪中送炭,每周末在露天剧场免费播放游泳电影教学片。每到播放日,我们早早搬着板凳占好位置,聚精会神地观看各种泳姿的讲解示范,次日依葫芦画瓢在游泳池里练习。反复的理论加实践,我们这些旱鸭子个个都成了浪里白条,不会游泳的反倒成了另类,成为凤毛麟角的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会游泳后方才体会到鱼儿般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快乐。随着水性的娴熟,我们时而奋臂前游争先恐后,时而鱼翔浅底暗伏潜泳,时而举臂踩水看谁踩得高,时而全身放松平躺在水面上仰望蓝天白云浑身别提舒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美好的岁月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后来经历颠沛流离下乡落户,埠外求学数年,不知哪年不知何故游泳池停止开放,也不知道是何时被填平盖起了楼房。又一个心中宝藏之地深埋地下,留下的只是欢乐的记忆和陪伴终身的游泳技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陪伴着女儿和孙孙去过许多知名的游泳胜地,青岛金沙滩、大连金石滩、海南亚龙湾、北京水立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西北师大水塔山下的那一池碧水,忘不了那似水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胡仿民2025年9月27日于北京。原标题“自建瑶塘同击水,一池碧波忆流年”,此次转发时有更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