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宝医生,我空腹血糖7.0mmol/L,是不是还得加药?”门诊常有老年糖友咨询类似问题,总想着把血糖降到健康人“6.1mmol/L以下”的标准。但对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不是越严格越好,盲目追求“正常”反而可能暗藏风险。</p><p class="ql-block"> 老年糖友的血糖目标,从来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医生会根据你的整体健康状况、是否有并发症、用药情况等综合判断,核心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血糖”。以下3类常见情况,对应着不同的血糖控制标准,快看看你属于哪一类。</p> <p class="ql-block">一、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可适当严格</p><p class="ql-block"> 如果65岁以上老人神志清楚、体力充沛,日常活动不受限,也没有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血糖控制可以稍微严格一些,更接近健康人水平:</p><p class="ql-block"> - 空腹血糖:5.0-7.2mmol/L</p><p class="ql-block">- 睡前血糖:5.0-8.3mmol/L</p><p class="ql-block"> 但要注意:如果正在服用磺脲类(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这些药物低血糖风险较高),空腹血糖可放宽到5.0-8.3mmol/L,睡前血糖放宽到5.6-10.0mmol/L,避免夜间低血糖。</p><p class="ql-block">二、有基础病但病情稳定的老人:适当放宽</p><p class="ql-block"> 若老人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病,但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日常生活、简单家务不受影响,血糖目标需要适当放宽,优先保证安全:</p><p class="ql-block"> - 空腹血糖:5.0-8.3mmol/L</p><p class="ql-block">- 睡前血糖:5.6-10.0mmol/L</p><p class="ql-block"> 同样要警惕低血糖:如果使用上述“高风险药物”,睡前血糖可进一步放宽到8.3-10.0mmol/L,不用强求“更低”,避免因血糖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p> <p class="ql-block">三、疾病严重、需人照顾的老人:大幅宽松</p><p class="ql-block"> 对于身体衰弱、患有严重疾病(如晚期肾病、脑梗后遗症),日常穿衣、吃饭、洗澡都需要他人帮助的老人,血糖控制要“以不发生严重高血糖、不出现低血糖”为核心,标准大幅宽松:</p><p class="ql-block"> - 空腹血糖:5.6-10.0mmol/L</p><p class="ql-block">- 睡前血糖:6.1-11.1mmol/L</p><p class="ql-block"> 如果正在用“高风险药物”,睡前血糖甚至可放宽到8.3-13.9mmol/L。对这类老人来说,避免低血糖导致的昏迷、跌倒,比追求“理想血糖”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b>关键提醒:为什么老人不建议“血糖正常化”?</b></p><p class="ql-block"><b> </b>很多老人疑惑:为什么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把血糖降到6.1mmol/L以下?核心原因是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太差。</p><p class="ql-block"> 血糖控制越严格,需要的药物剂量可能越高,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越大。对高龄、体弱或有基础病的老人来说,一次低血糖(如血糖低于3.9mmol/L)可能引发头晕、跌倒、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后果,远比“血糖稍高”更可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此,老年糖友记住:血糖目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最好”。每次复诊时,主动和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最近是否容易乏力、有没有头晕),让医生帮你调整最安全的血糖范围,别自己加药、减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