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一过往,心愁墨韵藏

燕晓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一岁一秋,一岁一礼,一秋一过往,一岁一惆怅,岁岁季节藏深意,年年愁绪心中藏。生日,涂鸦一段文字,记录下这一岁的百结愁肠。一页页翻看着逝去的日子,忽然读懂了“知命”二字——不是向岁月低头,而是终于看清生活的底色。不再执着于“为什么”,更懂得接纳“如是观”。从前为他人的一句否定彻夜难眠,如今学会在柴米油盐里寻安稳;曾经总想把人生攥得太紧,现在才明白有些留白,恰是生活最好的馈赠。知命”从不是认怂,是终于把日子的褶皱慢慢熨平。是和生活握手言和后,品出寻常日子里的清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秋一过往,心愁墨韵藏</b></p><p class="ql-block"> 文/燕子晓榆</p><p class="ql-block"> 梧桐叶把秋阳剪成碎金时,我总觉得秋天是带着刻度来的。它不像春的漫不经心,也不似冬的凛冽决绝,而是用一场又一场的绵绵秋雨、一缕又一缕若隐若现的桂香、一枚又一枚悄然而落的落叶,慢慢丈量着“过往”两个字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秋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况味,悄然而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秋天的宁静与寒凉;“秋水与长天一色”,这是秋天的澄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秋天的绚烂;“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是李白的相思乍起;“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是孟浩然的思乡怀亲;“曾伴浮云归远翠,犹陪落日泛秋声”,是高瞻的思绪悠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的乐观洒脱。虽然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伤感,但也有“金风玉露一相逢,却胜人间无数”的美好时光。秋,不是简简单单的叶黄,也不是纯粹的花开花落,它是灵魂里自带着香气,让人释怀,让人坦然,也让人心无旁骛。 </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诗人写秋总带三分愁:王勃的 “秋水共长天” 是少年的壮阔,徐再思的 “芭蕉惹愁” 是壮年的牵念,张继的 “江枫渔火” 是旅人的孤凄。唯有苏轼的秋,藏着中年人才懂的味道 —— 有孤独,却不沉溺;有愁思,却能释然;有怀念,却不执着。苏轼写“梧桐夜雨”“寒蛩促织”,写尽了秋夜的愁——中年人的愁,不是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曾经以为“永远”的事,突然就成了“当时”。可愁归愁,苏轼还写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愁是人间常态,但别让愁困住自己的脚步。他写秋的孤独,是教我们与自己和解;写秋的离愁,是教我们珍惜当下;写秋的绵长,是教我们记得来时的路。</p> <p class="ql-block">  日历渐薄,岁月渐厚。不知不觉人已中年,亦如这四季,已进入了秋。站在这秋的渡口回望,才发觉“知命”从不是向命运低头的妥协,而是看过山河辽阔后,终于读懂生活的留白,更懂得了“责任”的重量。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料,看他们渐渐步履蹒跚、记性变差,才知道“孝顺”不是给钱买礼物,而是耐心听他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老话,陪他们慢慢走一次曾经常走过的那条小路;下有尚未完全独立的孩子,明白此时的守护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他们需要时递上肩膀,在他迷茫时给出建议,却从不干涉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份责任是牵着两代人的纽带,让我们在岁月里有了稳稳的牵挂。所有的为时已晚,其实是恰逢其时。中年不是人生的“下半场”,更像是一场温柔的“中场休息”。我们终于卸下了年轻时的浮躁与冲动,带着半生的阅历与沉淀,学会了与自己相处、与生活对话。因为,与自己相处,是场终身的浪漫。从“遇己”里看清自己,在“愈己”里温柔自己,于“育己”里滋养自己。静处观心,方知世味皆清淡;闲中悟道,始觉人生本自然。</p> <p class="ql-block">  秋,是一个让人沉思的季节,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回过头想想,这一生我们都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父母,是你拂晓撇下的甘露。伴侣,是正午骄阳下,你畅饮的清泉。子女,是暮色西斜时,你留下的晚霞。知己,是你夜航时船头的渔火。她们都将在你灵魂觉醒时,作为你滋养心性的尘缘。那些锥心刺骨的别离,这本就是冥冥中最慈悲的安排,唯有抽离所有世俗的依附,你才能听见你的心声里,那内心神殿的晨钟。你会走过这样的路,想抓住的手总会松开,想停靠的岸终将消失,连最温暖的怀抱也会变成肩头最冰冷的霜雪。但,别害怕,当全世界都退成背景时,你,终会看清,你自己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角。一路摔跤,一路爬起,一路破碎,一路前行。那些,你以为过不去的劫数,其实是命运为你特制的成长大礼。每一个你遇见的人,都是带着此生灵魂的约定而来。有人摔碎了你的天真,让你长成铠甲。有人耗尽你的热情,教会你设置边界。这辈子是你与红尘最后的留恋,那些攥在手里不肯放下的执念,就像想要攥紧的沙子,越用力越容易从指缝溜走,曾经为肩上的负重彻夜难眠,为别人的一句非议辗转反侧,为一段逝去的关系反复反问自己“为什么”,如今再想想,只觉得是岁月长河里带着棱角的印记,虽莽撞,却也鲜活。生活嘛!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劝明白了,什么都解决了。人到中年,最清晰的感悟就是“删繁就简”。就像苏轼的秋,从不是悲秋,是知秋 —— 知它藏着春的种子、夏的沉淀,知它教会我们 “把愁酿成回甘,把难走成坦途”。</p> <p class="ql-block">  秋天于我而言,是一种沉淀与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慢慢的懂得了释怀,也学会了看淡,想开,放下!不再为了生活的琐碎而焦虑,不再为了名利的得失而纠结。也日渐喜欢“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喜欢“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修为,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红尘看破了就是浮沉,生命看破了就是生死。其实未知的人生就如手中那盏茶,是苦涩难耐亦是甘甜清新,全在于喝茶的人如何去品,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真正的把心放下了,才能品出茶的滋味,也能品尽人生的道理。不言浮华,不念过往,生命中,只紧握住那最朴素的一寸光阴,守住宁静,默写心宽,任时光荏苒,花谢花开,不强求,不失落。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面对困境,也各有各的选择。“行到水穷处,坐观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选择,当然,也可以选择带上拳套,奋力搏击。</p> <p class="ql-block">  一秋又一秋,一岁又一岁。每个秋天都带着独有的印记,把过往的故事妥帖收藏。或许正是这些藏在秋天里的过往,才让每一个当下的秋天,都变得格外珍贵。就像此刻,我看着窗外飘落的叶子,忽然想把这个秋天的故事也好好记下,等来年秋风再起时,又能想起,原来这一年的秋天,也有这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往后的日子,不去追求“光芒万丈”,只愿活得“从容坦荡”。晨起看朝阳,暮落赏晚霞,把日子过成一杯捧在手心里的温茶,不烫口,却暖到心底。这大概就是知命之年最好的状态:不求有人能懂,只愿将时光收藏,在温润的文字中将心安放,任生命的潮水涌动,所有羁绊,一一解脱。然后,退到一阕词里,揽一弯东坡的婵娟月,听一枕柳永的雨霖铃。谁还在叹海棠依旧,谁还在吟烛影摇红?总有些风月无边,草木长情。低眉,且共这秋水长天,素字清明。与岁月握手言和,与自己温柔相待。</p> <p class="ql-block">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世界上最大的勇气,是压力下的优雅。虽然我是一个山野村妇,但也有自己的风骨,我可以在文字里心无旁骛的洒脱驰骋,也可以在俗世柴米油盐里守心自暖,一手写字,一手煮饭。虽然,不能在人群中赫然明艳,但可以在独处时独自清欢,一脚云端,一脚桑田。就如我信风月,那个风月就在指端。哪怕世界有太多的薄情,我也会一如既往予以深情。我就是我,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余下的岁月,挣坦荡的问心无愧的钱,写温柔的长着骨头的文字!以豁达为笔,以释然为墨,书写属于自己的快意人生。不随波逐流,不羁绊外物,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愿自己路过山水万城,仍与温柔重逢。不慌不忙,不怨不艾,慢慢走,轻轻过,把每一天都过成秋日里,最舒服的那一阵风,最柔软的那一片云……</p><p class="ql-block"> 2025.9.25藏心阁</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燕晓利,笔名晓雨,燕子晓榆,《九州文学》评委,《思归客》诗刊副主编。作品散见于《洛阳文学典藏》《格鲁特诗刊》《草根诗人》《思归客》诗刊等等。也曾获奖若干。喜欢一个人的静谧,三五好友的小酌。看一看古亳的山水。耕耘一份暖心的文字。守着田园,平淡生活。</p> <p class="ql-block">人间向晚,山河已秋,简洁的三餐,粗茶三两盏,在平仄的日子里,暂时放下一地鸡毛的琐碎,虚度一段光阴,再煮一壶去心火的岁月老茶,日光里,别了春的娇艳,疏离夏的郁郁葱葱,只将况味隐忍于秋的茶水中,泡出温润的眉山。就这样安静着,寂寥着。素心着…… 人生,就是一场繁芜一世轮回。交错的光影折叠着缱绻年华,风起雨落中已经茫然走过很多年。当浅秋的花海,漫过记忆的栅栏时,真心未央,情满余生,依然收到来自岁月赋予的深情。想来,最好的时光,应该就是心底有暖意,眼里有欢喜。“把秋天当成爱人,深深拥抱。”我知道,人生聚散无常,别来无恙,你在我心上,这就是世间最好的重逢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