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乐 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4524808</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特致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雾像一匹素绢,轻笼着村口的老槐树。我踩着沾露水的石板路往晒场去,布鞋底碾过零星的野菊花瓣,细碎的香气便顺着脚踝往上爬,钻进鼻翼,漫进肺腑。九月的风裹着桂香,将晒场上的色彩揉得愈发鲜活——红辣椒串成跳动的火焰,玉米棒垒起鎏金的塔垛,南瓜们圆滚滚地挤作一团,像是被阳光吻过的蜜橘。我蹲下身,指尖抚过一粒饱满的玉米,那些被时光打磨出的褶皱里,忽然涌出许多陈年的滋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也常蹲在这样的晒场上。那时的生产队晒场还是土坯砌的,地面坑洼不平,却总被社员们的草席、竹匾铺得满满当当。十二岁的我扎着两根枯黄的羊角辫,跟着娘来领口粮。队长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喊“按工分开称”时,我的手心沁出了凉津津的汗。娘把我往前推:“去,帮妈盯着秤砣。”会计是个戴断腿眼镜的老学究,钢笔尖在本子上沙沙作响,墨汁晕开的字迹像一群游动的黑蝌蚪。我家分到半袋红薯干和三斤玉米面,娘用蓝印花手帕仔细包好,边角折成小小的三角。“慢着!”会计突然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星子,“你家小丫头今夏拾麦穗攒了二十个工分,该给加二两黄豆。”娘的手顿住了,我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落进了一缕秋阳。那是我第一次懂,汗水落在泥土里,终会开出带香气的花。归家路上,娘把黄豆揣在怀里,豆粒隔着粗布衫硌着我的胸口,一下一下,像是生活的鼓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岁的秋,风里飘着油墨的味道。我在公社中学的教室后边辟了块巴掌大的菜园,早自习前浇完白菜,晚自习后再去拔杂草。恢复高考的消息像一阵春风,吹得校园里的梧桐叶沙沙响。班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这脑子灵光,该去试试。”可报名那天,我看见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锅子的火光明明灭灭。“闺女,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他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头。我把攒了三年的鸡蛋卖了,又找生产队长软磨硬泡,用暑期打零工的工分换了五块钱。考试那天飘着细雨,我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衬衫,揣着娘煮的两个红糖馒头走进考场。笔杆握在手里,忽然想起春天播种时,父亲教我怎样把麦种均匀撒进犁沟——“每一颗都要落进踏实的地方,才会有抽穗的可能。”放榜那天,我在县教育局门口的老槐树下找到自己的名字,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极了晒场上跳动的光斑。那一刻,我听见心里有什么东西“咔嗒”一声,像是种子冲破了坚硬的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岁的那年秋天,我已经站在乡中学的讲台上。粉笔灰落在肩头,像落了一场薄雪。早晨推开办公室的门,窗台上摆着学生们偷偷放的野山楂,红亮的果子上还带着晨露。有个叫柱娃的孩子总爱迟到,我去家访才知道,他要早起帮着爹喂牛,再走十里山路。我跟着他走了趟山路,看见他家的土坯房里,墙上贴着他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知识改变命运”几个字,字迹歪扭却有力。后来我把自己的旧自行车送给他,告诉他:“骑快点,别耽误早读。”他攥着车把的手直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多年后,柱娃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在给我的信里写:“老师,您当年说的话,我一直记着——人就像地里的庄稼,肯往下扎根,往上才能长得高。”如今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收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来信,那些带着墨香的信笺,比任何奖状都珍贵。</p><p class="ql-block">暮色漫上来的时候,晒场渐渐安静了。我搬了个马扎坐下,看归巢的麻雀掠过晒架,翅膀尖扫落几粒稻谷。风掀起衣角,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手机响了一声,是女儿发来的视频请求。屏幕里,外孙女举着刚摘的柿子冲我笑:“姥姥,你看这柿子多甜!”她的身后,是她公司的荣誉墙,照片里的她穿着职业装,眼神明亮。我这才发现,原来所谓“晒秋”,从来不是单纯地把果实铺在阳光下。它是把青春晒成坚韧,把汗水晒成希望,把一代又一代的梦想,晒成岁月里最醇厚的芬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边的火烧云散尽了,月亮慢慢爬上来。晒场上的作物们都安静地睡着,等待明天更炽烈的阳光。我轻轻摸了摸身边的玉米棒,它的须子已经干了,却依然紧紧地裹着饱满的颗粒。这多像我们这代人啊——经历过饥饿的人懂得珍惜,见证过变革的人明白奋斗,吃过苦却依然愿意把甜留给后人。那些藏在粮票里的窘迫,夹在工分簿里的坚持,糊在高考卷上的墨迹,都成了生命里最厚重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风了,晾着的红豆杉枝条簌簌作响。恍惚间,我又看见十二岁的自己蹲在谷堆旁,二十岁的青春奔跑在乡间小路,三十岁的身影站在三尺讲台。所有的时光碎片在这一刻拼合,原来所谓的“当年”,从来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刻进骨血里的传承。就像此刻,我望着晒场上累累的果实,知道它们不仅属于秋天,更属于每一个认真活着的日子;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所有在土地上播种希望的人。</p><p class="ql-block">夜渐深,我起身收拾晒具。月光下的晒场依然热闹,蟋蟀在墙角弹琴,萤火虫提着灯笼飞舞。这是我最爱的时刻——喧嚣褪去,余韵悠长。就像人生,走过春夏秋冬,尝过酸甜苦辣,到最后才会明白: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的坎,都成了垫高视野的台阶;那些以为熬不过的夜,都变成了照亮前路的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年此时,我还会在晒场上。那时,或许会添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会听我讲过去的故事,就像我曾经听长辈们讲他们的往事。而晒场上的阳光,永远会这样暖烘烘地照着,照着每一张充满希望的脸,照着每一个正在生长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