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教学去掉了很多繁琐的环节,而是直接将写作要求呈现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写作任务,以终为始的去设计教学。</p> <p class="ql-block">在语篇研读的过程中也和以前有所变化之前需要整篇研读完整之后,才会引导学生来构建自己的写作内容要点和框架。</p><p class="ql-block">而这一次是一边研读语篇的主题格式内容要点,一边引导学生按照语篇范文来收集自己相关的信息。比如谈到张鹏要邀请朋友来装饰房间的想法、原因、做法以及朋友需要做的事情。我一点一点的带着学生,一边分解示范语篇,同时也带着学生去挖掘连接他们自我的内容。比如张鹏要邀请朋友来装饰房间的想法那迁移到学生自己要邀请朋友来装饰房间的想法及原因。张鹏要为自己装饰房间做哪些事情瞬间连接到学生需要做什么事情,张鹏要邀请朋友做的事情,直接连接到学生,要邀请自己的朋友所做的事情,而这一次学生直接脑洞大开。他们希望朋友能够为他们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画一份海报,买上一些鲜花图片,带上一些工具,比如说刷子,钉子等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引导有一个好处,老师在一边解构范文的主题、内容、框架、语言特征。同时学生也在构建自己的语篇主题、内容要点、写作框架、语言特征等等。解构和建构同时推进,更容易链接学生的写作任务以及学生自我的现实情况。</p><p class="ql-block">学生感触最大的一点就是能够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首先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他们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来收集信息,而不是在抄范文。其次,学生发现自己收集的信息可以很顺利的放进写作框架当中已被作文产出时使用。第1次感受到了收集信息的价值,原来是为写作准备条件。最后,学生的产出变得很容易,他们第1次收集信息花了将近8分钟时间,构建框架花了7分钟时间,而最后的写作也就是6分钟左右。在誊写稿件的时候,为了要书写工整,用于ai批改,他们花了8分钟时间,整个环节花了30分钟。</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是一个质的突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收集信息,构建框架</p> <p class="ql-block">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和构建好的框架,写初稿</p> <p class="ql-block">一方面,先写好的先站起来朗读,用朗读来检查明晰的词汇、语法、逻辑和标点错误另一方面,等待写作慢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坚持写出来,正常完成写作。这是不是最简易的分层等待呢?</p> <p class="ql-block">评价修改初稿后完善誊写到答题卡上</p> <p class="ql-block">收集好学生的写作稿件,然后使用天学网app来进行批改不到一分钟全班的结果就出来了这当然是令我感到很惊讶的地方我仔细看了一下,今年的天学网有了很大的变动,除了能够给学生。提供错误分析,还把全班学生的好句好词把它整理出来,在每个句子后面还标注上了学生的名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而且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好的句子表达,我相信平时写作不是太好的同学,一旦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