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青海湖 漫漫大西北

飞雪

<p class="ql-block">  青甘大环线回来好久了,却不曾动笔,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从何写起。 </p><p class="ql-block"> 太大了,大的让你动容;太远了,远的让你不知所措;太极端了,极端的让你目瞪口呆,无法言诉。因为之前去过内蒙,所以对祖国的幅员辽阔还是有一点心里准备的,所以飞机降落西宁后,谈得最多的是高原反映。因此,当一夜休整后,汽车一路奔跑在青海湖畔,满眼所见,心里并没有多少的波动,直到从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和青海湖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太美了,美的如梦如幻!这是青海湖给我的第一印象。远远望去,碧波万里,蓝天白云倒影在湛蓝的湖面上,微风乍起,云朵好似大朵大朵的棉花糖融进了湖水里,轻轻的荡漾着不紧不慢的奔向远方,迎面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莽莽大草原和一片片若隐若现的油菜花田。当你还在黄色和绿色中意兴阑珊,憧憬着一马平川,策马奔腾时,突然一条灰色的巨蟒蜿蜒匍匐,横亘在辽阔的大地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背脊上泛着白色和金色的光芒,让人产生无尽的冲动,借一片祥云,腾云之上,欲与天公试比高。</p><p class="ql-block"> 走近湖边,烟波浩渺的湖面基本看不到什么水生植物,密密麻麻的湟鱼一点都不怕人,成百上千条聚集在岸边,小小的灰褐色的身躯在游人的脚边扭来扭去。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绵羊慵懒的徘徊在湖边,等待着游人的青睐。突然一条披着红色鞍毯的白牦牛进入眼帘,红色、白色、蓝色,一股脑儿扑面而来,既浓墨重彩又彼此独立、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颜色反差,这种极致的反差直达内心,初见无比震撼。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和旅客轻轻的交谈着,黝黑的肤色、淡淡的高原红连同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一时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恍惚间只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此刻,面向青海湖,迎风而立,耳畔微风习习,天上云卷云舒,刹间内心得到了充盈,仿佛跳出了三界外,进入了心中的佛国净土。</p> <p class="ql-block">  太大了,大的让你怀疑人生!从青海一路向北经过茶卡、德令哈、大柴旦、 U 型公路、水上雅丹、黑独山、敦煌、瓜洲、酒泉、张掖、祁连山、门源,再回到西宁。3000多公里,历时八天七晚,一天平均6个小时的车程。说起来毫不费力气,正儿八经开着车子一步步的丈量开去,才知道这方天地太大了,太大了,大的你无法接受,大的无法理解,大的即是你有挣扎也毫无底气,心里一个劲的问自己:怎么这么大呀?还有多远呀?下面全是这种情况吗?----﹣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看不到人,长时间的看不到人。除了沿途一些较大的城市和主干道,大部分地方没有任何人的踪迹。有的路段,特别是从德令哈到水上雅丹再到U 型公路、大柴旦和黑独山,除了零零星星经过的车辆,满眼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盐碱地和沙漠,要么寸草不生,要么奇形怪状,要么一成不变,看的眼花头晕,昏昏沉沉的直打瞌睡。手扶方向盘,看着远处的漫漫黄沙、忽远忽近的雪山,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直插大地的深处,要不是断断续续的导航信号,简直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跑错了地方,跑到了世界的劲头。</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不可接受的是一直挂在天上的太阳,迟迟不肯收工回家睡觉,搞得我们天天起早贪黑。晚上七八点奔波在旅途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怎么说呢,太阳都没下山呢,我们也不好意思休息呀。还真是环境塑造人呀,这次我是深深的体会到了。</p><p class="ql-block"> 最不可思议的是变化无常的天气。因为太大了,太远了,又是一片开阔,开着开着这边还是艳阳高照,那边老远的已是黑云压境,靠近了立刻大雨倾盆。侥幸擦肩而过,突然发现我们成了天空的分割线,一边晴空万里,一边乌云密布,仿佛此刻我们成了世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大柴旦到黑独山的路上突遇沙尘暴。虽然不是很大,但确实让我惊诧到了。一开始并没有感到害怕,更多的是好奇。听到沙子敲打车身沙沙的声音,第一感觉是风大了,开着开着,路边的流沙如同黄色的烟雾窜到了路中间,紧接着黄色弥漫了整个天空,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连忙减速,打双跳,忐忑不安的一头扎进漫天的黄沙中。好歹时间不长,路面车辆少,但仍感觉突然间时间停滞了,心提到了嗓子眼,长这么大也没经历过呀!</p> <p class="ql-block">  太惊艳了,惊的让你直掉下巴!无论是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还是大柴旦的五彩斑斓,又或是水上雅丹的水天相接,月牙泉的万人大合唱,门源油菜花的绝美秘境,再或是张掖的七彩丹霞,祁连山的雄伟深邃,一处处都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不断的挑战你的认知后又极致芳华,异军突起,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惊采绝艳的黑独山,一时实在还真想不出一个词能准确的概括出我们初次的相遇。第一眼,满是疑虑,怎么会有这样的地貌,太奇怪了!到近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立体化的铺成在你面前,浓的是远处高低起伏,连绵不绝黑色的山,淡的是和煦的阳光、如洗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此时世间一切似乎都成了配角,黑色才是这方天地的主宰。脚下沙沙作响,穿过一片广阔平缓的黑色沙地,来到更近处,突然发现山并不是全部连在一起的,而是以这片沙地为中心,彼此穿插着远远近近的将这片沙地簇拥在了中间;山体也不全是黑色,大自然似乎在黑色中似乎还夹杂着赭色、黄色,然后随意皴擦泼洒在西北这方辽阔的大地上。喘着粗气爬上一个小小的山头,脚踏之处几乎都是黑色的沙子和黑色的石块,几乎看不到岩石。空中狂啸不止的风准确的告诉我一个答案:黑色的沙是哪来的。</p> <p class="ql-block">  留在最后的,不一定是印象深刻的,但往往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不仅仅是他老早就闻名在外,重要的是从儿时到少年,直到中年,一个遥远的边城终于从一个词变为了具象。敦煌,多么遥远的地方;敦煌,多么让人遐想的地方;敦煌,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乃至奉献一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恕我才疏学浅,敦煌的前世今生,敦煌文物的重要性,历史上和敦煌发生关联的重要人物,我概不能也没有这个水平一一细说,网上资源很多。我只愿将自己的旅程和切实感受与大家分享。因为参观需要预约,所以定下西北行程后,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就预定好了敦煌的票务。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提前一天出发,加上前面行程走得有点急,到敦煌时,我们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两天,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后面的行程就完成不了。中间想了很多办法,结果都未能如愿。后来决定豁出去了,早上直接到景点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改签什么的。还真是运气好到爆,早有早的道理,和我们有同样需求的人很多,正好景点有这项便民措施,但数量有限。好的开端往往激发美好心情,紧接着我们依次观看了《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跟着乘车前往核心景区在解说的带领下观看了莫高窟。说真的,如果对佛教不了解,不听讲解的话,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到此一游。大江东去,佛法西来。留存千年的莫高窟经变画既是朝代更替的证明,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注解,处处彰显着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历史底蕴。道士王圆箓将自己的命运和藏经洞的经书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但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下,一切都是徒劳,谁又能保证这些珍贵的文物如果当时留在中国,又会是怎么样一种结局呢?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必须时刻谨记,并为之身体力行,亘古不变的真理。要不然国将不国,你的也是他的。在此,对于右任、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代一代敦煌人表示敬意,是他们的大爱守护了敦煌的长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美景已成过往。当前,广阔、苍凉的西北在新时代迎来了大开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太阳能、风力、光热等新能源发电设备比比皆是,蔚为壮观。随着绿色中国进程的推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老早一去不复返了,善良朴实的西北人民正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迎接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助力祖国的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因为相遇我们才能相识,因为相识我们才会彼此了解,因为彼此了解,我们才会迸发思想的火花,进而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认知,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旅途一直在路上,大西北,期望着下一次的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