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国</span>国家档案馆大楼(National Archives Building),非正式名称为“档案馆一号”(Archives I),是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的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以北,地址是宾夕法尼亚大道西北700号。美国国家档案馆另一个更大的设施是“档案馆二号”(Archives II),位于马里兰州学院公园(College Park)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国</span>国家档案博物馆(National Archives Museum)就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档案馆大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Archives I)内,博物馆的入口是在宪法大道一侧大楼底层的两侧,而研究机构的入口则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上。</span></p> <p class="ql-block"> 国家档案馆宪法大街正面的山花雕塑题为《过去与未来》(Past and Future),由美国雕塑家罗伯特·爱特肯(Aitken)创作。中央是一位长满胡须的长者,象征“过去”,两边是年轻人。一边是象征 “未来” 的青年男性,代表希望与进步。另一边是象征 “过去的传承” 的青年形象,与中央长者形成呼应。象征“未来”,两侧环绕着寓意历史、传统与进步的人物群像,整体表现了国家在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国家档案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建国文献和历史档案的场所,还承担着保存、保护和管理美国重要政府文件的职责,如《独立宣言》、《宪法》和《权利法案》等。它通过常设与临时展览、互动展区以及教育项目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同时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查阅原始档案的机会。作为国家象征,它不仅记录和呈现美国历史,也强调公民自由与宪政精神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档案博物馆设有多个展厅与学习空间,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最核心的 宪章圆形大厅(Rotunda for the Charters of Freedom) 展示《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等建国文献;</p><p class="ql-block"> 大卫·M·鲁宾斯坦画廊(David M. Rubenstein Gallery) 通过常设展《权利之记录》(Records of Rights)展现美国权利演变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劳伦斯·F·奥布赖恩画廊(Lawrence F. O’Brien Gallery) 作为临时展厅,定期推出以历史档案为核心的专题展览;</p><p class="ql-block"> 公共宝库展厅(Public Vaults) 是一个互动空间,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化与实物体验探索馆藏与档案保存幕后;</p><p class="ql-block"> 紧邻圆形大厅的 东圆厅画廊(East Rotunda Gallery, Featured Document Exhibit) 设有“特色文件展”,定期轮换展示重要文献;</p><p class="ql-block"> 波音学习中心(Boeing Learning Center) 面向教育活动,提供动手体验和学习实验室,为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提供深度的历史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底层还有一个威廉·G·麦高文剧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William G. McGowan Theater),</span>可容纳约 290 人,用于播放与美国历史相关的影片、举办讲座、学术研讨会、公共教育活动以及专题演讲。</p> <p class="ql-block"> 由建筑师约翰·罗素·波普(John Russell Pope. 他也是美国国会档案馆与杰斐逊纪念堂的设计师)设计的圆形穹顶宪章大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空间开阔,顶部是高高的圆顶,四周有巨幅壁画,氛围庄严肃穆,设计上强调 “神圣与恒”。</p><p class="ql-block"> 宪章大厅位于档案大楼的中央圆顶之下,是整座建筑的核心与象征性空间。这里安放着美国最重要的三份建国文献原件——《独立宣言》、《宪法》和《权利法案》,合称“自由宪章”(Charters of Freedom)。</p> <p class="ql-block"> 进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视为“美国民主的圣殿”的</span>宪章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圆顶和庄严的空间感。高耸的柱廊环绕四周,阳光透过顶部采光窗柔和洒下,让大厅显得庄重而宁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大厅弥漫着一种肃穆与敬意,让人既惊叹于艺术与建筑的美感,也感受到美国民主制度的根基与历史重量。走在其中,仿佛每一步都在触摸国家的记忆与自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中央的展柜里陈列着三份原始建国文献—《独立宣言》、《宪法》和《权利法案》,每一份都被特制的防护玻璃保护着,但仍能感受到其厚重的历史感。墙上的巨型壁画描绘着独立宣言签署和宪法起草的历史场景,使人仿佛穿越回18世纪,见证开国元勋们讨论和签署这些改变世界的文件。</p> <p class="ql-block"> 圆形宪章大厅的正中央,三份核心文件的排放顺序是有讲究的。正中间:《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因为它是美国政府制度的根本法律,被放在最中央的位置。宪法的左侧:《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象征国家的诞生与独立。宪法的右侧:《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象征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保障。</p><p class="ql-block"> 文献放置在特别设计的防弹、防光、防湿的展示柜内,以长期保存。这三份原件因为年代久远,羊皮纸已经褪色、发黄,字迹极浅,即便隔着展示柜靠近观看,大多数字母几乎难以辨认。 </p> <p class="ql-block"> 这三份核心建国文献都是写在羊皮纸(parchment)上的,但尺寸不完全一样:</p><p class="ql-block"> 《独立宣言》原件尺寸约 29¾ × 24½ 英寸(约 76 × 62 厘米);</p><p class="ql-block"> 《美国宪法》一共 4 页,前三页约 28¾ × 23⅝ 英寸(73 × 60 厘米),第四页(签字页)稍小,约 28¾ × 23¼ 英寸(73 × 59 厘米);</p><p class="ql-block"> 《权利法案》原件是国会通过后送各州批准的副本之一,国家档案馆的这份尺寸约 28 × 24 英寸(71 × 61 厘米)。</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人说,这里保存的,不只是几张羊皮纸,而是美国的“出生证明”和“立国根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宣言》的起草、表决和通过过程: 17</span>76年6月11日,大陆会议成立由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谢尔曼和利文斯顿组成的五人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由杰斐逊执笔。7月2日,大会表决通过了“李氏独立决议”(Lee Resolution),宣布北美英国乔治三世统治的十三个殖民州正式脱离英国。7月4日,经过修改的《独立宣言》文本获得批准并对外公布。7月19日,大会决定誊写一份正式羊皮纸文本,8月2日,大多数代表在其上签名,最终共有56人签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宣言》的</span>原始羊皮纸文件象征美国建国的起点与民主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1. 序言(阐述人权与平等的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 2. 自然权利的论证(说明人民有权推翻不公政府)</p><p class="ql-block"> 3. 对乔治三世国王的不满清单(27条具体控诉)</p><p class="ql-block"> 4. 结论(正式宣告13个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美国宪法》最初的宪法正文分为 7 个条款(Articles):1. 立法部门(国会)2. 行政部门(总统)3. 司法部门(最高法院等)4. 各州权利与义务5. 修宪程序 6. 联邦最高权力(宪法至上条款)7. 宪法批准程序。</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陆续增加了修正案(Amendments),目前共有 27 个条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圆形大厅的两面弧形墙上各有一幅由美国艺术家 巴里·福克斯(Barry Faulkner) 于 1930 年代绘制的巨型壁画。</p><p class="ql-block"> 北墙壁画:描绘 1776年《独立宣言》签署的场景,可以看到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汉考克等开国元勋。</p> <p class="ql-block"> 南墙壁画:描绘 1787年《美国宪法》起草 的场景,乔治·华盛顿站在主席台前,代表们正在讨论或签署宪法。</p><p class="ql-block"> 两幅壁画一南一北,分别对应“美国的诞生”(独立)与“制度的建立”(宪法),与大厅中央陈列的原件相呼应,整体表现了美国建国和民主制度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宪章大厅共设有17个展示柜(display cases),其中除了中央展柜,两侧壁画下方的壁龛主要展示了与美国建国相关的历史文件、重要人物和事件。</p><p class="ql-block"> 左侧壁龛:展示了《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的背景资料,包括托马斯·杰斐逊的草稿、相关信件和其他开国元勋的文献。</p><p class="ql-block"> 右侧壁龛:展示了《美国宪法》起草和签署的背景资料,包括詹姆斯·麦迪逊的笔记、联邦党人文集的摘录以及其他相关文献。</p><p class="ql-block"> 这些展示柜通过复制品、手稿和解说牌,向游客介绍了美国建国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其中几个展柜:</p> <p class="ql-block"> 自由宪章一美国的立国文献</p><p class="ql-block">“自由宪章”包括三份重要文件:</p><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1776):阐述建国理想,并说明脱离英国的必要性。《宪法》(1787):确立新的政府框架。《权利法案》(1791):界定公民与各州在新宪法下的基本权利。它们共同为一个全新的国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道路。</p><p class="ql-block">建国先贤语录:“自由一旦开始生根,就会迅速成长”。 (乔治·华盛顿)</p><p class="ql-block">展品</p><p class="ql-block">-,国王的公告</p><p class="ql-block"> 镇压叛乱与煽动的公告(1775)</p><p class="ql-block">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宣布北美殖民地已陷入“公开叛乱”,并称这是由“危险而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的。他要求所有官员和臣民履行职责,协助镇压。</p><p class="ql-block">二,第一届国会参议院日记,国会记录了美国首次总统选举的结果:乔治·华盛顿 当选首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当选副总统。</p><p class="ql-block"> 此为国家档案馆收藏的原始文献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它是如何诞生的?</p><p class="ql-block">1776年7月</p><p class="ql-block"> 《独立宣言》确认了殖民者摆脱英国统治的权利。它向全世界宣告,美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文件中对乔治三世国王的指控,帮助争取到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鼓励其他国家加入反抗英国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献之一。</p><p class="ql-block">文献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何时签署?</p><p class="ql-block"> 大会在 1776年7月4日 通过了《独立宣言》,但代表们直到 8月2日 才开始在羊皮纸原件上正式签名。</p><p class="ql-block"> 李氏决议(Lee Resolution)</p><p class="ql-block">1776年7月2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李查德·亨利·李提出的独立决议,宣布殖民地“从此自由独立”。《独立宣言》则是向全世界宣布这一决定。</p><p class="ql-block"> 首次印刷版本</p><p class="ql-block">宣言通过的当晚(7月4日),印刷商 约翰·邓拉普(John Dunlap) 连夜排版,印制了首批单页传单(Dunlap Broadsides)。这些传单张贴在公共广场和军营,从乔治亚到新罕布什尔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 公开宣读</p><p class="ql-block">1776年7月16日,《独立宣言》在波士顿老州议会大厦东阳台被公开宣读,群众聚集在街头,见证了独立的宣布。</p><p class="ql-block">历史片段</p><p class="ql-block"> 波士顿惨案(1770年3月5日):英国士兵向人群开枪,造成平民死伤,激起殖民者强烈的反英情绪。</p><p class="ql-block"> 签名</p><p class="ql-block">文件上最显眼的签名是 大陆会议主席 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p> <p class="ql-block"> 《宪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律。 它创建并界定了联邦政府的结构与权力,规定了领导人的选举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早期的 《邦联条例》 下,各州几乎是独立的国家,只在特定事务上合作。宪法的诞生让各州人民从“弗吉尼亚人”或“宾夕法尼亚人”,真正成为了 “美国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个命运。” 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参议院演讲,1837年3月16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人民……唯有坚实的政府才能保护我们的自由。” 古弗尼尔·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宪法起草会议中发言次数最多的代表,被认为是 序言(Preamble) 的主要作者。他几乎完全重新起草了序言,用简洁而全面的语言阐明新政府的宗旨。</p><p class="ql-block">展品一,乔治·华盛顿的宪法草稿</p><p class="ql-block">这是乔治·华盛顿本人带注释的宪法工作副本。请注意序言的原始第一行。</p><p class="ql-block">展品二,国玺设计图</p><p class="ql-block">这是国玺的早期设计图。少女和战士代表着“美利坚邦联共和国的天才”。座右铭是“In Vindicam Libertatis*(捍卫自由)”和“Virtus sola invicta”(唯有美德不可征服)。</p><p class="ql-block">(Fessimile,国家档案馆,大陆和邦联会议及制宪会议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独立宣言》之后,美国如何建立新的国家根基?1785 至 1787 年间,围绕宪法的辩论与批准过程决定了联邦制度的走向。展柜中介绍的重点人物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与同伴们通过《联邦党人文集》大力宣传宪法的重要性,以赢得公众支持。然而,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反联邦派担心宪法会削弱州的权力、威胁个人自由,于是展开激烈反对。联邦党人则通过报刊和小册子掀起“媒体攻势”,不断阐释宪法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展柜中的文献与插画生动记录了这一过程:一份带有签名和蜡封的批准文件,以及报纸《The Centinel》上的插图《联邦支柱》,描绘各州一个接一个批准宪法的情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萨诸塞州的批准,它提出附加条件——未来必须增添保障公民权利的修正案,这一妥协成为宪法通过的关键一步,并最终促成了《权利法案》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法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789年,国会提出了十二条修正案,目的是保证人民的自由不被政府侵犯。詹姆斯·麦迪逊当时特别努力推动,他希望人们放心,相信新政府不会滥用权力。最后,在1791年,其中十条被各州通过,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权利法案》。它保护了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集会权利等。这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权利法案》。这些修正案明确规定了言论、宗教、集会等基本自由,以及限制政府滥用权力的条款。</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当年提出的十二条修正案并非全部在当时生效。其中的第二条提案,旨在限制国会议员随意增加薪酬,却一直未被批准。直到两百多年后的1992年,这一条才终于获得批准,成为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七条修正案。</p> <p class="ql-block"> 女性与革命,革命并非只有男人。</p><p class="ql-block"> 许多女性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经营家园、筹集物资、传递情报,甚至亲自参战。</p><p class="ql-block"> 伊丽莎白·伯金(Elizabeth Burgin)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独立战争期间,她帮助200多名美国囚犯从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监狱船上逃脱。她的帮助卓有成效,以至于英国人甚至悬赏捉拿她。最终,她乘坐一艘捕鲸船(一种小型快速划艇)逃离了英属纽约,抵达了美国控制区的安全地带,成为女性勇气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伊丽莎白·伯金在1779年11月19日写给詹姆斯·考德威尔牧师的信中描述了她悲惨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另一份是关于伊丽莎白·伯吉尼·伊查尔特的请愿书中,吉翁特·华盛顿将军写道:“从我们自己(逃亡的)军官的证词来看……看来她一直孜孜不倦地为解救囚犯和协助他们逃跑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羊皮纸、羽毛笔和墨水</p><p class="ql-block"> 在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美国的重要文件通常写在羊皮纸上,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皮,质地坚韧,可以保存数百年。书写工具多为鹅毛笔,笔尖削尖后蘸取墨水使用。墨水主要以铁胆汁墨(iron gall ink)为主,由单宁、铁盐和水调制而成,字迹深黑,能牢固附着在羊皮纸上。</p><p class="ql-block"> 这些传统工具和材料,见证了《独立宣言》《宪法》等关键文献的诞生 这个橱窗的标题是:羊皮纸、羽毛笔和墨水。</p><p class="ql-block"> 三件展品:</p><p class="ql-block">一,1776年7月19日,大陆会议下令将《独立宣言》抄写在羊皮纸上。你可以看到《独立宣言》上创始人签名的受欢迎程度。那些花哨的花饰和华丽的装饰表明他们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二,羽毛笔</p><p class="ql-block"> 一只鹅只长出3-5根羽毛(来自左翼或右翼的尖端,取决于你用哪只手写),适合用作羽毛笔。托马斯·杰斐逊饲养鹅,以便拥有充足的羽毛笔供应,其中一支羽毛笔大约可以用一周。</p><p class="ql-block"> 三,羊皮纸价格昂贵且制作困难,但如今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质的书写材料之一。它坚固耐用,表面光滑,表面平整,非常适合书写和书写。-幅16世纪的德国插图 ,羊皮纸制作者正在刮擦一张拉伸。</p> <p class="ql-block"> 大卫·M·鲁宾斯坦画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权利之记录》(Records of Rights)</span>是国家档案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展览通过原始档案、影像和互动展示,讲述美国历史上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发展历程,涵盖妇女、非裔美国人、移民、原住民等群体的平等斗争,以及投票权扩展、宪法修正案和民权运动的重要文献。观众可通过互动电子墙查阅数百份历史档案,直观感受美国权利观念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展览入口橱窗里展示的是《大宪章》(Magna Carta)的一份珍贵副本(1297年版本)</p><p class="ql-block"> 以 1297 年的《大宪章》为开端,象征权利法治的源头与传统,对后来的美国权利思想产生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215年6月15日,约翰国王在兰尼米德的一片田野上盖章签署了《大宪章》。面对40位叛乱的男爵,他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以避免内战。仅仅十周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宣布该协议无效,英格兰陷入内战。</p><p class="ql-block"> 尽管《大宪章》未能解决约翰国王与其男爵之间的冲突,但在他去世后,该宪章多次重发。</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出的是大卫·M·鲁宾斯坦收藏的1297年《大宪章》现存四份原件之一。该版本被收录于英格兰官方法令卷册。几个世纪后,《大宪章》仍然是人类反抗压迫的永恒斗争的有力象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向任何人出卖、拒绝或拖延任何权利或正义。”《大宪章》 </p><p class="ql-block"> 1215年的《大宪章》首次确立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原则,强调未经合法程序不得逮捕、征税或剥夺财产。这些思想在美国建国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1776年的《独立宣言》继承了《大宪章》的精神,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并且政府的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1787年的《美国宪法》则在制度上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权力分立与制衡,保证了司法独立,并在《权利法案》中写入了正当程序、陪审团审判和言论自由等条款。这些制度与理念,都可以追溯到《大宪章》最初对王权限制与个人自由保障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主诉求并非人类历史上的近期阶段……它早已载入《大宪章》。”</p><p class="ql-block">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就职演说</p> <p class="ql-block"> 展览的主题单元:群体与权利斗争</p><p class="ql-block">展览以几个专题单元讲述不同群体争取宪法权利的历史与挑战:</p><p class="ql-block"> “Bending Towards Justice”:主要讲述非裔美国人在种族隔离、平权、投票权等方面的斗争。 </p><p class="ql-block"> “Remember the Ladies”:聚焦女性争取选举权与平等权利的历史,从请愿到第十九修正案等。 </p><p class="ql-block">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关注移民及移民群体在美国争取公民权、出生公民权等方面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为自由而战</p><p class="ql-block"> 在独立战争期间,非裔美国人加入了大陆军(华盛顿领导)。为美国争取政治自由,也为自身摆脱奴役争取自由。尽管一些人通过服兵役获得了解放,但奴隶制度依然存在。在内战期间,成千上万的非裔美国人加入了联邦军队,同样是为了自己、家人和其他被奴役的人民争取自由。</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非洲的洛里作为康涅狄格州一所学校的一名士兵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他领取了退伍军人抚恤金,并在1949年被从美国带走。他结婚后一直住在康涅狄格州,直到1950年。丹·马尔滕的《独立战争抚恤金誓言》。</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非洲”</p><p class="ql-block"> 丹·马洛里在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年,作为康涅狄格州一个军团的列兵,参加了争取美国独立的战斗。在他82岁时,马洛里领取了退伍军人抚恤金,并在申请中写道,他五岁时被带离非洲,并被卖为奴隶。战后,他结婚并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直至1836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丹·马洛里独立战争抚恤金宣誓书183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权利一美国的建国文献是人类自由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但这些文献中所蕴含的理想最初并非适用于所有美国人。用马丁·路德·金的话来说,它们是“一张每个美国人都将继承的期票”。在“权利记录”中,你可以探索几代人是如何努力实现这一自由承诺的。建国先贤们曾经辩论过,而美国人仍在辩论公民权、言论自由、投票权和平等机会等问题。国家档案馆的文件记录了许多这样的争议,并展示了美国人是如何努力实现建国文献中的承诺的。</p> <p class="ql-block"> 奴隶制与革命,奴隶参加了独立战争吗?</p><p class="ql-block"> 奴隶们在革命战争的双方阵营中战斗。创始人介绍杰胡·格兰特是一位奴隶,他加入了爱国者,为自由而战。</p><p class="ql-block"> 奴隶们要么被主人俘虏,要么被卖回。</p><p class="ql-block">—理查德·艾伦</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犯了任何罪行,愿上帝保佑我。”</p><p class="ql-block"> 为自由而战,杰胡·格兰特的声明,杰胡·格兰特的养老金被拒绝发放,因为他在服役期间在法律上是奴隶。</p> <p class="ql-block">从奴隶到企业家</p><p class="ql-block"> 伊莱贾·金在一次火药爆炸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的主人—弗吉尼亚州福基尔县的考德威尔·卡尔—释放(解放)了他。</p><p class="ql-block"> 金在弗吉尼亚州购买农产品,并在哥伦比亚特区出售。正如这份1857年的清单所示,他最终在第十七街获得了大量房产。</p><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地方法院记录</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哥伦比亚特区地图特写,图中标出了伊莱贾·金拥有房产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 通往自由之路</p><p class="ql-block">弗吉尼亚州阿鲁诺顿伯斯附近的自由人村</p><p class="ql-block"> 向北行驶</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修正案最终结束了美国的奴隶制。然而,在1865年该修正案获得批准之前,被奴役的人们找到了其他获得自由的途径。一些人逃脱了奴隶制。一些人发动了武装起义。另一些人用他们挣来的并被允许保留的钱购买了自由。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已故奴隶主的遗嘱获得自由的。1862年4月,国会通过一项法案,释放了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p><p class="ql-block"> 由于预计大量新近获得自由的黑人将涌入华盛顿特区,联邦政府建立了自由人村。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临时定居点,为这些自由人提供住房和工作,以使他们融入社会。事实上,从1863年到1900年,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曾是数百人的半永久居所。其他人则逃离奴役,继续北上,就像出生于佐治亚州的弗里蒙特·亚当斯前往纽约布鲁克林一样。根据他整理的服役记录,他来到北方是为了加入联邦军队:亚当斯于1865年3月23日以列兵身份加入了美国第一有色骑兵团。</p> <p class="ql-block"> 承诺与兑现</p><p class="ql-block">1870:第十五修正案</p><p class="ql-block">第40届美国国会通过的决议(1869年2月26日):</p><p class="ql-block">保证美国男性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或先前的奴役身份”而被剥夺或限制。到 1870 年 2 月 3 日,已有四分之三的州完成了批准,第十五修正案正式生效。</p><p class="ql-block">这对黑人男性来说是一场重大胜利,但女性被排除在外。而且,修正案的承诺并未立即兑现,许多州随后采取措施限制甚至剥夺黑人男性的宪法投票权。</p><p class="ql-block">1965:《选举权法案》</p><p class="ql-block">在第十五修正案批准后的三十年里,许多州制定了各种办法阻止非裔美国人行使投票权。1965 年的《选举权法案》旨在“执行第十五修正案”,禁止使用识字测试等手段来妨碍或阻挡非裔美国人投票,并授权司法部长推动废除人头税。林登·约翰逊总统于 1965 年 8 月 6 日签署了该法案,距离第十五修正案的批准已近一个世纪。</p><p class="ql-block">2013 年 6 月 25 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该法案第 4 条违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板揭示了 20世纪初美国交通系统中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展示了联邦政府高层(罗斯福总统)对黑人群体争取平等待遇的一次积极干预。</p><p class="ql-block"> 左边文件(白宫信件,1908年4月1日)这是一份从白宫发出的文件,罗斯福总统写给司法部。内容说明:铁路公司(纳什维尔-查塔努加-圣路易斯铁路)在对待黑人和白人乘客时存在不平等,对黑人乘客提供的车厢“肮脏、不适合使用”。罗斯福要求司法部依据《州际商业法》采取行动,保障黑人乘客享有平等的交通条件。</p><p class="ql-block"> 中间文件(Sunday School Union 抬头信纸,查佩尔牧师写,1908年4月10日)这是一封由非裔卫理公会教会主教 威廉·查佩尔(William Chappelle) 写给罗斯福总统的感谢信。内容说明:他代表黑人教会和社区感谢总统的正义行动,称赞罗斯福坚持要求铁路公司改善黑人乘客的条件。信中提到黑人长期被迫乘坐“污秽、破旧、令人不适的车厢”,而罗斯福的举措为争取平等待遇迈出了重要一步。</p><p class="ql-block"> 右边解说文字标题:“Filthy and Inadequate” (肮脏而不适合)说明这是对白宫信件的总结。1908年罗斯福总统批评铁路公司对黑人乘客提供的车厢“肮脏、不适合”,并要求司法部执行《州际商业法》。非裔社区领袖查佩尔牧师对此表示感谢,称赞罗斯福的公正举动。</p> <p class="ql-block">被否认有"选举权"</p> <p class="ql-block">白人专属候车房</p> <p class="ql-block"> 不能忘记,女士们</p><p class="ql-block"> 美国女性直到1920年才获得投票权。然而,正如这里所展现的,自美国建国以来,女性就一直在组织起来,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请愿。在此过程中,她们重新定义了美国宪法的开篇词“我们人民”,使其涵盖两性。</p><p class="ql-block"> 女性在获得投票权之前是如何与联邦政府沟通的?</p><p class="ql-block"> 她们是如何赢得投票权的?女性还有哪些其他权利需要争取?</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出的信件、照片、请愿书和法律,使我们能够探索我们共同的历史,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 婚姻权利?离婚申请</p><p class="ql-block"> 安·阿特里克斯,居住在华盛顿,奥兰治县,有两个年幼的女儿,被丈夫抛弃。然而,作为一名已婚女性,她的法律地位仍然与丈夫息息相关。她不能签订合同,不能拥有财产,也不能索取自己挣得的工资。1804年,她向国会请愿,要求授予她婚姻和独立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公民权利</p><p class="ql-block"> 在一封经常被引用写给丈夫的信中,阿比盖尔·亚当斯提醒约翰·亚当斯:“记住女士们……不要把如此无限的权力交到丈夫手中。” 亚当斯在1776年写这封信时,已婚女性是其丈夫的合法财产。女性不拥有自己的身体、工资,甚至在离婚的情况下,也不拥有自己的孩子。这里展示的文件展示了女性公民身份与男性公民身份的一些不同定义。</p> <p class="ql-block"> 政治权利</p><p class="ql-block"> 阿米莉亚·布卢默 (Amelia Bloomer) 对自己拥有的“无代表征税”的财产感到不满。她向国会请愿,要求免除她的“这种税收负担”,或赋予她投票权。布卢默当时居住在爱荷华州,但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度过……</p> <p class="ql-block"> 没有信贷,即使是冠军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在1974年《平等信贷机会法》通过之前,已婚女性很难以自己的名义获得信贷。申请贷款时,她们可能会被问及生育意愿或避孕措施。即使是网球冠军比利·简·金,她用丰厚的奖金养家糊口,并供丈夫读完法学院,也无法以自己的名义获得信用卡。</p> <p class="ql-block"> 生育权</p><p class="ql-block">玛格丽特·桑格是一位护士,她的母亲在22年内怀孕18次,她创造了“节育”一词,并致力于争取妇女权利。1916年,她因倡导和传播节育信息在纽约被捕。这两封信于次年寄到了儿童局。一封信要求提供统计数据来为桑格辩护。另一封信寻求信息来反对节育。</p> <p class="ql-block">左边文档</p><p class="ql-block">1917 年,全国反对女性选举权协会的来信</p><p class="ql-block"> 这是反对派写给一位参议员的公开信。核心观点:反对授予女性投票权。</p><p class="ql-block">主要理由:</p><p class="ql-block"> 1. 赋予女性投票权会威胁“州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2. 担心这会推动社会主义在美国蔓延。</p><p class="ql-block"> 3. 认为女性参政等于把“唠叨”带进国家政治。</p><p class="ql-block"> • 他们强调,女性的角色应该仍然局限在家庭和私人领域,而不是参与公共事务。</p><p class="ql-block">右边文档</p><p class="ql-block">1865 年,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的《The Nonsense of It》</p><p class="ql-block"> 这是支持女性选举权的文献。主要内容是逐条反驳反对者的“荒谬”观点:</p><p class="ql-block"> 1. 反驳“女性已经得到足够代表”的说法——指出这种说法不公平,女性的声音并没有真正进入政治。</p><p class="ql-block"> 2. 驳斥“女性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说法——认为两性差异不能成为剥夺权利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3. 批驳“女性是愚蠢的生物”这种偏见——指出女性和男性一样具备理性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总体上,他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公民权利,包括投票权</p> <p class="ql-block"> 移民监管</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建国初期,大多数移民法规由各州和各城市制定。然而,内战结束后,最高法院的一系列裁决赋予了联邦政府更大的移民管控责任。随着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入美国,国会通过了法律、批准了相关程序并设立了相关机构,以区分“理想”移民和“不理想”移民,控制哪些人可以入境,并决定哪些人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哪些人仍为外国人。</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法律,获得公民身份的步骤</p><p class="ql-block"> 1790年的《归化法案》允许在美国居住两年并在特定州居住一年的“自由白人”申请公民身份。“品行良好者”可以宣誓成为公民。21岁以下归化公民的子女被视为公民。女性可以成为公民,但她们的公民身份并不意味着她们可以投票。后来,华人,以及其他亚洲人,被归类为“非白人”,因此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p><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参议院记录)</p> <p class="ql-block"> 一些人被排斥,一些人受到欢迎</p><p class="ql-block"> 1882年《排华法案》</p><p class="ql-block"> , 自由女神像高高举起希望之火,矗立在纽约港,迎接了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并成为自由的象征。自由女神像由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设计, 题为“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国人民赠予美国人民的友谊礼物。这份赠礼契约标志着自由女神像于1884年7月4日在法国巴黎揭幕。</p><p class="ql-block"> 19 世纪 50 年代,中国劳工首次来到美国,大批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到了 19 世纪 80 年代,种族主义和对工作竞争的恐惧在美国西部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运动。作为回应,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规定大多数中国人不得进入美国(外交官、商人除外, (此处似有误,原文意义不明,应为学生和游客)并且非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不能成为美国公民。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移民都停止了。</p><p class="ql-block"> 经过努力抗爭.该法案于1943年被废除。</p> <p class="ql-block"> 《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p><p class="ql-block"> 1882年颁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 专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限制法。禁止中国劳工移民进入美国。已在美国的华人虽然可以继续居住,但不得入籍,并在就业、居住和人身权利方面受到严重限制。法案原定有效期为10年,但此后多次延长和强化。</p><p class="ql-block"> 1884年修正案:进一步收紧,要求所有华人入境必须持有本国政府签发的官方证明文件,并扩大“劳工”的定义,使更多人被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 1892年《吉尔法案》 (Geary Act):延长《排华法案》10年,并要求在美华人随身携带居留证件,否则可能被驱逐。</p><p class="ql-block"> 1902年:排华政策被永久化,直到1943年二战时期才被废除。</p><p class="ql-block"> 《排华法案》不仅严重打击了在美华人的生活和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排外情绪。它的颁布和长期实施,对美国移民政策和亚裔群体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50年代,大批中国劳工首次来到美国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到了19世纪80年代,种族主义和对就业竞争的恐惧在美国西部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运动。作为回应,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规定大多数中国人不得进入美国(外交官、商人、学生和游客除外),并且非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不能成为公民。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移民都停止了,该法案于1943年被废除。</p> <p class="ql-block"> 黄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寻宝者。</p><p class="ql-block"> 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图奥勒米县发现了黄金,比该县人口普查记录的记录早两年。本页将该地点标记为 1号乡镇,因为该镇发展迅速,尚未命名。人口普查员注意到居民的出生地多种多样,包括智利、墨西哥、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内华达州、巴西以及美国各州。</p><p class="ql-block"> 摘自1850年加利福尼亚州图奥勒米县人口普查表</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日本天皇终战诏书和内阁大臣签名的二次世界大战投降书。</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3500多万中国同胞伤亡,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惨痛历史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明年,2026 年美国将迎来《独立宣言》签署 250 周年。国家档案馆举办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立宣言》革命之珞的</span>轮流展览将持续到明年的独立日?整个系列展示了圆形大厅画廊中的原始文件,讲述了从 1775 年到《独立宣言》诞生的故事。总的来说,它揭示了从殖民反抗到美国独立的历程,并非由单一的叙述组成,而是由许多相交(和分歧)的路径组成的。国家档案馆圆形大厅增设新的档案室,永久收藏《第十九条修正案》(取消了对妇女投票的限制)和《解放黑奴宣言》、《独立宣言》、《宪法》和《权利法案》。</p><p class="ql-block"> 参观档案博物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庄严,近距离看到《独立宣言》、《宪法》、《权利法案》等原件,仿佛穿越时空,体会到民主与自由的来之不易。离开时,心中久久回荡的不是文字的静默,而是历史的回声,提醒人们珍惜今日的自由,也应继续守护那份不灭的信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