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闸北公园位于共和新路,前身名为宋公园,1929年9月起作为公园对外开放,1950年5月易名为闸北公园,是静安区历史最悠久的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闸北公园经历了几次改造后,存古历新,既保留了原本自然古朴的公园特色,又融合了新的设计布局、公园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游园环境,并获评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同时,闸北公园也曾是上海唯一一座茶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 双枫双院和滨水广场,以原百姓舞台广场为基底,通过中式围墙进行围合,形成大小两座院落,供不同群体游客休憩活动,丰富了公园中式景观。</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钱氏宗祠,一栋典型的“三进三出”清末民国建筑,青瓦、红砖、白墙;雕梁画栋,丹楹刻桷,层台累榭。内有正房、厢房、下房、雨廊,每个套院内落地高窗,精雕柱梁;外有半环护河。</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的"共和亭",是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于2009年5月建成揭牌。</p><p class="ql-block"> 民革上海市委领导介绍“共和”两字由来缘由有三:其一,正因有包括民革党员在内的所有有识之士的浴血奋斗,才迎来了上海的解放,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其二,因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是为反对专制独裁坚持共和而不惜以身相殉;其三,因闸北公园所在地址恰巧为“共和新路”。</p> <p class="ql-block"> 乐角亭,造型奇特,每日有退休老人聚集于此引亢高歌,风雨无阻。想必"乐角亭"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位于湖东南岸的四方亭 ,隔湖与双亭对景,亭内磨石子地坪,置石桌、石凳。亭北是临水平台,三面有栏杆。距平台不远的湖水中有3只瓶形的花岗石塔,组成仿“三潭印月”。“三潭印月”虽为模仿杭州西湖之作,倒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花已你多,叶却很盛,不少禾雀在池中追逐觅食。</p> <p class="ql-block"> 恋莲庭,庭前水中睡莲盛开,锦鲤戏水。</p> <p class="ql-block">春来茶馆</p> <p class="ql-block">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 从闸北公园西门出,门前标志性老建筑——一座西式造型的水塔。目前处于维修阶段。</p> <p class="ql-block"> 闸北公园,它的前身是宋教仁的墓园。民国二年,宋教仁遭暗杀,次年在闸北为他建造了墓园,称之为“宋公园”。民国三十五年,宋公园易名“教仁公园”,并向公众开放。几年后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教仁公园改名为“闸北公园”。</p> <p class="ql-block">201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公园内的宋教仁墓区被单独划分出来,得名“教仁园”。墓前石座上耸立宋教仁石像,基座前有章太炎书“渔父”两字,座阴有石镌于右任铭词。像后有九级台阶,登石台,有石栏围绕;墓半球状,顶上饰一鹰,以利爪攫一蛇,寓意颇深。</p> <p class="ql-block"> 基座背面刻于佑任撰写的墓志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文革中墓碑被砸成三截,所幸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墓志铭在墓碑中段,未被砸碎,得以完整保存,真迹幸免被毁。</p> <p class="ql-block"> 墓顶雕一展翅雄鹰,脚踏恶蛇,意示惩恶扬善,象征宋氏与封建势力顽强搏斗精神和革命先烈的凌云之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综合公园,它把闸北公园独特的历史感悄然融合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中,当你走进公园,仿佛能够暂时离开都市的喧嚣,静心体悟教仁先生当年先忧后乐的民族情怀,营造独特的历史人文空间。</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