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50周年联谊会

光影302240879

<p class="ql-block">  小站稻田里的五十年之约</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风里都裹着甜 —— 我们盼了又盼的初中毕业五十周年联欢会,终于在小站稻田边热热闹闹开场了。</p><p class="ql-block"> 要先说声谢谢啊,组委会的老同学们,为了这一天忙前忙后:联系分散各地的伙伴、敲定稻田里的场地、午歺准备了满桌鸡鸭鱼肉,连哪块区域拍合影更衬稻穗,都反复琢磨。也多亏了几位专业摄影师,背着沉甸甸的相机早早到场,要把我们这五十年的重逢,都装进镜头里。</p><p class="ql-block"> 站在金黄的稻田里,风一吹,稻穗晃着脑袋,像在和五十年前的我们打招呼。我们笑着、闹着,让镜头定格下每一刻:大合影里,几十张饱经岁月却依旧灿烂的笑脸挤在一起,手挽着手;单人照时,有人对着镜头比耶,有人忍不住摸了摸稻穗,眼里闪着光;和当年的老同学合影,说着 “你还是老样子”,却忍不住红了眼眶;拉着老师的手拍照,那句 “谢谢您当年教我”,在心里憋了五十年,终于说出口。摄影师们忙个不停,相机 “咔嚓” 响,录像的镜头跟着我们转,把笑声、偶尔的哽咽、紧紧的拥抱,都一一记下 —— 那是五十年的牵挂,终于落进了现实里。</p><p class="ql-block"> 这五十年啊,像一场长长的梦,醒来时,我们都已两鬓染霜,可再聚首,还是当年教室里叽叽喳喳的模样。如今的日子多好啊,赶上了这太平又富足的时代,能这样安安稳稳地坐在稻田边,和老朋友们聊过去、说现在,多珍贵。今天拍的这些照片,以后要好好收着,等一年、两年、十年后,再拿出来,抹去上面的灰尘,看着照片里的稻浪、笑脸,就能想起今天的风、今天的话、今天的暖。</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提议,在座的老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再端起手里的杯子,不管是茶还是酒,为这五十年的重逢干杯,为我们往后的日子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干杯!也为这永远忘不掉的青春,干杯!</p> <p class="ql-block">李庄中学:1975 届初中毕业生青春备忘录</p><p class="ql-block"> “李庄中学” 这四个字,在年轻人听来或许早已陌生,可对我们 1975 届的毕业生而言,它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刻在心底的青春备忘录,字字句句都藏着滚烫的旧时光里。</p><p class="ql-block"> 学校就那么一方小院,约二亩地的模样,东边,南边、西边、北边挤满了平房,没有高楼,却装下了我们整个少年时代。大门口横挂着块木牌,上面是手刻的 “李庄中学” 四个大字,木纹里都浸着岁月的味道。每天最盼的,就是门口翟大爷手里的铃声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声响一落,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从教室里冲出来,操场瞬间成了乐园:有的追着跑着闹,有的蹲在角落聊天,连空气里都飘着笑声。</p><p class="ql-block"> 院子中央的土戏台子,是我们最难忘的地标。它是用黄土一夯一夯堆起来的,周边用砖头简单砌了圈边,算不上精致,却是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开运动会时,校长站在上面宣布规则,获奖的同学在台上领奖,台下的我们使劲鼓掌;逢年过节搞活动,有人在上面唱歌,有人演小品,哪怕跑调、忘词,也能引来满场欢呼。只是操场全是泥土,下雨天就变得泥泞,我们踩着泥点跑,鞋子上沾着泥也不在乎。</p><p class="ql-block"> 教室里的时光也满是回忆。两人一张的课桌,桌面算不上平整,我们总爱在中间画一道 “三八线”,谁也不许越界;有的男生调皮,会趁女同学不注意,把她的辫子悄悄拴在椅背上,等女生站起来时,辫子被扯住,大家一哄而笑,女生又气又急的模样,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趣。那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那些吵吵闹闹的日常,都是独属于我们的少年记忆。</p><p class="ql-block"> 2007 年,李庄中学的模样永远停在了时光里。可对我们 1975 届的毕业生来说,那方二亩地的小院、翟大爷的铃声、土戏台子的热闹,还有教室里的 “三八线”,从未真正远去。它们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是无论走多远,想起时都依旧温暖的青春底色。</p> <p class="ql-block">请把手机横过来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