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风物志·千里绘山河—地理手报评选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9月26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博雅书吧</p><p class="ql-block">主题:“312国道:一纸绘尽山河与烟火”地理手报评选活动</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孙静</p><p class="ql-block">参与人:陈静、张珮琪、邢语、谢小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地理手抄报评选活动,以“国道地理”为核心切入点,将手抄报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探索热情,更在于引导学生跳出课本框架,主动去发现、梳理国道沿线的自然地貌、人文民俗与交通意义,让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具象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长远价值来看,活动打破了“地理=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观察—分析—整合—呈现”的综合地理思维,为其未来运用地理视角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评选活动中,地理老师与陕师大实习生主动放弃午休时间,以高度敬业的态度高效完成评审任务。地理老师凭借深厚专业素养,从地理知识准确性、实践力体现等维度严格把关;实习生则以新颖视角关注作品创意与呈现细节,双方互补协作。最终,在专业、严谨的评审标准下顺利完成评选,充分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地理手报作品亮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提交的作品堪称“行走的312国道地理画卷”,每一份都饱含巧思与诚意。在主题确立上,同学们精准锚定国道核心特色,选题视角多元且深度契合地理核心素养:既有聚焦“312国道沿线气候带渐变”的科学探究,也有深挖“国道途经城市非遗文化传承”的人文解读,更有围绕“国道交通与区域经济关联”的现实思考,让主题呈现既具专业性,又充满个性化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构图设计层面,作品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深度融合。同学们巧妙将手绘国道路线图作为视觉核心,同步嵌入山脉标注、河流示意图等地理元素,辅以地方美食手绘图、传统建筑等艺术表达;部分作品还创新加入“国道里程数”等信息,让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直观的视觉语言呈现,既美观吸睛,又逻辑清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为亮眼的是,作品充分彰显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与主动探索精神。从江南段青蓝水乡色调、西北段黄棕大漠色系的地域化色彩搭配,到细致标注的范围,再到详实的风土人情介绍——如兰州牛肉面的文化符号、古城的建筑特色,所有内容均源自同学们通过查阅地方史料、搜集地理文献、整理观察笔记形成的严谨成果,真正将“地理实践力”从课本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学习成果,这份认真与专业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312国道风土人情手抄报评选活动,在地理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对同学们而言,大家不仅通过资料搜集、版面设计,深化了对国道沿线地理风貌与人文特色的认知,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地理实践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一幅幅作品里满是探索地理的热情与创意。希望未来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心,带着地理视角观察生活、探索世界,让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地理老师与陕师大实习生而言,大家放弃午休、严谨评审,用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为活动保驾护航,最后定格的合影更是本次协作的温暖见证。期待未来能继续携手,以更丰富的形式搭建地理实践平台,既助力自身专业成长,也引导更多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地理学习真正“活”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