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驾之旅 (上)2025.9.4-9.13

二月兰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4日,我们又出游了。这次还是我俩加辉珍,不过座驾是辉珍家的路虎车,这车除了有些费油外可比我家的小宝马强多了。出发!第一站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近400公里,需4.5个小时。</p> 路上景色 太行山中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忻州五台县的<b>南禅寺大殿</b> ,又称大佛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b>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b>比同为唐代建筑的佛光寺东大殿早75年。因地处偏僻,南禅寺在唐武宗灭佛运动(845年)中幸免于难。1961年被列为<b>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 殿内佛坛上现存唐代彩塑14尊,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右侧为骑象普贤菩萨,全堂彩塑造型丰满,姿态优美,<b>是我国现存唐代彩塑中的珍品</b>。 离开南禅寺,开车一个小时,到忻州入住。晚上逛<b>忻州古城</b>夜景。 复建的古城墙高且宽,特点是城墙里修建了许多现代体育及娱乐场馆,有篮球馆、羽毛球馆、旱冰场、游泳馆和儿童游乐场等等,这是羽毛球馆。 登上城墙,俯瞰忻州城。 <p class="ql-block">忻州城还有个特殊之处,古城内道路可以开车,路边或政府部门停车场都是免费的。</p> 9月5日,出游第二天。走<b>碛口古镇</b>、<b>李家山村</b>。 <b>‌碛口古镇‌</b>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有着“<b>九曲黄河第一镇</b>”的美誉,是明清至民国年间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不仅是东西南北货物的集散地,也是晋商商铺、字号密度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现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碛口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br><br> 当年的当铺,房檐处有铁丝网向外伸出,上面挂有铃铛,是防盗用的。 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后又多次增补修缮。 正祀龙王,左右分祀风伯、河伯,传说是保佑风调雨顺的神灵,也是船家供奉的保护神。 黑龙庙内戏台型制尤为奇特,一是乐楼奇异的三空舞台,视野广阔,宏伟壮观;二是罕见的左右看台,今称包厢,古代戏场实属罕见;三是音响奇特,古无扩音设备,却声音远扬,十里之遥,清晰悦耳,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 左边的浑河水汇入黄河 <p class="ql-block">山下的古镇</p> 黄河岸边的镇子 古镇对面,陕西吴堡县的塔。 <b>李家山村</b>,位于碛口镇以南3公里处,黄河1号旅游公路沿村而过。 该村为明清期间碛口繁盛时带动发展起来的周边村庄之一。村内保留有明清古建筑98院(已修复52院),均为窑洞四合院,依山势而建,高低九层,与山体结合完美,被民间誉为<b>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b>。 <p class="ql-block">李家山村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山西的枣快熟了 <p class="ql-block">9月6日,出游第三天。走我们这次出游的重点之地-<b>隰县小西天</b>,还有<b>广胜寺</b>,及鲜有人造访的<b>灵光寺琉璃塔</b>。</p> <p class="ql-block">据《隰州志》和《山西通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五台山火场寺僧<b>东明禅师</b>动意建造, 四处化缘,募集资金,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动工兴建,历时15年,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主建筑大雄宝殿及两侧文殊、普贤两殿、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凭栏护壁及山下趋善桥等初步建成,形成以大雄宝殿、无量殿为中心的建筑群。</p> 检票口。年过七旬,我就从来不问票价了,真是越老越值钱啊。 上到小西天要登200多级台阶 小西天入门处的对联“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 继续向上,穿过这个洞。 登上这段台阶 到达“道入西天”门 在地藏庙前的观景平台俯瞰 地藏庙前的对联“象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经过天王殿,走上这狭窄的台阶,终于来到大雄宝殿的院子。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坐西向东,面阔5间单檐悬山顶,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五尊佛像。</p> 殿内满堂彩塑从清顺治元年至清顺治十三年(1644年1656年)历时13年完成。1900多尊悬塑分布在169.7平方米的殿堂内,包含五尊主佛、菩萨、十大弟子、小沙弥、飞天等形象,最小塑像仅拇指大小,最大达3米高。‌‌全堂彩塑是中国十分罕见的彩色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是<b>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b>。 一进来就被这满天神佛、亭廊楼阁震惊了,这可是近400年前的彩色悬塑啊! 如此的精美绝伦,令人目不暇接。大殿内挤满了安静观看和拍照的人们,节假日这个殿恐怕要限流了。 殿内供奉着五尊大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旁边有两个胁侍菩萨。讲解说前面的小佛是释迦牟尼佛的童身像。 左边第一个是药师佛,掌管着东方净琉璃世界。 左边第二个是南无阿弥陀佛,掌管着西方极乐世界。 第四个是毗卢遮那佛,他是法身佛,掌管着佛教中的至高真理以及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主管的是华藏世界。 <p class="ql-block">在毗卢遮那佛身后还有一个小卧佛,如果没有讲解,还真看不到他呢。(黄色箭头处)</p> 第五个是弥勒佛,就是未来佛,主宰着未来的心愿。 左右两边是十大弟子 <p class="ql-block">右边第一位是迦什(jia shi),他是一位坚定的修行者,是十大弟子之首。</p> <p class="ql-block">第五位的叫目犍连,目犍连救母是民间传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左边第一位是眉清目秀的阿难。</p><p class="ql-block">左边第三是须菩提,他是西游记里面菩提老祖的原型,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左边第五是佛祖的儿子,叫罗睺罗。</p> 十大弟子的背后,有六个稚气未脱的小沙弥,他们从半掩的门中探出身子和脑袋,给这个法相庄严的佛国世界带来了一丝灵动。 <p class="ql-block">殿的中间有彩色的塔形楼阁,上面也是各种精美彩塑。</p> 左侧上方是华丽的天宫楼阁,是东方净琉璃世界。 右侧上方主要描绘的是三界二十八天和一些佛传故事。 看到那个搓澡的少年了吗?讲解说这是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洗浴呢。 对面的观音殿 在小西天流连了两个小时才离开。下一站是洪洞县的广胜寺。 又是一个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历经唐、宋、金、元等朝代的重建和修建。</p><p class="ql-block">广胜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个主体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上寺的<b>飞虹塔</b>、<b>《赵城金藏》</b>、下寺的<b>水神庙内元代壁画</b>,并称为<b>“</b>广胜三绝<b>”</b>。</p> 上寺的山门 <p class="ql-block">飞虹塔始建于东汉,后经过多次地震,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历时12年建成,建塔人达连大师号“飞虹”,故称飞虹塔。1622年加装底层回廊和外面的琉璃构件。塔身八角十三层,塔高47.31米,主体结构用青砖砌筑,全身用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内部供奉着5.3米高的释迦牟尼铜像和琉璃藻井(不可进入)。</p><p class="ql-block">飞虹塔为中国19座佛真身舍利宝塔之一,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b>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b>”。</p> 二层分布了19尊天王、金刚、力士像。 骑狮金刚高达1.85米,神情与动作气势非凡。 天王 三层云集的各色佛像,其中正面为八位菩萨,两侧为24诸天。 上面是观音菩萨,斗栱上有僧人头、兽头、龙头等造型的耍头。 回廊一角的嫔伽 孔雀蓝斗栱 琉璃龙头 弥陀殿,元代建筑。其脊背上的琉璃装饰繁杂,上面正中写“皇帝万岁”。 弥陀殿内主像为一尊铜铸的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的胁侍菩萨为观音和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为元代塑像佳品。阿弥陀佛前面的是释迦摩尼佛,再往前的通常为本地寺庙的高僧。这两尊都是明代作品。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周陈列有红色藏经柜,稀世孤本《赵城金藏》曾存放于此。《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全书近7000卷,约6000万字,现大部分在国家图书馆保存,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对《赵城金藏》垂涎三尺,为保护国宝,寺庙住持联合抗日军民连夜辗转运走这部宝藏,解放后又经数位修复专家十六年的工作,使其得以完整保存下来。</p> 弥陀殿墙上壁画为明代作品 倒坐的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 大雄宝殿(中殿)门口有两棵唐代古树,树干一棵左旋,一棵右旋。为广胜寺一奇。 殿内正中为元代木雕释迦牟尼佛,上面的"光辉万古"牌匾是雍正登基前所书(1713年)。 东为文殊菩萨 西为普贤菩萨,合为华严三圣,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 两边砖台上是铸铁的十八罗汉像 倒坐的观音菩萨,为清代泥塑。 毗卢殿也被称为“天中天”殿,拥有中国屋檐皇家级别的庑殿顶。 其正脊之上琉璃装饰异常豪华精美 殿内供奉着三佛四菩萨,为明代塑像。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两侧是报身卢舍那佛和应身释迦摩尼佛,佛像旁边立着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四菩萨。毗卢遮那佛下面有个被铁丝网围着的千佛莲花宝座,上面都是小金佛。 门上的精美的镂空雕花 地藏殿里供奉着地藏王菩萨 旁边是十大阎罗王,人物都是彩色泥塑,悬塑也很精美,但与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无法比。 观音殿,不知为什么这尊观音的脸这么黑? 寺内有出家人,边走边敲手中的“木板”。 <p class="ql-block">下寺水神庙门口的霍泉,泉眼涌动,水量很大。</p> 霍泉水浇灌着附近洪洞、赵城县十余万亩良田。 <p class="ql-block">价值三千多万的玉雕龙,是2012年洪洞县一家企业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下寺有天王殿、前佛殿和大雄宝殿(后佛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元代建筑,里面供奉着弥勒、四大天王和韦陀像。</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韦陀像,很少见的把金钢杵抗在肩头。说明这是一座接待云游僧人的大庙。</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三种持杵姿势的正解为:‌金刚杵扛在肩上表示寺庙可免费接待云游僧人三天,平端手中表示可接待一天,杵地表示不接待‌,这些姿势源于佛教传统,用于指示寺院对云游僧人的接待规格。‌‌</p> <p class="ql-block">前佛殿,又称前殿,原名弥陀殿,在抗战时期曾作为太岳中学的教室,现在供奉着千手观音木雕佛像。</p> 两侧摆有十八罗汉,墙壁上空荡荡的,上面壁画与后殿的壁画一起被挖走卖给了外国人。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后殿,是元代建筑(1309年)。门上的匾额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它是大篆体“宝筏金绳”,是光绪十八年本地知县李树芝所写,取自李白的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意为佛法引导众生度过苦难。</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供奉着三身佛,没有了墙上壁画,殿内比较清冷萧条。</p> <p class="ql-block">殿内墙上的元代壁画在1928年被挖走卖给了美国人,当时的住持无钱修缮寺院,不得不将三铺总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切割成67块装箱,换取了1600银元。</p><p class="ql-block">壁画最后都经最大的文物贩子卢芹斋贩卖,经收藏家收购、捐赠留在了美国。其中一幅《药师经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一幅《炽盛光佛佛会图》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还有一幅《菩萨写经图》在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p> 现在只有些残留的小块壁画了 <p class="ql-block">霍泉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p> 水神庙的仪门有几个元代小石狮子,憨态可掬。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呵呵,700多年前的石狮子居然成了现代的萌宠。</p> <p class="ql-block">明应王殿门外有两尊元代门神</p> 水神明应王像和侍女,为元代风格。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绘满元代壁画,高五米有余,总面积为197平方米,且保存完好,色泽艳丽。内容为祈雨、降雨及历史故事,为我国唯一非佛道题材壁画,意义重大。</p> 西壁的祈雨图,中间是水神明应王。 祈雨图局部 祈雨图局部 东壁的行雨图 《唐太宗行千里径图》是历史故事 还有社会生活场景,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1324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广胜寺一绝。1998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王宫司宝图》,下面放水果的木斗里,居然有保鲜用的冰块,相当于现代的冰箱。 <p class="ql-block">《后宫尚食图》</p> 山门(元代戏台)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古戏台上在唱《苏三起解》,听不太懂,看看热闹。</p> 开车走村串巷,寻觅到这里,看到孤零零地屹立在农村的田野中的塔。<b>灵光寺琉璃塔</b>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金代重修,为金代琉璃艺术的孤品。2020年文物部门再次重修。为第七批文保单位。 是一座平面八边形楼阁式琉璃塔,原有13层,上部六层在康熙乙亥夏的八级大地震时被毁,现存七层,高22.44米,其塔身212块琉璃浮雕是已失传的孔雀蓝釉色配方。 摄影人称它为麦田守望者 塔旁边有个院子,看不到人,这个和尚像应该不是古代的。 9月7日,出游第四天。第一站来到<b>壶口瀑布</b>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交界处的秦晋峡谷中段,为两省共有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阔景观闻名。‌‌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约300米,在不足500米距离内被压缩至20—30米宽,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巨壶沸腾”的奇观。 水雾中的彩虹 今年雨水充沛,瀑布汹涌澎湃,气势壮观。 独特的民俗项目-骑毛驴,成为壶口农民的生财之道。 小狗狗看得目瞪口呆 <p class="ql-block">在这边站一会儿,衣服都被水雾打湿了。</p> <p class="ql-block">在下游岸边看瀑布要穿雨衣或打雨伞。</p> 对面是陕西宜川县,观瀑布感觉不如山西这边。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襄汾<b>汾城古建筑群‌</b>是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现存40余座金代至清代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建筑价值,免费开放。</p>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走着石板路,穿过古门楼,进入古城,两边仍是民居。 可惜其它地方在修,只有文庙还开着。 大成殿,相传始建于唐,现存为明代建筑。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也是文庙的核心。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柏。 <p class="ql-block">这通石碑上面刻着“督军兼省长闫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这块石碑正是时任山西督军与省长的阎锡山所立。</p> 这是旁边城隍庙的建筑 <p class="ql-block">洪济桥位于汾城镇城南关石坡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历经多次修缮,乾隆十六年的一次大修,将桥上的木柱换成了石柱,民国九年重修,至今保存完整。洪济桥兼顾了美观、实用和坚固的三个特点。</p> 第三站,<b>裴柏村</b>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下辖村,位于县城东25公里处,享有“中华宰相村”之称。该村为裴氏家族发源地,自周秦绵延两千余年,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七品以上官员3000余人。村名源于东汉裴晔迁居时以裴姓与柏树命名。 裴晋公祠 裴氏先祖纪念亭 <p class="ql-block">9月8日,出游第五天。第一站,<b>万荣东岳庙</b>。</p> <p class="ql-block">万荣东岳庙,主要用于祭祀东岳大帝黄飞虎。该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现存建筑多为元代至清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核心建筑<b>飞云楼</b>高达23.19米,采用纯木结构,拥有345组不同造型的斗拱和层层飞檐,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 ‌东岳庙经历代扩建,现存中轴线建筑包括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正殿、阎王殿等。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重建,明清多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在飞云楼一层</p> <p class="ql-block">穿过飞云楼后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p> 高高大大的午门 献殿,为古代陈列贡品、祭祀遥拜之所。 香亭,为焚香者朝拜行礼的地方。 精美的琉璃屋脊 香亭的蟠龙石柱和石狮子 岱岳殿,正殿,也称东岳殿。 供奉着东岳大帝 阎罗殿 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还有个地狱,现在不开放了。 第二站,<b>后土祠(后土庙)</b> <p class="ql-block">后土祠源于先祖对大地的感恩和崇拜,是古中国的土地崇拜。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此扫地为坛,祭祀大地之神后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建后土祠,后土祭祀成为皇家三大祭祀之一。自汉武帝至宋真宗,有8位皇帝24次亲临祭拜。汉武帝刘彻一生六次祭祀后土,并创作了《秋风辞》。</p><p class="ql-block">宋时后土祠,占地900余亩,代表了中国祭祀建筑的最高等级,被誉为“海内祠庙之冠”。明成祖时,祭祀天地的皇家礼仪迁至北京的天坛和地坛。</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二年及康熙元年,黄河两决,洪水泛滥,后土祠荡然无存。后迁建于庙前镇北,又遭水患。现在的祠庙是同治九年(1870年)迁建。由荣河知县戴儒珍与龙门县令程逢春共同筹谋,百姓踊跃捐献,官员慨然解囊重建。虽不及原来的规模,但仍风格独具,有皇家祠庙气象。现在的后土祠建在高高的山坡上,再也不怕水患了,但祭祀要登上高高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登108个台阶</p> 山门,从东偏门检票进入。 <p class="ql-block">山门后的倒坐戏台-过亭台,又名过路戏台。每逢庙会,台上唱戏,台下过人。戏台上联 : 游哉悠哉,头上生旦净丑。下联 : 演也艳也,脚下士农工商。生旦净丑演员着华服在台上载歌载舞,各行各业行人悠闲地从台下且行且停,让人顿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p> 两座并列的戏台,东侧为佛家台,戏台上联:空即色色即空我闻如是。下联:画中人人中画于意云何。西侧为道家台,戏台上联: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下联: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div>三座戏台形成的“品”字形,全国罕见,为后土一绝。庙会期间,三座戏台可以同时上演秦腔、豫剧、蒲剧等。</div> <p class="ql-block">东侧的佛家台,台上画有汉武帝和上方的秋风辞。</p> 五虎殿 殿内供奉五虎上将,即后汉三国年间蜀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五岳殿 殿内供奉五岳大帝,即东岳大帝黄飞虎、南岳大帝崇黑虎、中岳大帝闻聘、北岳大帝崔英和西岳大帝蒋雄。 殿前盘龙石柱为大明正德年间所立 献殿,祭祀后土时进献贡品之所。敞开的献殿由四个门洞和二十四根木柱组成,代表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木柱下的柱础石,共刻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四十八只。 鼓形柱础和小石狮子 正殿供奉后土圣母。后土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 正中是后土娘娘真身,两侧为其化身。 东为送子娘娘 西为施药娘娘 萧墙碑在正殿东北的碑廊中。<br>此碑为宋真宗赵恒亲自撰文丹书,刻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为<b>后土祠镇祠之宝</b>。全碑共5块,1365个字,碑名《汾阴二圣配飨之铭》。“二圣”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将二圣配飨于后土祠受祀,取“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b>秋风楼</b>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汉武帝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秋风楼高达32.6米,主体为三层楼,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琉璃装饰,飞檐斗拱,气势雄伟。 <p class="ql-block">汉武帝刘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p> <div>张仪古道原名汾阴道,由魏国张仪于公元前328年开辟,作为车马官道和盐运通道,连接秦晋两地。古道穿越后土祠后的峨嵋岭,经秋风楼至汾阴渡,全长约15公里。<br></div> <p class="ql-block">1937年秋,朱德、邓小平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经张仪古道穿过秋风楼,是八路军踏入山西大地的第一站。</p> 离开后土祠,走上<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b>。 路边正在收获红提,装箱外运。 这么好的红提才3元一斤哦,买上一袋子。 <p class="ql-block">万亩莲藕荷花池</p> 黄河大桥 岸边有几只白鹭,下面那只是幼鸟。 河道上绿油油的庄稼 这是山药地 吴王古渡 <p class="ql-block">古渡附近铁船搭的浮桥</p> 一辆高铁列车在黄河大桥上飞驰 普救寺塔,为第八批文保单位。 <p class="ql-block"><b>普救寺莺莺塔</b>,原名舍利塔,因张生与莺莺恋爱的故事发生在塔下,后俗称“莺莺塔” 。</p><p class="ql-block">寺内原舍利塔创自隋唐(581~618年),1556年毁于地震,现存之塔系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倡导修复的,塔身通高40米,底层边长8.3米,属内方外方密檐式砖塔。</p> 寺内桂花飘香 梨花院,又叫莺莺院,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 莺莺与红娘 <p class="ql-block">普救寺的大雄宝殿,殿内佛龛上三尊大型石雕佛像是一九八五年七月从此殿基址地下一米五处出土的,据有关专家初步鉴定,石佛像为南北朝晚期的遗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莺莺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即听到清脆悦耳的“咯蛙!咯蛙”的蛙鸣声。</p> 开车过黄河到陕西潼关 潼关古城下,都是新建的。 打卡即离开,到陕西只为吃口正宗的潼关肉夹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