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做为一个自行车爱好者,追求的是用车轮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挑战自己的人生极限,车轮驶过的每一段路都会成为自己骄傲的理由,这样的追求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的快乐,骑行一百公里对于年轻的自行车爱好者都是能够轻而易举完成的,但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能够在贵州黔东南沿着深山峡谷的山区公路骑完一百公里的路程,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七点钟从凯里出发,跨过清水江,沿着弯弯的山路,骑行十几公里到达平茶苗寨,虽然这段路没有多远,但骑行在蜿蜒的山路上,感受到陡峭坡度的每一个转弯都充满挑战,这是速度与美的结合,畅享山路车疾驰的快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就是一次骑行旅程,每个里程都充满了起起落落,骑行下坡路时,我们感觉非常轻松自在,仿佛在风驰电掣,而骑上坡路,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看着山脚下村寨的新面貌,在一路美景的诱惑下,到达湾水镇笔书苗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笔书苗寨一路骑行,经过三十公里的山路,到达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著称的苗族文化特色浓郁重安江流域的湾水古镇,湾水是重安江畔的一颗明珠,两岸翠柳修竹,江面木船穿梭,这里在以前是放流木排和运送物资的一个重要古码头,鸟语花香的古镇,苗疆的山水让人心旷神怡,站在江边山顶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整个湾水镇的全景,没有时间欣赏古镇的每一处风景,车轮直接驶过湾水大桥,没有停顿的沿着右侧道路向着旁海镇进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江边一路爬大坡,看到半山腰峡谷里有一座石拱古桥,桥面长满了草,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溪水里,也许夜晚会在水中凑成一个完整的月亮,古桥是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仿佛比许多新桥更结实,树影斜斜地盖在桥面上,脚下是清凉的苔痕,河水平静得能照见人影,站在这里,时间好像也放慢了脚步,在旁海镇到凯棠乡的这段石漠化山区的道路上,这座古桥真是难得一见的一处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湘黔铁路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桥体右侧山坡上就是加劳火车站,这是在1974年建立的一个四等小站,也是从贵阳开往怀化公益性“慢火车”的停靠站,周边的苗族群众每天通过该站,购买几元钱的车票乘坐火车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和农产品挑到凯里出售,加劳火车站是苗族同胞的“爱心站”,给山区老百姓增加收入和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加劳村到旁海镇这段路,恐怕是这次骑行最艰难一段,面对陡峭十五公里的上坡路,一直在坚持着蹬车,总盼着能到达山顶的垭口,可道路远远超出了十八弯,甚至不敢停车休息片刻,生怕停车后坡度大无法上车前行,因为我们没有想过放弃。这是一种坚持的力量,一种骑行上坡的勇气,骑着车上大坡,感受到自己的汗水在和阳光拥抱,每一个呼吸都是挑战,车轮前进的每一圈都是信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旁海镇后,在江边桥头的米粉店稍作休整,花八元吃一碗几乎没有两块的辣鸡粉,一罐红牛饮后仿佛补充了不少能量,看着宽阔的江面,绿树沿着岸线铺展的风景更加秀丽,风一吹,整个江面都在轻轻闪亮,几艘小船慢悠悠地划着,船尾拖出细长的波纹,把蓝天白云都扯成了条状,看到远处的起伏的山峦,不争不抢地守在天边,倒像是这片宁静土地的守护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千辛万苦奔波,终于经过群山上的垭口,一路下坡来到元代时期属播州宣慰司的凯棠乡,凯棠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在镇子里有许多古民居,据说这里是书香的故里,有许多人从这里走出了大山,通过勤奋苦读做了官,近几年凯棠到台盘新修了宽阔较为平坦的公路,在长达六百米隧道的进口也竖立着“书香凯棠. 扬帆远航”的宣传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台凯隧道,进入了黔东南台江县地界,这里是高山紫薯的种植基地,“紫薯”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为我们两位上了年纪的骑行者伸出了大拇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台江县台盘村,这里是“村BA”的发源地,最早“村BA”是由台盘村苗族“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目前“村BA”的赛事已经面对全国,吸引了全国数以万计的观众来此观看,贵州“村BA”火爆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草根性、民族文化融合、新媒体传播及全民参与机制,形成了一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活力的全民狂欢赛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俩在今天的骑行中是不是也很牛?站在看台上,人显得是那么精神,没有任何困难和坚难能阻挡住我们的车轮,我们和“村BA”一样,都是燃烧的火焰,打篮球的“牛娃”睁着圆滚滚的眼睛也许在问我们:“今天去哪儿骑了?”,我们可以骄傲的告诉它:“转山转水一百公里,你行吗?,对于我们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来说,骑哪里都行,只要路在脚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的骑行是艰难的一天,也是让人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的一天,从台盘回到凯里还有三十公里的路程,加油!加油!一定要在今天的骑行中给自己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