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摹古鉴真映岁月</p><p class="ql-block">书画鉴定与艺术传承</p><p class="ql-block">唐云精于古书画鉴定,他自己学画主要也是从临摹古画而来。上海生活稳定之后,他将卖画所得部分用来购买古画,作为学习和借鉴之用。其艺术风格也是从八大、石涛、金农、华新罗、吴昌硕、齐白石等诸家融汇贯通、脱胎换骨而来。基于这样的艺术实践,其藏品不仅真而且精,学习与收藏,在唐云这里已融为一体,他将所学所得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为海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花径春雨图</p><p class="ql-block">作者:华嵒</p><p class="ql-block">创作:清代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唐云是一位颇具眼力的鉴藏家,把鉴藏爱好与绘画创作紧密联系,藏以致用是他的鲜明特征。他早期花鸟,较多取法华嵒。华新罗(16821756),福建人。初寓杭州,后客扬州较就,享有盛名。晚年归西湖卒。是清代雍正、乾隆朝重要的花鸟画家之一。</p><p class="ql-block">《花径春雨图》是唐云的旧藏之一。画面牡丹用没骨法写就,浅脂淡粉,娟秀无比。中下部画兰草间杂,修竹斜出,湖石以有变化的粗笔写就;修竹新篁,如作撇捺,笔意隽逸,不同物象应用不同的笔墨,显示出各自的质和美,笔精墨妙,气韵飘举。我们在欣赏唐云先生旧藏的这幅作品时,不难发现这是他早期花鸟画作品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是华新罗艺术影响力的表现,也是优秀传统生生不息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华新罗</p><p class="ql-block">华新罗,原名华嵒,字秋岳,清代画家中的“全能高手”。在扬州,他和“扬州八怪”的金农、郑板桥等名家称兄道弟。他把写生功夫练到极致——画花鸟虫鱼时,连羽毛鳞片的细节都活灵活现,色彩也大胆鲜活。这种“以写实破写意”的独门绝技,让他在清初画坛脱颖而出。他不仅画得好,还写得一手好诗,出过《离垢集》诗集,文人修养不输士大夫。身为职业画家,他什么题材都能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样样精通,开创了自成一派的“新罗画风”,后世大师任伯年也受他影响。</p><p class="ql-block">唐云喜欢华新罗的画,并且他的画从山水转向花鸟也是由此入手的。但唐云之学新罗,主要是取其神韵而不是掠其形式。</p><p class="ql-block">他经常谈到这点:“学前人的形式,只能得其皮毛,惟有悟出前人的神韵,方是吸收了营养,才能滋生出新鲜的血液,化为自己的力量。”唐云对八大和新罗的喜爱,可以说是终生不渝,深入骨髓。</p><p class="ql-block">1989年冬天,八十岁的唐云画了一幅《冬瓜小鸟》,画上题了一首新作的小诗: </p><p class="ql-block">平生爱八大,亦复喜新罗; </p><p class="ql-block">两者合为一,聊当自唱歌。</p> <p class="ql-block">春意</p><p class="ql-block">作者:唐云</p><p class="ql-block">创作:1944年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此图创作于1944年底,为唐云34岁时所作,当年唐云将清代恽南田和华新罗二位花鸟画家画法融二为一,信手拈来,惟妙惟肖,使作品楚楚动人,可窥唐云早年之风韵。唐云《春意图》题诗:“最爱孤山明月夜,水仙梅花处精神。”竹子劲挺、水仙盛开,小草飘逸、红梅怒放、麻雀立于枝头,一派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苞米麻雀图</p><p class="ql-block">作者:齐白石</p><p class="ql-block">创作:1943年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1957)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草虫画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关爱生命,风格独特,成为中国画坛的典范。《苞谷麻雀图》此时齐白石已年届八旬,艺术风格臻于成熟。齐白石常以麻雀象征平凡中的坚韧与生命力,此图中的麻雀虽小,却昂首挺立,暗含对顽强生存态度的赞美。苞谷(玉米)作为北方农作物的代表,象征着丰收与质朴的生活。麻雀与苞谷的结合,传递出安居乐业的向往。齐白石以极简笔墨捕捉麻雀的神态,以细腻笔触刻画苞谷的质感,体现了“大写意”与“精微刻画”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在延续了传统文人画意境追求的同时,又融入了民间生活的质朴气息。</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p><p class="ql-block">齐白石,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号白石。他12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后跟随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等系统学习诗、书、画、印,遂以卖画刻印为生。晚年经陈师曾指点而“衰年变法”,毅然抛弃清雅、孤淡的传统文人画风,自创浓烈、豪放的“红花墨叶”派大写意风格,把中国花鸟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去对齐白石的艺术极为欣赏,在学习其大写意技法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并融入了自身创作。</p><p class="ql-block">他借鉴齐白石写意花鸟的笔墨精髓,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理念化为己用,与齐白石同属大写意风格,既注重物象的神似,又不拘泥于细节的写实。如他画的虾、蟹等水族,既保留了生物的自然形态,又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浓淡墨色的变化传递出灵动生气,尽显大写意的神韵。同时,他吸收了齐白石以书入画的笔法,将书法中的篆隶笔意融入绘画线条,使笔触兼具力度与韵味,增强了画面的骨力。此外,唐云还学习了齐白石对生活题材的关注,从日常所见的花木、虫鱼中汲取灵感,以质朴自然的视角捕捉平凡事物的意趣,让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与真挚情感。他亦师法齐白石色彩运用的简洁明快,善用大红、藤黄等纯色,与水墨形成鲜明对比,既保持了传统文人画的雅致,又增添了画面的活力与民间意趣,在大写意的风格框架下,形成了兼具传统底蕴与生活情致的个人风貌。</p> <p class="ql-block">云山图</p><p class="ql-block">作者:董其昌</p><p class="ql-block">创作:明代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1636),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讲究笔致墨韵,师法董源、巨然等。用笔清秀中和,用墨明洁隽朗,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董其昌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探索、梳理绘画史料,研修各家笔法,将米氏云山的笔墨融入自己的笔墨体系之中。此图以水墨渲染绘山石形态,在山巅或者山麓的树木处用落茄皴稍加点缀。以落茄皴为主要笔墨形式,表现山石的凹之形和云雾中的山峦树木,这正是董其昌最终认定的米氏云山的本来面目。观此图,如步入林泉洞丘、遍游川峦江湖,寸尺放目之间,卓然境趣尽现,自有一种闲逸文士的无拘澹泊之气。</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p><p class="ql-block">董其昌,晚明书画宗师,官至礼部尚书。其艺术贡献首推“南北宗论”-—以禅喻画,将山水画分为南宗文人体系与北宗院体体系,主张“以淡为宗”的南宗正统,此理论深刻重塑了明清画学思想。实践上,他开创淡墨渴笔技法:以书法性笔触皴擦山石,墨色层次清透,营造虚和萧散之境。他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养论,强调笔墨精妙高于形似,其书画合璧的册页形制影响至今。</p><p class="ql-block">唐云曾谈及前人学画经验:“石田翁学元人,颇得仲圭之气,盖其使笔沉重,效倪黄则逊之。得倪黄之刚柔相济,神韵飘逸,当推董玄宰独步。”这一认识也体现在他对董其昌的绘画继承中。理念上,他承袭董其昌“南北宗论”中对文人画的推崇,注重画作的笔墨意趣与文化内涵,强调以画寄情,将个人心性融入创作,延续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修养观,而唐云自身也秉持“行万里路,始得此法”的实践理念。技法上,借鉴董其昌“以书入画”的笔法,将书法中的提按转折融入绘画线条,使山石、林木的勾勒兼具书法的骨力与韵味;同时吸收其“淡墨轻岚”的用墨之道,善用淡墨层层渲染,这与他所关注的“元人重墨”相呼应,在山水创作中营造清逸空灵的画面氛围,体现出董氏一脉的笔墨层次感。风格上,延续董其昌画作的简淡秀逸,追求“逸品”之境,画面构图疏朗有致,避免繁复堆砌,于简约中见深远,同时在继承中融入自身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形成兼具传统文人风骨与个人意趣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猫</p><p class="ql-block">作者:陈淳</p><p class="ql-block">创作:明代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出身官宦书香之家,早年随文徵明学画,注重写生,主张通过观察自然捕捉花鸟神韵,以达“物我合一”之境。该图显示画家高超的写生功力,猫咪、湖石与花卉造型精准,线条多变,侧锋、折笔、渴墨,抑扬顿挫,似草书飞动,将猫咪蓬松毛发、花叶不同质感、湖石的瘦硬褶透等细节生动呈现,极具书写性。陈淳的花鸟画既保留自然写实之形,又具独立笔墨价值,为后世画家们搭建了从写实到写意的桥梁,也为传统创新提供了多元可能。</p> <p class="ql-block">陈白阳</p><p class="ql-block">陈白阳,明代画家,本名陈淳,号白阳山人。他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年后大胆创新,开创了泼洒自如的水墨大写意风格。他的画风非常独特:笔法自由奔放,常常像写字一样画画,不太追求画得一模一样,而是着重捕捉花鸟蔬果的神韵和生机。他特别喜欢画各种花果蔬菜,种类超过五十种,用淡墨寥寥几笔,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花草的姿态。在当时的苏州画坛,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和另一位写意大师徐渭并称“青藤白阳”。他的这种“妙在神韵而不在形似”的画法,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大画家们,比如徐渭、八大山人,为文人水墨花鸟画奠定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唐云在研习陈白阳的艺术时,着重吸收了其写意花卉的洒脱笔意,借鉴陈白阳以简驭繁的表现手法,将物象的形态凝练为洗练的线条与墨块,既不失自然本真,又透着一股率性而为的气度,如他笔下的梅兰竹菊,多以寥寥数笔勾勒形态,却能尽显草木的风骨与生机。同时,他承袭了陈白阳水墨晕染的技巧,善于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使笔墨既灵动飘逸又不失厚重沉稳,尤其在表现花叶的舒展与转折时,尽显水墨交融的微妙韵味。此外,唐云还汲取了陈白阳作品中蕴含的文人意趣,将对自然的感悟与个人的性情融入笔墨,使作品在简练的表象下暗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哲思,既延续了文人画“以形写神”的传统,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个人风貌与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王翚</p><p class="ql-block">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六家”。</p><p class="ql-block">唐云在学习王翚的过程中,多从山水技法与创作理念入手。他借鉴了王翚精妙的构图之法,无论是高远、深远还是平远视角,都注重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营造,使山川、林木、屋舍等元素在布局中错落有致,兼具自然之趣与章法之美。同时,他承袭了王翚笔墨华滋的特点,研习其对墨色浓淡干湿的灵活运用,以及线条的刚柔相济,在描绘山石皴法、树木枝叶时,既展现出笔墨的厚重沉稳,又不失灵动飘逸之感。此外,唐云还汲取了王翚对传统的深入钻研与创新精神,王翚师法诸家却不泥古,唐云亦从中领悟到在继承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让作品既葆有古典底蕴,又彰显独特的个人风貌,实现了传统与个性的巧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荷花图</p><p class="ql-block">作者: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创作:清代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纵观中国历代众多写意荷花经典作品,八大山人的水墨荷花独树一帜,格调清奇,可谓我国写意荷花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号八大山人,为明朝皇族后裔,明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世孙。他一生困顿漂泊,荷成为他笔下重要的表现题材和情感寄托。此图中的荷花,荷花以简洁的一花片叶、大片留白为特色,荷茎亭亭玉立,荷叶如华盖,荷花似仙临,展现出孤傲、执拗、高洁的气质,极具个性。他清奇、独特的画风,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的“扬州画派”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唐云等画家都深受其启发。</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的意思是“八大山”中人。原名朱由桵,是明代江西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改名朱耷。朱耷把“八大山人”这四个字,设计成签名藏在了画里,而且随着心情的变化有不同,高兴时是“笑之”,难过时是“哭之”。</p><p class="ql-block">唐云视八大山人为最重要的艺术偶像之一,对其画作怀有“根深蒂固的情结”。他收藏了多幅八大真迹,如《水仙图》与《荷花图》等,并常年悬挂于家中,享有固定位置,垂数十年而岿然不动。这些作品不仅是藏品,更是其艺术精神的寄托。八大以“凝炼、简括、冷峭”的笔墨著称,唐云终生取法其“以少胜多”的构图。他临仿八大时,常将鸟、鱼等形象简化为单一墨色,仅通过虚实、黑白对比营造意境,笔法恣肆而含蓄。</p> <p class="ql-block">横斜梅影古墙西图</p><p class="ql-block">作者:金农</p><p class="ql-block">创作:清代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金农(1687-1763),号冬心先生、曲江外史、寿道人,别号甚多,浙江杭州人,身居康、雍、乾三朝,自称“三朝老民”,“扬州八怪”之一,擅画梅花,其梅古拙、疏朗,格调高古。其作品大多以墨梅为主,很少傅色,以线圈花,以书入画,淡墨发干,浓墨点椒、点苔、画花丝,不求形似,重在尚意,尽显“金石之气”。金农的艺术生涯止于清中期,然而二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一位敢于想象与独创的开拓者。</p> <p class="ql-block">金农</p><p class="ql-block">清代中期,扬州聚集了一批画家。这里十分富庶,越来越多的文人汇集在这里,富商、文人、画家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超级供给链。最著名的派别当属“扬州八怪”,“八怪”指的是八个人,是扬州当时众多职业画家中最杰出的代表。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造诣最高。金农与郑板桥二人惺惺相惜,憧憬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品格,终于活出了“人最重要就是开心”的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唐云在书法上受到金农的影响。唐云效仿金农取法金石的学书法,收藏酷嗜金石碑帖,收藏《毛公鼎》,《散氏盘》等金石小品,研精苦学,以之入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唐云深入学习金农的艺术精髓。唐云还继承金农大胆色彩处理与空间对比手法,探索线条与色块构成,强化视觉冲击力。同时,唐云学习金农“以竹为师”“以己意为之”的理念,推崇其“师古出新”精神,注重写生与个性表达,将金农拙朴生趣融入自身雅逸画风,延续文人画借物抒怀传统。</p> <p class="ql-block">丹青筑梦写春秋</p><p class="ql-block">唐云的艺术人生与时代交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云的艺术人生,是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知识分子使命的交响,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传奇。他从“杭州唐伯虎”到“海上四花旦”,从烽火连天到盛世华章,他以磁性人格凝聚同道,以笔墨丹青书写春秋,更以文化建设者的担当诠释了知识分子与时代共振的文化使命。唐云用毕生践履“何谓海派”,其精神遗产犹如黄浦江水,滋养着海派艺术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秋柳金鱼图</p><p class="ql-block">作者:唐云 张大壮 江寒汀 陆抑非</p><p class="ql-block">创作:1958年 </p><p class="ql-block">类别:中国画</p><p class="ql-block">1958年在陆抑非家崇兰草堂,唐云、张大壮、陆抑非、江寒汀合作一幅《秋柳金鱼图》由陆抑非收藏。四大花鸟画家合作的作品不多见,1983年陆抑非题跋文:“海上四旦合作。戊戌五月唐云大壮、抑非、寒汀合作于崇兰草堂。蝉声催暑去,柳影逼秋来。绿遍池塘草,金光潋滟开。此二十余年前旧作也,偶于画箧中捡得。辛酉霜降集右诗成一绝,苏叟。花鸟四家集草堂,江郎才尽有余芳。张侯已逐南田去,健笔于今推老唐。寒汀早世,大壮亦归道山。余顽疾久养,惟药城尚能驰骋南北,为可喜也。花鸟四家集草堂,江郎才尽有余芳。张侯已遂南田去,健笔于今推老唐。陆抑非又题,时癸亥(1983)新秋,年七十六。“海上四花旦”之首,在陆抑非“健笔于今推老唐”的诗中得到认证。“海上四花旦”均以画小写意见长,由恽南田、华新罗、虚谷、任伯年传统的一路走来,结合各自的个性自成面貌。唐云的雄逸,江寒汀的精能,张大壮的淡雅,陆抑非的轻妍,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而相比之下,唐云的艺术成就,又高出其他三家一筹。唐云工诗文,在四家中独一无二。唐云善诗,他的诗散见于画幅之中,其诗风清新洒脱,浑然天成。其二,唐云亦精书法,不仅在四家中首屈一指,即便在整个20世纪的书坛上,也是有名的大家之一。他年轻时曾用功临习颜真卿《麻姑仙 坛记》,他的书法以画意用笔,自成一体。其三唐云亦精山水。唐云有杭州唐伯虎之美誉,其画功力深厚全面,几乎无所不画,花鸟、虫鱼、兰竹、人物、山水,各门俱有绝活佳作。唐云的山水画,早年曾在石涛山水中下过很深的功夫,他的山水画,不仅在花鸟画家中卓然不群,就是在专攻山水的画家中,也是奇峰突起的。其四,唐云还能画人物。他取法华新罗、金冬心,题材多为佛像、钟馗等。其五,唐云先生精鉴定、富收藏。唐云是一位有良好古典修养的艺术家,不仅对古代绘画、画史熟悉,而且对书法、诗文、古书画、古器物的鉴赏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其六,唐云先生为人豪侠仗义,朋友遍天下,有号召力、凝聚力。唐云先生是外禅而内儒,而内里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精神,被称作上海国画界的“新老头子”。“老头子”,属于江湖语言,多用称呼那些带有“把手”性的权威人物。唐云先生是一位诗、书、画、藏、鉴等包容一体的艺术大家,唐云先生的画以花鸟为最胜,是当代名家,是海上画坛自虚谷、吴昌硕、任伯年之后近百年来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其精神渊源是一脉传承的。综上所述,海上花鸟“四大名旦”之首,唐云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唐云的壶</p><p class="ql-block">在当代文人紫砂的历史中,唐云先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人物。作为紫砂壶的收藏大家,唐云不仅广收茗壶,还亲自参与制壶,引书画入壶,拓展文人紫砂壶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同时,唐云在提携后辈、宣传文人紫砂、传承文化艺术等方面亦贡献卓著。在唐云的引领下,紫砂壶得到了现当代文化艺术界的认可,紫砂壶文化也随之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被广泛传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