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DM</p> <p class="ql-block">飞行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汉中柳林铺机场是军民合用的两用机场,由于暴雨方面的原因当时基本处于断航状态。难怪过去有人说“艺高人胆大” ,这话可真不是白说的。因为我看到机场上除了我们和几个空军以外,根本没有人敢坐今天的飞机。我甚至感觉我们不光是胆大,甚至是有点儿“胆儿肥”。</p><p class="ql-block"> 汉中在陕西省的西南部。在古代曾一度被称作为洋州。它北与宝鸡相连,南与四川广元接壤。阳安铁路过境与宝成铁路无缝衔接。由于汉中位于华夏版图的中心地带,所以历属兵家必争之地。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北伐,诸葛亮就常据于此。这里出过不少名人。想必战友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吧?那位美若天仙的褒姒,就是褒国人,褒国就在汉中。“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可怜的周幽王被杀后,褒姒便被敌国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因此,这让后人心中不免生出别样一番感慨来。</p><p class="ql-block"> 闲话少叙。</p><p class="ql-block"> 从广义上说,历年的征兵活动大致分为送兵和接兵两部分。所以按一般的理解,我们只需将合格的新兵接回部队即可。而征兵的大部分事项都是由当地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部来完成的。那天晚上,我们住进了791部队的招待所,然后准备赶往洋县。</p><p class="ql-block"> 洋县毗邻城固。具体说就是在城固县的西面,因为机场在城固辖区,所以我们是先到的城固后到的洋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有咱们的老大哥部队,俗称总参某局。一家人就是亲,一番温暖的招待后,他们直接把我们送到了洋县。</p><p class="ql-block"> 洋县县委招待所。这是一幢二层的旧式小楼,楼前临街,楼的后面有一个天然小院。小院不大,但很精致,格局上多少有点儿像咱们的成都办事处。伙食也不错,有荤有素。虽然比不上豪华的宾馆,但我认为至少和咱们的食堂能有一拼。安顿好后,我们立刻开展工作。</p><p class="ql-block"> 接兵的人大体上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城关镇上的兵源,另一组负责乡下。我和司务长被分到了乡下。</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感觉每天都很忙。而且经常是一走一整天。在乡下跑兵源,跟着公社的武装部长和乡里的干事到老乡家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有时还在老乡家里吃吃派饭。关中地区一般讲比较富庶,汉中地区由于地处山区,生活上相对来说艰苦一些。有时候到中午只能吃到一碗洒着干菜丝的粗面。河谷两边的气候潮湿,加之雨水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所以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起来经常是两脚沾满泥巴,脚下就像穿着一双铁鞋。</p><p class="ql-block"> 工作简单似又重复,但时间却过得飞快。一转眼,新兵启运的时间到了。当时洋县并不通火车,需要到汉中来乘车。关键时刻,咱总参的同僚们送来了大卡车,助我们运输。像我当兵来的时候一样,当地武装部为新兵们举行了离家前的会餐,菜很丰盛,吃得也很饱。然后新兵们整装列队集合。县委招待所的门前人头攒动,路上挤得水泄不通,新兵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列车南下时,我望着车厢里的情景,多么似曾相识,又如此地让人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共接了四十五名新兵,保质保量的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坐在车上,我看到新兵们个个士气饱满心里十分高兴。因为他们又为我们部队增添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这将使我们的部队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列车在安康到阳平关的线路上疾驶着,几跨汉江。窗外一团团水雾。天上似有一队候鸟排着整齐队伍在乘风前行。他们也是在往南飞吧?</p><p class="ql-block"> 回顾往事,感触良多。值此机会向大家推荐一款陕西汉中美食: 大米浸泡,磨成浆再加水,放入笼屉后蒸成薄片,冷却后用刀切成细条状。这东西你就吃吧,那是又白又嫩,又柔又薄,吃到嘴里十分爽滑,心里美得很。若在里面再放上些黄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芝麻酱、辣椒油或生姜汁、大蒜汁什么的,用陕西老表的话说,那吃起来就更没谁了。此物可炒、可烩,有多种吃法,据说现已是陕西省的非遗品牌之一。</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