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的一道风景/长青树

长青树

<p class="ql-block"> 秋雨中的校门口/长青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雨,是仲秋的雨了。没有夏雨的暴烈,也不似春雨的酥润,它带着一股清冽的、不容分说的凉意,绵绵密密地洒下来。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楼房,都失却了平日里分明的轮廓,融化在这一片空濛的水汽里。空气里满是湿漉漉的泥土气息,混着落叶微微腐烂的、甘醇的味道。风是萧瑟的,一阵阵掠过,便惹得那法国梧桐上残存的叶子发出一片“沙沙”的悲鸣,旋即有几片撑持不住的,金黄的、褐色的,便离了枝头,在雨丝中翻几个身,无声地贴伏在湿滑的路面上。整座小城,仿佛一幅被水洇湿了的淡墨画,一切都慢了下来,静了下来,唯有这一处校门口,正酝酿着一场喧腾的、雷打不动的相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瞧,那两扇铁艺的校门,在这雨幕里,像一道庄严的界限。门里,是书声琅琅的净土;门外,是烟火人间的守望。还不到时辰,门口两侧的空地,早已被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填得满满当当。两轮的轻巧,三轮的实用,四轮的则像一个个小小的、能遮风挡雨的蜗牛壳。它们密密地挨着,红的、蓝的、灰的,汇成一片斑驳的颜色的河流。车上的人们,姿态各异:有的焦急地引颈张望,雨珠顺着帽檐滴下;有的则安然坐在车座里,趁着这片刻的闲暇,刷着手机,或是彼此低声交谈几句。那一张张面孔,多半是有了年纪的,刻着风雨与岁月的痕迹,他们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手中的雨伞,也是形形色色,黑的、格子的、花的,撑开一片片移动的、小小的晴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雨幕,方才那片静谧的等待,瞬间被激活了。校门豁然洞开,先是几个伶俐的身影箭也似地冲出,随即,便是潮水般涌出的孩子们。寂静的世界顿时被无数的声音充满:孩子们的欢叫、呼喊,家长们此起彼伏的、带着浓重乡音的应答,电动车启动时“滴滴”的鸣响,还有雨点打在无数伞布上的“噗噗”声,交织成一曲纷繁而又充满生机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一位老大爷,赶紧将手里的棉袄裹在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身上,自己那件旧中山装的肩头,早已被雨水洇深了一大片。男孩笑嘻嘻地钻进三轮车的车篷里,老人则费力地蹬起车子,消失在茫茫车流中。我又看见一位老太太,撑着一把明显过大的伞,几乎全倾在身旁梳着羊角辫的孙女头上,自己的半边身子却淋在雨里。她接过孙女沉甸甸的书包,挎在臂弯,那一弯腰的瞬间,我仿佛能听见她骨骼发出的轻微声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每日准时的“接送大军”,已然成了小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道带着些许疲惫、些许无奈,却又无比坚韧的风景。这风景的背后,是许许多多年轻父母远赴他乡打工谋生的现实。乡村的学校撤并了,教育的希望便都寄托在这县城里。孩子们成了“留守的雏鸟”,而年迈的祖辈,便用他们不再强壮的翅膀,撑起了这风雨无阻的“第二战场”。他们或许看不懂课本上复杂的习题,辅导不了孙辈的学业,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便只能化作一笔不小的开支,将孩子送往一个个校外辅导班。那灯火通明的辅导班窗口,何尝不是这秋雨景象的另一番延续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立在车窗前,望着那渐渐稀疏的车流与人流,心中感慨万端。这一场秋雨,洗刷着天地,也仿佛洗刷着我的心。这校门口的熙攘,哪里只是简单的接送?这分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中国家庭为下一代奋力托举的生动写照。那每一辆在雨中踽踽独行的电动车,都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那每一位老人被雨水打湿的背影,都写满了无声的奉献与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风秋雨愁煞人,但在这愁绪的底色之上,我却看到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那是一种源于血脉亲情的担当,一种对于“读书改变命运”最朴素的信仰。雨丝冰凉,但人心是滚烫的。这秋雨中的校门口,日日上演的,正是一部名为“养育”的、最平凡也最伟大的连续剧。剧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把倾斜的雨伞,一件厚实的棉袄,和一双双在风雨中凝望的、殷切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6号.乙巳年八月初五.星期五.秋分第四天.雨中接小孙女.感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