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写物寄意的散文-作文教学笔记摘抄(8)

凤落梧桐

(1987-1990年的初中语文课本) (1987-1990年的初中语文课本) 前言:<br>1987-1990年间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特殊,它是由《阅读》和《作文 · 汉语》两套课本组成。《阅读》6册,《作文 · 汉语》6册,共12册。<br><br>教材容量广而深,知识性强,难度系数大。我和同事牛尔为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革。他教4个班的阅读,我叫4个班的作文和汉语。<br><br>三年里我们在各自的园地里披星戴月,深耕细作,功夫不负苦心人,三年后的升学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硕果累累。<br><br>我们由此起步,牛尔为老师逐步成长为河南省专家型语文教师,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命题人……<br><br>本人逊色,但是自创的系列作文教学法在河南语文教学领域也算独树一帜。<br><br>闲来无事,把当年的作文教学笔记挑选几篇转换成电子文稿发布在美篇里,留个纪念。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中华民族的气节) <b><font color="#ed2308">学习写作写物寄意的散文(初二上期第一篇作文)</font></b><div><br><font color="#ed2308">一,作文范围</font><br><br>写物寄意-即托物言志:抓住景物的某一特征,用象征手法,表现某种道理、风格、精神或品质。</div><div><br><font color="#ed2308">二,作文要求</font><br><br>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br><br><font color="#ed2308">三,作文提示</font></div><div><br>1,立意要明确。<font color="#ed2308">“写物寄意”的“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意”要表明什么,赞颂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font></div><div><br>2,描绘要具体。对所托之物的“形”,要作具体的描绘,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赞颂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以粉笔为例)</div><div><br>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寄之意,或所咏之物和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粉笔),类比点,即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处。</div><div><br><font color="#ed2308">举例</font><br>象征物-白杨树的特征(类比点)“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br>被象征物-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类比点)“质朴、坚强、力求上进”<br>可以看出,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类比点是吻合的。<br><br><font color="#ed2308">四,练习题</font></div><div><br>参考下述的“意”,写出可托之“物”,以物寄意。</div><div><br>1,舍已为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粉笔:为给人知识而粉身碎骨。<br>2,坚韧不拔-竹子: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br>3,不计名利-石子:做铺路石,支起千里铁轨;做奠基石,托起万丈高楼。不图名利,永远压在最底层。<br>4,锲而不舍-水滴:照着一个地方滴下去,天长地之久,锲而不舍,定能穿透石头。<br>5,无私奉献-蜜蜂:给人的是极好的东西,对人却无所求。</div><div><br><font color="#ed2308">五,学习范文 (分组学,四人一组)</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1,焦山的竹 -(84-5《作》)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竹的气节。<br>2,老槐树-(84-10《作》) 像老槐树饱经沧桑--祖国历尽磨难;更像老槐树生机盎然-祖国的事业蓬勃兴旺。<br>3,小草 -(84-12《作》) 赞美小草顽强而高尚的品格,是篇托物言志的散文。<br>4,喇叭花-(85-3《作》) 喇叭花生命力强,努力攀高,乐观勤奋,要做像喇叭花一样的人。<br>5,野蔷薇-(85-12《作》 一个心灵美好的小姑娘,像一丛洁白纯净的野蔷薇。<br>6,绿竹新韵-(86-11《作》)<br>7,藤- (86-12《作》) 由藤的你挽着我我扶着你,联想到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互助精神;由藤的向上攀援,联想到人的追求;由藤的弯曲,联想到人生的路是不平坦的。<br>8,院子里的那棵老梧桐-用老梧桐顽强的生命力来衬托一位老教师的精神不死。<br>9,我爱杜鹃绿枝叶-(86-9《作》)绿叶-老师-花朵-学生。 绿叶伴随花朵,像向导,像卫土;老师在平凡的岗<br>位把学生引向科学的顶峰。<br>10,茉莉 -(86-《作》) 平凡、不屈、无私、奉献,这正是茉莉的性格。<br>11,“万年红”礼赞 -(86-2《作》) 抓住万年红“越到深秋越努力开放”“用最后的力量把美留给人间”的特点,借歌颂万年红讴歌了北大荒人和边疆的战士。<br>12,赏菊- (86-8《作》) 借赞美秋菊逢花期,千姿百态,来赞美祖国遇“花期”,呈现出千姿百态。<br>13,我,爱秋叶 -(86-4《作》) 由秋叶的自愿飘落使得明年新叶满枝,联想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让贤”之壮举。<br>14,烛光 -(86-7《作》)<br>15,老榆树- (87-3《作) 从老榆树的朴实无华、默默地人们奉献花香、树荫,来比喻一位朴实、勤劳、善良的老人。<br>16,鹅岭菊展-(87-12《作》) 通过写菊花“洁身自好”“傲霜斗寒”和“风霜其奈我何”的品格,歌颂了在“四人帮”暴力面前中国人民与此一样的铮铮傲骨。<br>17,朱砂兰-(87-11《作》) 从朱砂兰生长之慢,开花之慢领悟出学习要有耐心有恒心,日积月累,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就能取得好的成绩。<br>18,啊,葱兰-(87-1《作》) 由洁白的顽强的不起显的葱兰,联想到普通的、勤劳的种花老人。<br>19,水仙- (87-9《作》) 由水仙的“水仙三季勤吸吮,只为一冬献人间”联想到人生的幼年、童年、少年正是吸吮乳计,汲取知识的大好时光。<br>20,青青的老山兰-(同上) 老山兰啊,你倔强地生长开放在战火硝烟中,多么像那些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无私奉献的边防战士啊!<br>21,竹子,生命畅想曲-(88-6《作》) 赋于竹子的品格:充满奋斗的, 充满生命力的,洋溢着高雅情趣,洋溢着傲气的竹子。<br>22,我的夕阳-(同上) 有新意。<br>23,瓦中花 -(同上) 将瓦中花的挺拔、坚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br>24,宝石花 (88-3《作》 ) 赞宝石花旺盛的生命力,旨在赞颂人们的顽强意志、毅力和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抗争精神。<br><br><br><br></div> (秋叶飘落、孕育新芽) (傲霜斗寒、铁骨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