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又称上海。魔都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全长1.5千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下面就随我的美篇走进上海魔都外滩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外滩是从这块深色的标志牌开始,白色的“外滩”二字像一道邀请,把来往的行人轻轻拉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银边勾勒出的不仅是边界,更像是一扇门,推开后便是黄浦江边的百年风华。我常在这里驻足,看摄像头静静守望着来去的人流,头顶的几何天花板洒下冷调的光,仿佛现代都市在向过往致意。</p> <p class="ql-block"> 晴空下的外滩广场格外明亮。石砖泛着微光,绿树成荫,行人穿着轻便,笑容自然。老建筑顶上的旗帜在蓝天下飘扬,像在宣告:我老了,但我依然鲜活。我买了一杯咖啡,坐在长椅上,看这宁静而生动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是一条宽阔的步行道,人来人往,脚步轻快。高楼在两侧拔地而起,玻璃幕墙映着云影,而远处的老建筑静静守望,像一位退居幕后的长者。我混在人群中走着,忽然觉得外滩的魔力,就在于它从不拒绝任何时代——你可以穿着西装走进金融中心,也可以穿着布鞋触摸百年石墙。</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石砖铺得整齐,行人三三两两,有的拍照,有的只是站着发呆。老建筑顶上的旗帜在风里轻扬,绿树围成一圈,像为这片宁静画了个圈。我坐在花坛边,看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这城市再忙,也总有这样的角落,让人喘口气。</p> <p class="ql-block"> 走进街道,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些老建筑沉默地立着,石柱、雕花、拱门,每一块砖都像在低语。车流缓缓穿行,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天还是阴的,可这阴天反倒让整条街显得更沉静,仿佛时间在这里走得慢了些,容人停下脚步,听一听百年前的回音。远处的高楼在阴云下连成一片,像一道沉默的城墙。江面上货船缓缓驶过,小船如叶,随波轻晃。这画面没有喧嚣,却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仿佛这座城市不需要呐喊,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宣言。</p> <p class="ql-block"> 一座红字“AIA”的老楼前,旗帜在风里轻轻摆动。浅色外墙被雨水洗得发亮,绿树和花坛围着它,像一群年轻的守护者。我站在街对面看它,它也看着我,仿佛在说:我老了,但我还在。这城市日新月异,可它依然站在这里,不争不抢,却谁也无法忽视。</p> <p class="ql-block"> 钟楼忽然响起,声音穿过树梢,落在一丛粉色的花上。那座古典建筑静静立在绿荫里,旗帜在塔顶飘扬,像一首未写完的诗。蓝天突然从云层后探出头,阳光洒在石阶上,整座楼仿佛活了过来。我忍不住走近,听钟声一圈圈荡开,像是外滩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视野忽然开阔。东方明珠仍在中央,可右边的楼群开始抢镜,玻璃幕墙在云层缝隙间捕捉到一丝光亮,像是城市在悄悄呼吸。江面起了细纹,波光一跳一跳地闪,仿佛天空正慢慢松开紧皱的眉头。那一刻,我竟觉得阴云也是温柔的——它不是压抑,而是酝酿,是这座城市在积蓄下一次的璀璨。</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现代感扑面而来。高楼错落,有一座螺旋上升的塔,像要钻进云里。绿化带穿插其间,树影婆娑,让冷硬的建筑多了几分呼吸的节奏。云层依旧厚重,可光已经透下来,落在玻璃幕墙上,又跳到行人的肩头——这座城市,从不缺希望。</p> <p class="ql-block"> 转过身,东方明珠塔就立在眼前,像一位老朋友,无论阴晴雨雪都守在天际线上。那天云层压得很低,整座城市仿佛被裹进一层灰白色的薄纱里,可它依旧挺拔,球体在高楼群中浮着,像一颗不会熄灭的星。黄浦江静静躺着,水面映不出阳光,却把整座城市的轮廓温柔地抱在怀里,连喧嚣都变得柔软。</p> <p class="ql-block"> 东方明珠塔在阴云下显得格外沉静,像一位阅尽千帆的旅人。玻璃幕墙映着天空的冷光,江面上几艘船缓缓移动,像是被按了慢放键。我靠在栏杆上,听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水汽和城市的味道——那是外滩独有的气息,混合了历史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 一对背影站在江边,墨镜映着远处的楼群和江上的船。他们没说话,只是静静望着。我悄悄走过,不想打扰。那一刻,外滩不只是风景,是两个人共享的沉默,是城市给所有过客的一份温柔。</p> <p class="ql-block"> 夕阳把东方明珠染成橙紫,天际线在余晖中若隐若现。江面波光跃动,像撒了一河的碎金。远处的高楼在光里朦胧,仿佛梦境。把整座城市染成金黄。东方明珠和摩天大楼披上金甲,江面成了真正的“金河”,每一道波纹都在发光。我眯着眼看那片辉煌,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说“魔都”——它不是幻觉,是现实被光点燃的样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拍下这一刻,却知道,有些美,</span></p> <p class="ql-block"> 外滩的日落从不低调。天空炸开一片橙红,云层像被点燃的绸缎,高楼的尖顶刺破天际。江面反射着烈焰般的光,船只在金波中穿行,像驶向另一个时空。我站在人群中,看这壮丽的谢幕,心里却在想:明天,它还会这样美吗?会的,外滩从不让人失望。</p> <p class="ql-block"> 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大厦并肩而立,像两位时代的见证者。水面如镜,船影缓缓移动,云层低垂,却压不住它们的气势。我站在岸边,看这幅静谧的画卷,忽然觉得,外滩的美,不仅在于它有多高多亮,而在于它始终平静地映照一切。</p> <p class="ql-block"> 一对行人撑伞走过老建筑前的广场,石墙斑驳,旗帜在风中轻响。身后是高楼与河流,现代与历史在此交汇。我看着他走远,背影渐渐融入人群——外滩的故事,从来不是由一座楼、一个人写完的,它属于每一个路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像被点燃了一般,橙红的光洒在石碑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几个字泛着金光。云彩壮丽,仿佛天地都在致意。我站了很久,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敬意,也带着温度。</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巨石堆叠而成,尖顶指向天空,基座上的金字在云影下依然清晰。有人在前头弯腰整理花束,动作轻柔。背景的高楼在远处若隐若现,像现代对历史的凝望。我站在几步之外,没走近,只是默默看着——有些庄严,适合远观。</p> <p class="ql-block">一面浮雕墙上,历史人物穿着旧时衣裳,神情坚毅,仿佛正走向一场不可回避的使命。背景是现代楼宇</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 黄浦江在夕阳下像一条流动的绸缎,高楼的轮廓被镀上金边,船只缓缓划过,拖出长长的光影。粉紫色的云彩浮在天际,像是画家最后的一笔温柔。这一刻的外滩,既繁华又宁静,像一场盛大的梦,而我,恰好路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拍摄制作:水木年华</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拍摄场景:上海外滩十六铺至外白渡桥段</u></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