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div>当天行程是从温得和克前往纳米比亚著名的“红沙滩”旁的酒店。</div> 我们在温得和克的酒店正门。 酒店内院园林绿化的不错。早餐时随拍几张照片。 酒店两层楼前种了一棵猴面包树和其他荒漠植物。 酒店后院喷雾浇花产生了水幕效应。 “雨中赏花” 上午出发后途中抢拍到这座纪念方尖碑。<div>据查,那座纪念碑是“英雄之地”(Heroes' Acre),为纳米比亚官方战争纪念馆。它位于温得和克市中心以南10千米的荒山之中,2002年8月26日开放。其创建旨在“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并将其传承给纳米比亚的子孙后代”。</div> 这是网上搜到的英雄之地的航拍照片(摄影者:Olga Ernst & Hp.Baumeler)。 纳米比亚高速公路<div>路两边未见任何车辆丢弃的垃圾。比起东非几个国家,这里干净多了。</div> 上午11点多抵达索利泰尔(Solitare)定居点停车休息。 <p class="ql-block">这是定居点的教堂。据查,建于1951年,是座荷兰归正会小教堂,至今仍被当地教众使用。教堂建筑也用作社区聚会场所,用于举行农民联盟会议、选举和健康诊所。</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纳米比亚中部霍马斯地区(Khomas Region)的一个小定居点,靠近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拥有唯一的加油站、面包店、咖啡馆和杂货店。</p><p class="ql-block">索利泰尔因荷兰作家托恩·范德李(Ton van der Lee)的同名著作而在荷兰闻名,该书讲述了他在该定居点的居住经历。</p><p class="ql-block">定居点的名字源于两个含义:Solitaire 既可以指单颗镶嵌的钻石,也可以指孤独或寂寞。这两个含义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独一无二、珍贵而又僻静之地的定义。</p> 这里的第一座人造建筑是范·科勒先生建造的一座两室小屋,后来他还建造了主农舍、毗邻农舍的石砌牛栏以及横跨河床的堤坝。后来,他负责建造现在的商店并安装了第一个加油泵。这家商店作为地区邮局,每周都会投递邮袋。 这里种植了不少仙人掌类的植物。所有园林布置都就地取材,古朴而别具一格。一辆废弃的轿车也拿来作为装饰品,有些像美国66号公路小镇。 仙人掌开花红艳艳。 定居点的"文化活动中心” 定居点的风力发电装置 我们的旅行车在荒漠中稍显孤独。 继续前行,公路两边都是赤壁千里的荒沙。 路边的树上挂着几个形状奇特的鸟巢引起大家的兴趣,停车看个究竟并拍照留念。 走到树下才看清楚。一般鸟巢都是上开口,这里的鸟巢却是下开口。<div>据查,住在这里的鸟叫“群居织巢鸟”(Sociable weavers)。<div>群居织布鸟会在树木和其他高大物体上筑巢。这些巢穴是鸟类建造的最大的巢穴之一,有些足以容纳超过100对鸟儿,一次可容纳几代鸟儿。巢穴结构严谨,为鸟类提供比外界更适宜的温度。巢穴中央的隔间可以保温,供夜间栖息。外侧的隔间则用于白天遮荫,巢内温度变化范围仅为7-8°C,而巢外温度则在16-33.5°C之间。</div></div> 这是群居织布鸟照片(摄影者:Charles J. Sharp)。<div>据查,该物种分布于南非西北部和博茨瓦纳西南部,并向北延伸至纳米比亚。它与卡拉哈里沙漠南部地区干旱的稀树草原特征密切相关。硬草的存在,例如纤毛草,又称“纤毛芒草”是一种重要的筑巢材料。卡拉哈里沙漠北部和中部地区较高的草类和易燃的特性,可能是导致这些地区缺乏这种鸟类的一个因素。该地区属半干旱气候,降雨量低且难以预测,主要发生在夏季。</div> 荒漠中不仅有禽类,而且还有南非剑羚(gemsbok)。 下午两点多抵达当晚入住的酒店(Agama Lodge)。酒店招牌上列出了客人可以参加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乘车郊游和远足活动。 酒店房间都是这样的独立房屋。屋顶上有个凉台,可以晚上观星。 房间还可以吧? 下午我们参加了越野车郊游,去寻找和拍摄这里独有的野生动物。 我们幸运地拍摄到山斑马(Mountain zebra),又称“哈特曼斑马”(Hartmann's zebra)。<div>据查,山斑马有垂肉,与所有现存斑马一样,山斑马身上有醒目的黑色或深棕色条纹,而且没有两只山斑马看起来完全一样。除腹部外,全身都有条纹。<br></div> 2004年,C. P. Groves和C. H. Bell对斑马(马属,亚属)的分类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开普山斑马(Equus zebra zebra)和哈特曼山斑马(Equus zebra hartmannae)是不同的,并建议将两者划分为不同的物种:马属斑马(Equus zebra)和哈特曼山斑马(Equus hartmannae)。<br>然而,在一项包含295个山斑马样本的性遗传研究中,Moodley和Harley(2005年)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将这两个山斑马种群划分为不同物种。他们得出结论,开普山斑马和哈特曼山斑马应该保留为亚种。这与《世界哺乳动物物种》(2005 年)第三版一致,该版将山斑马列为一个物种(Equus zebra),有两个亚种。 难得一见的山斑马当然要摄像记录下来。 除了山斑马外,这里还有鲁氏鸨(Ruppell's korhaan)。你看它,颈部修长,头部和颈部都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全身羽毛呈现的保护色很适合生活在这种荒漠的环境里。 这里也有汤姆森瞪羚。这种羚羊在肯尼亚保护区很普遍。 我们最后坐下等待美丽的夕阳西下时刻。 纳米比亚荒漠看到的夕阳即将落下的瞬间。 夕阳把周围的沙漠映照的通红通红。<div>纳米比亚大漠一天的行程,将其雄浑、奇特之美尽收眼底。</div>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