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光为序,赋能启程。为更科学、更优质、更高效地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各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克旗教研中心充分发挥教研引领、督导驱动的作用,2025年9月26日,在克什克腾旗教研中心小教部姜丽丽主任的带领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劳动、音乐、信息、美术、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员莅临新庙小学进行教学指导工作。</p> 聚焦课堂 <p class="ql-block">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教研中心的的领导和我校业务领导深入常规教学课堂听课,全面了解我校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课堂面貌,真实感受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氛围。</p> 语文学科组 <p class="ql-block">在教研中心督导中我校语文学科针对新教材的学段特点分别呈现的是二、三年级的课例,第一节课由承担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张子静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识字单元的——《场景歌》一课。张老师以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分享发现,再深入品读儿歌;随后开展随文识字与写字指导,将语言学习融入生活,紧扣第一学段课标要求,以数量词为核心,落实“认识、积累、运用”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魅力。陈晓娟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三年级第二单元习作的指导——《写日记》,上课伊始,陈老师以情境导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她细致讲解日记格式与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动笔实践,并通过实时评价给予针对性指导,让习作学习扎实高效。</p> <p class="ql-block">教研员唐艳艳老师和董瑶老师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唐艳艳老师表示教学目标需精准表述与落地,且必须与教学实施、评价三者保持一致,同时强调通过具体活动(借助文本)和针对性评价(如回应目标的反馈)来确保目标达成。她给出的实操建议清晰具体,建议教师要认真梳理新修订版教材的变化,才能研读,思考核心理念和用途。董瑶老师建议教师要以“识字写字”为核心重点,结合多样识字方式(如观察形声字特点、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落实识字教学,同时紧扣课后题与问题泡泡,关联场景画面、生活实际辅助学习。同时也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先明确识字单元对阅读的基础要求,再通过反复朗读文本、结合图片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p> 数学学科组 <p class="ql-block">陈红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通过清晰的竖式计算讲解,带领学生扎实掌握运算方法;于海超老师呈现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以生动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具象理解“平均分”概念;崔海波老师讲授二年级数学《一至六表内乘法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氛围活跃。课后,教研员王文静老师组织深度研讨。她强调教材研读的重要性,指出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同时提出板书应构建结构化知识网,助力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姜丽丽主任进行总结,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为后续教学改进指明方向。此次视导为我校教学工作注入新动力,有效推动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p> 英语学科组 <p class="ql-block">教研中心苏东霞主任、狄越老师、其乐格尔老师莅临我校,以课堂观察为核心开展英语学科教学视导,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课后集中研讨的形式,围绕外研版三年级上册Unit two《My school things》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我校三年级英语教学把脉支招。</p><p class="ql-block">我校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My school things》单元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三堂分模块、递进式的教学展示课,三堂课既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共同构成单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完整链条。林立远老师负责“Get ready”模块教学,作为单元学习的“导入层”,她以书包、铅笔、尺子等实物教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快速感知单元核心词汇,学唱歌曲,为后续学习搭建认知基础,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充分契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盖瑞春老师聚焦“Start up”模块,作为单元学习的“应用层”,她注重情境创设与语言工具性的结合,结合学生日常校园生活设计对话场景,鼓励学生用“Get ready”模块所学词汇描述自己的学习用品,实现了从“认知单词”到“运用语言”的过渡,体现了“在语境中学习、在运用中掌握”的单元整体教学逻辑。武鑫慧老师承担“Speed up”模块教学,作为单元学习的“巩固层”,她以单元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为目标,系统梳理“Get ready”的词汇与“Start up”的句型,帮助学生构建“词汇-句型-运用”的单元知识框架,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有效实现了单元内容的融会贯通。</p><p class="ql-block">课后,苏东霞、狄越、其乐格尔三位专家结合三堂课的教学表现,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连贯性、层次性与有效性出发,与授课教师及英语教研组教师展开深入交流,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建议。授课教师能立足模块功能,紧扣单元主题开展教学,体现了“模块为单元服务、单元为育人服务”的教学理念。此次教学视导为我校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与深化指明了方向,我校英语教研组将认真梳理专家建议,进一步强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意识,优化模块间的衔接与整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实效性,切实落实学科育人目标。</p> 科学学科组 <p class="ql-block">张通老师在《声音的高低》一课中,以音乐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随后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口琴、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等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高低与物体长短、振动快慢的联系;最后经研讨与拓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网络,旨在培养科学探究、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张秀丽老师的《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先以视频切入并提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为后续学习铺垫概念建构思路;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地球表面主要地形特点,引发深层思考;最终通过观察地球全貌与陆地内部地形,分析典型地形地貌特点并猜测形成原因,教学线索遵循“整体到局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逻辑,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研中心杜美晗老师强调,科学课程需以课程标准为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学科本质设计教学;课堂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有序、有理、有逻辑地表达,并结合课内课外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科学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道德与法治学科 <p class="ql-block">乌恩其老师、陈彩玉老师、庄喜园老师分别呈现了精心筹备的道德与法治课例。三位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场景巧妙融合,这些课例既展现了我校道法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也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教研中心王洪云老师结合听课情况逐一点评:既肯定了授课教师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指出其课堂实操存在的改进空间,以及在教学设计系统性、课堂驾驭能力上的提升方向。此外,她围绕新教材修订理念解读变化要点,并细致指导教学核心要素,明确了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的撰写方向、课标要求的解读要点及学情分析的方法;针对大单元设计,她结合新教材拆解核心构成——从单元教学结构图的搭建逻辑,到单元作业设计的类型与策略,再到单元评价建议的优化与评价量表的制定,均结合实例逐一讲解,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明晰了课堂改进方向,更对新教材教学与大单元设计形成了体系化认知,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br></p> 综合实践学科 <p class="ql-block">王志妍老师与姜永艳老师分别呈现了综合实践课例,以生动的教学情境、多元的活动设计,充分展现了综合实践课程“重实践、强体验、促探究”的特色。课后,杨文娟老师围绕两节课例展开深度研讨。她从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连贯性、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等维度细致评课,既肯定了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点与闪光点,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帮助教师更清晰把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逻辑,杨老师还以两节课例为载体,带领全体参与教师逐环节梳理教学思路,从“如何精准定位课程主题”“怎样设计层次化实践任务”“如何有效评价学生实践成果”等关键问题入手,结合自身丰富教研经验拆解分析,引导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艺术学科 <p class="ql-block">苗雪飞老师执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我的生日》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模块课型,其课堂核心素养落地扎实,教案目标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具体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活动——通过回忆生日场景感知美,通过示范练习掌握表现技法,通过长寿面赏析理解文化内涵,且教学情境真实有效,以学生熟悉的“生日”为主题,从视频导入到回忆分享创设出充满情感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与表达欲望,整课教学设计环节清晰、目标达成路径顺畅,是一节融情感、技能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课;教研员张博雅老师针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合作环节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感知的敏锐度,深入探索学科融合路径,加强分层指导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作品赏析环节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并鼓励年轻教师在课堂中更大胆地创新。</p> 劳动学科 <p class="ql-block">刘明月老师的《制作纽扣画》一课,巧妙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实现学科间有机联动;常永春老师的《编织网兜》则聚焦生产劳动实践,通过清晰的理论讲解与充分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切实体会生产劳动的价值。两位老师均精心设计并细化劳动评价量表,课堂教学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课后,劳动教研员孟根主任就学校劳动课程整体开展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学校组建专项劳动教研团队,围绕低、中、高三个学段设计并制定年级劳动清单,实现课程内容有效衔接以逐步形成本校特色劳动课程体系;强调劳动课程需聚焦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学校要搭建有规划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针对无教材现状,建议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平台学习劳动教育相关内容,鼓励学科教师认真备课、积极准备教具学具,真正实现“教”与“育”的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心理健康学科 <p class="ql-block">孙筱光老师的《客观认识自我》以“游戏+故事+实践”为主线,通过手掌观察、猜人、短片、短板活动,让学生逐步实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环节紧扣目标,贴合小学生认知,能帮学生建立积极自我认知。辛湉老师的《“画”解小乌云》以“表演情绪”游戏暖场,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案例讲消极情绪危害,引导回忆自身经历,引出绘画疗法,通过画情绪、撕纸宣泄、重塑碎片,完成情绪转化,教学“蝴蝶拍”技巧,读情绪信,引导学生接纳并转化消极情绪。</p><p class="ql-block"> 教研员郑洪敏老师认为孙筱光老师的《客观认识自我》教学逻辑清晰,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实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环节紧扣目标,贴合小学生认知,能帮学生建立积极自我认知。 辛湉老师的《“画”解小乌云》以“表演情绪”游戏暖场,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案例讲消极情绪危害,引导回忆自身经历,引出绘画疗法,通过画情绪、撕纸宣泄、重塑碎片,完成情绪转化,教学“蝴蝶拍”技巧,读情绪信,引导学生接纳并转化消极情绪。建议:两堂心理课为家校共育提供实用方法:可引导家长用手掌观察帮孩子悦纳自我,借绘画、蝴蝶拍助孩子疏解情绪,协同护心理。两课的自我认知、情绪疏导活动,能指导家长延伸实践,家校携手,用简单方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p> 信息学科 <p class="ql-block">王海洋老师执教的《开关控制单元》,作为信息技术与科学实践融合的核心内容,在“动手探究”与“原理建构”的平衡上特色鲜明,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设备的兴趣,还引导学生思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本单元通过扎实的实践活动,成功突破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控制”的核心逻辑。教研中心王宏翔老师指出,本节课需在原理讲解的精准度、拓展任务的前瞻性、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上持续优化;同时肯定本课实现了“从技能操作到科学素养、从基础认知到技术思维”的进阶,让课堂更具深度与育人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集中反馈 <p class="ql-block">在集中反馈环节,姜丽丽主任与各学科教研员同我校业务领导、学科组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研讨。教研员们立足学科实际,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学科体系构建、特色发展方向等关键维度,对各学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客观、系统、全面的反馈,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各学科下一步的内涵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p><p class="ql-block">在各学科教研专家逐一反馈后,姜丽丽主任特别对我校数学团队已在全旗范围内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透露英语、语文学科的相关校本教研经验也将于近期在全旗层面陆续推广,这标志着我校在校本教研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p><p class="ql-block">随后,姜主任围绕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提升,从五个关键方面作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发言:一是要系统规划教师可持续成长路径,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二是要着力推动新课标理念向课堂教学行为的精准转化,确保理念落地生根;三是要深化新教材研读,持续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探索,强化学科知识整合与迁移应用能力;四是要优化教学设计过程与课堂评价机制,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五是要加强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专项建设与内涵发展,促进学科均衡优质发展。姜主任的指导建议方向明确、内容具体,为我校下一阶段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清晰的改进路径与发展目标。</p> <p class="ql-block">最后,春玲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不辞辛劳深入课堂、精准把脉,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专业指引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她与教研中心姜丽丽主任及各位专家围绕视导中发现的共性议题深入交流,并就后续改进方向达成共识。学校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系统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教师培训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二是聚焦课堂实际问题,针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新教材解读不深入等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推动教学评一致性落地;三是深化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依托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坊的专业引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向结构化、纵深方向发展;四是加强学科重点建设,尤其在科学、道法等学科领域,实施业务领导包联制度,开展靶向培训,促进学科教学提质增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启秋序,深耕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次视导,带来一次精准点拨;一次细研,促成一次深刻提升。奋楫扬帆润桃李,勇毅笃行再出发。新庙小学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继续研读新课标、新教材,立足课堂研究,深耕教学艺术,有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签发:张旭光</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国刚 张春玲</p><p class="ql-block">供稿:各学科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凤娟</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