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南小学交流学习记

阮小敏

<p class="ql-block">周五(9月12日)上罢课,发现手机在闪烁,年级组群有一条信息;“去宁波学习的老师,课表发一下。”出于好奇打开浙政钉学校工作群,想看看有哪些老师要去宁波,有24位老师要去宁波,人还挺多的,把表格逐个往下拉,居然看到了我的名字。连忙在表格里填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在年级组群里把课表发上去,找搭班的老师调好课后托管、午间管理等事项,尽量做好去宁波前的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天时间,两天是周末双休日,周一新教材培训、听课、听讲座,周二和周三课务相当集中,从早上忙到傍晚,几乎忘了时间,五天很快过去了。周四是“九一八”全市拉响防空警报的日子,阳光耀眼灼热,从一楼爬上四楼拿一本培训记录本,汗水叭哒叭哒从鼻尖掉在本子上。离出发还有半个小时,匆匆忙忙批阅堆在桌上的作业,不要让它成为我去宁波的羁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座的中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四个多小时,进了两次服务区,坐得腰酸背疼,头昏脑胀,终于在下午一点十三分到过吃午饭的地方——鄞州区甬上老祥门饭店。菜上得很快,大家都觉得味道还可以,对味口。吃罢饭,客车把我们送到酒店入住,虽然有些疲劳,但是被嗵嗵嗵的敲打墙壁的声音干扰着无法入睡。我们开始聊天,说起即将去交流学习的学校——东南小学。</p> <p class="ql-block">从维也纳酒店到东南小学,导航上显示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车一下子上高架,一下子又下高架,前方总有黑的白的红的车反射出耀眼的光,填满宽阔的四车道的公路,在噪杂的引擎声中,停停走走,经过半个小时的穿梭来到了东南小学。学校的早操刚好结束,学生成集结队地涌入教学楼,在幽长的走廊里隐去,学校一下子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方案中的流程,9月18至19日东南小学与衢江区第四小学跨地区教共体线下交流活动正式开始了。拉开横幅“衢甬教育同行,实践共促提升”,在城堡一样校门下照相,介绍此次活动主题和内容;“技术赋能课堂,文化融合创新”为核心主题,通过AI教研工具实操、传统文化课堂展示、智能化教学研讨等多元形式,推动两校教师携手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新路径,为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活动在东南小学谢增焕书记、孙晓东校长等校领导的全程引导下,衢江四小教师团队开启了校园文化探访之旅。从承载学校精神内核的特色文化墙,到展现科创教育成果的科学长廊,校园内的每一处景观都生动诠释了东南小学“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让来访团队直观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底蕴与育人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园参观结束后,两校行政团队召开专题座谈会。东南小学谢增焕书记对衢江四小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发展历程、核心优势及未来规划,并明确了两校教师常态化交流的具体方案。衢江四小余红建书记也分享了本校的发展现状,回顾了两校教共体成立多年以来的合作成果,强调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两校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两校教师联合开展主题沙龙活动。教师们围绕“高效课堂构建”这一核心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经验、碰撞思路,就课堂环节设计、学情把握、教学评价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互动频繁、氛围热烈。此次沙龙为两校教师搭建了平等互学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传递与教学理念的更新。</p> <p class="ql-block">为直观展现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成效,东南小学毛艳艳老师带来创新语文课《京剧趣谈》。课堂上,毛老师的课堂还算巧妙:运用AI动态照片还原京剧场景,嵌入梅兰芳经典影像资料丰富教学素材,并借助“豆包”APP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轻松掌握京剧“马鞭”“亮相”的艺术特色,深刻理解“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但是不同学科还是有不同的课堂结构,我悄悄地潜出教室,我要独自用自己的视角把东南小学走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静悄悄的幽深的连廊,一直走到头,来到食堂和餐厅,餐厅的楼上是篮球馆,而食堂的楼上则是教师公寓,没有什么可看的。返回教学楼,教室看起来不长,但是走进去却很宽敞,四十来个孩子坐在里面,没显得拥挤,孩子们也没有好奇地回过头来,他们沉静在自己的事情。教学楼的四楼图书馆,圆弧形的书架,挺有样子,书架上书还不够多,没有给我扑面而来的书香气,空气有点闷热,转了一个圈便接收到信息,要回到录播教室,也就是小报告厅,要开始评课了。</p> <p class="ql-block">希沃公司的陈老师开始调试设备了,她将围绕希沃课堂分析系统的核心特色进行了专业解读,与教师们围绕“AI工具的常态化应用”“数据结果的教学转化”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结合教学实际分享困惑、交流策略,进一步明晰了AI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沃的课堂评价让我惊呆了,有我想得到的课堂总览、课堂提问、课堂互动、课堂时长、教师占比和学生占比。更多的是我想不到的细节分析:教师上课时讲了几句话、提了几个问题,一共多少个字,教师走动的轨迹、距离,关注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抬头率,提问的有效性、难度、思考的时间情况等等,无所不包。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利用AI来分析一节课,让我们的课堂的优缺点全都暴露出来,你说过的话、写过的字、脸上的表情都有文字、图片记录下来,对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学走进AI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课堂教学不“自由”了,不能信口开河了,不能随意做动作了。教师要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教学行为习惯,开拓新的研究方向。</p> <p class="ql-block">教学交流活动结束了,我走在阳光斑驳的南北校门的通道上,头脑里一直盘旋着AI助力的课堂问题,如何解决教育难题?焦虑的家长、迷茫的老师。一束灼烧感的阳光射到脸上,突然明白:“教育越复杂,越要回归本质。”技术再先进,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爱。我们还是去落实——尊重、回归、唤醒、发现、指导和陪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重是不伤害自尊,哪怕孩子开窍晚;</p><p class="ql-block">回归是先教善良,再教分数;</p><p class="ql-block">唤醒是用火种点灯,而非用鞭子赶路;</p><p class="ql-block">发现是俯身倾听,而非居高临下;</p><p class="ql-block">指导是授人以渔,而非填鸭灌输;</p><p class="ql-block">陪伴是细水长流,而非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光,不在高大上的理论里,而在日常的细节中。若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这十二个字,少些焦虑,多些耐心,或许就能让更多孩子相信:“我能行,我值得。”真正地做到“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