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美国,便是在这里入境。<br>这里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1°39′、西经87°34′,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核心城市。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和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其都市区新增的企业数一直位居美国第一位,被评为美国发展最均衡的经济体。<br> 手机截屏的芝加哥位置图。图中的蓝色区域为密歇根湖。 是的,大家猜对了!这里便是芝加哥。 AI生成的19世纪末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的图片。 记忆中第一次知道芝加哥,还是很小的时候,好像是因为芝加哥工人的大罢工,导致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br>后来查阅一些资料,才得知,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工人每天被迫工作14-18小时,却仅能获得微薄工资。1877年,美国爆发首次全国罢工,工人提出“八小时工作制”诉求,但资本家无视相关法律,压迫持续加剧。<br>1886年5月1日,芝加哥35万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和游行,要求8小时工作制,并高唱《八小时工作制》歌曲表达诉求。<br>5月3日,警察镇压导致流血冲突;5月4日“干草市场暴乱”中,炸弹袭击引发警察开枪,造成多人死亡。后续审判中,多名工人领袖被处决,引发国际愤慨。<br>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代表大会上,为纪念这次斗争,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首次组织全球劳动者游行。<br> 空中眺望芝加哥。 居然能够来到这个梦幻般的红与黑交织的地方,不免多少有些心潮起伏。 摩天大楼下,有着各种肤色的人。 城铁高架桥穿城而过。 芝加哥还拥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截至2023年,芝加哥人口为266.45万人。 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之一,拥有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和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学派。芝加哥代表的美国中部时间所在的时区是(西六区),与处在(东八区)北京时间相差14小时(芝加哥夏令时期间相差13小时)。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23年芝加哥所在的库克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5216.17亿美元。 以芝加哥市为中心的芝加哥大都会,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309.38亿美元。 街头各式各样的汽车。 上图为芝加哥的曼哈顿大厦。<br>它位于芝加哥卢普区,是芝加哥建筑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建成于1891年,以其创新的钢结构设计和醒目的外部消防梯而闻名,是芝加哥历史建筑中极具辨识度的地标之一。 芝加哥夜晚的感觉。 我对芝加哥总的印象是,繁华且恐怖。繁华是指这里的建筑物高耸入云,玻璃幕墙反光刺眼。恐怖指的是因建筑物的压迫,街区道路感觉狭窄,街区中来往的各色人群目光迥异,仿佛随时都可能发生抢劫枪击等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 我们乘坐的美联航波音777宽体客机。 2009年12月30日,下午17.25分,我们从北京搭乘美联航的UA850航班起飞。起飞后不久,我到乘务员工作间,找一名年轻的美国女性乘务员要一杯热水,在交接的时候,不慎将水洒到了我的手上,这位女乘务员感到特别歉意,一个劲儿地道歉,并多次到我的座位边,送我冰袋敷在手上,下飞机前,还执意送我一张致歉条,条上列有三种道歉补偿方式,美国人的文明,我真的领教了。 AI生成的老夫妻俩抱着孙子走出机场的照片。 经过长达12个半小时的飞行,波音777宽体客机在不知不觉中平稳落地。<br>美国朋友帕帕和瑞娜夫妇驱车三个多小时,到芝加哥机场接我们。又冒着大雪驱车三个多小时,将我们送到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居住地。<br> 2010年年初,我们在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的驻地。 2010年5月14日,已经考取美国驾照的儿媳,开着刚买不久的私家车,拉着我俩和小孙儿去芝加哥自驾深度游—— 我们在美国居住期间的私家车。 儿媳和孙子大田。 早餐后9.30左右出发,大约行驶了两个半小时,临近中午时到达芝加哥中国城,入住华埠酒店。之后到DownTown游玩。<br>我们四人在一家比萨饼店点了一张又大又厚的比萨饼,勉强吃完,感觉挺爽。<br> 华人街区的牌匾。 我们入住的酒店。 静静的街道。 傍晚的唐人街。 唐人街附近的建筑。 芝加哥水塔。 大货车进出大厦下面的狭窄路段。 在水塔广场走马观花一圈。<br>芝加哥水塔是位于美国芝加哥近北区密歇根大街北806号的哥特式历史建筑,建于1869年,塔高约47米,现为美国第二古老的水塔。该建筑在1871年芝加哥大火中幸存,成为芝加哥的重要地标。水塔最初为应对城市供水压力问题而建,其管道系统延伸至密歇根湖深处以获取净水。现作为地标性建筑,成为艺术家和摄影师的津津乐道的固体模特,不再承担供水功能。<br> 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数字屏幕。 千禧公园箭牌广场的千禧纪念碑。 孩子感兴趣的千禧公园坐落于芝加哥市中心密歇根湖畔,2004年建成开放后成为融合现代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城市地标。园区包含三个标志性景观:不锈钢镜面雕塑"云门";皇冠喷泉;露天音乐厅。 露天音乐厅 喷泉池边小坐。 远观千禧公园箭牌广场千禧纪念碑。 天真孩童,随意玩耍。 街区。 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云门,这是一座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巨大雕塑,向公众开放展示后已成为芝加哥新的城市地标。这款雕塑的主体造型类似于 一个椭圆,高33英尺,长66英尺,宽42英尺,重约110吨。市民们给它的昵称叫做“豆子”,因为这种描述似乎更加形象。云门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滴水银一样,它采用抛光不锈钢外表制成,因此无须任何的花纹修饰即可将周围的景色映入其中,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豆子”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一个原本单调的外表拥有了非常丰富的内容。设计者将之称为“通往芝加哥的大门,映射出一个诗意的城市。 走近云门。 云门下的人们。 母子俩感受云门魅力。 位于杰克逊大道和沃巴什大道交叉口的高层学生公寓。 被称为“伦敦”的摩天大楼。 鳞次栉比的建筑物。 另一个角度的千禧公园。 此外,周边的生态草坪,廊柱,水池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和谐环境也让人流连忘返。 街头休闲。 高楼下的绿地。 市中心草坪。 时近傍晚,我们乘高速电梯到约翰•汉考克大厦95至96层的咖啡店,品咖啡喝冷饮吃蛋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俯瞰窗外:高楼林立和碧蓝的密歇根湖水组成的独一无二的芝加哥夜景,太壮观太震撼太不可思议。 满目繁华何所依。 高楼上俯瞰芝加哥。 湖畔城市。 鸟瞰密歇根湖畔的傍晚。。 城市的傍晚。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芝加哥怡安中心。 街区的高楼。 威利斯塔观景台入口。 芝加哥街头的出租车。 第二天早晨,儿媳开车拉着我们来到海军码头。<br>芝加哥海军码头位于芝加哥的密歇根湖边,是芝加哥很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它始建于1914年,从1916年开始向公众开放,当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码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训练基地和使用基地。它有20.23万平方米的公园、花园、商店、餐馆。<br> 童心永在。 游乐场。 似曾熟悉的为您服务摊位。 身后是大船。 曾经从这里走过。 沿着河边一直走到人工岛的尽头,芝加哥河与密歇根湖的交汇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大铁锚,那是芝加哥号巡洋舰送给海军码头作为纪念的。站在那儿向湖上望去,两道防波堤远远伸向湖中,围成一个港湾,两座灯塔遥相呼应,为进出港的船舶指引方位。港湾中横卧一道石堤,把港湾分隔成内外两个区域,石堤上停满了海鸥,成了一座小小的鸟岛。拐过广场就是海军码头的南侧,岸边停泊着各式游艇舰艇。码头大道的另一侧则是一长排错落有致的建筑,有古典格调的,有现代透明玻璃墙顶的,还有帆布穹顶的,中间有一个大平台,有绿化、雕塑,还建有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室外大道边则绵延不断地分布着露天酒吧、咖啡座等。<br>我们走过宽阔的马路和草坪,在铁锚和舰艇处徜徉,和美国军人打招呼合影。<br> 美国军人抱着中国小孩。 海军码头和世界主要城市的距离。 码头边小坐。 铁锚记忆。 和船夫在一起。 历史的再现。 海军码头一瞥。 奶奶拉着爱孙留恋在密歇根湖畔。 飞机飞过。 公交车站。 工业革命后的现代交响。 爷奶和爱孙。 宁静的芝加哥河。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 瑞格利球场外的Harry Caray雕像。他是一位著名的体育解说员。 约翰•C•克卢钦斯基联邦大厦。是芝加哥联邦中心建筑群的一部分。前方是著名的火烈鸟雕塑。 高楼挤压下的街头。 一位和蔼的美国白人朋友为我俩拍下这一瞬间。 夫人随处小坐。 我也稍稍休息一下。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楼。两座人形雕塑分别代表农业和工业。 位于东杰克逊大街25号的德保罗大学法学院。 绿树托起城市。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驱车前望西尔斯大厦。<br>芝加哥市内摩天大楼林立,有小华尔街之称,拥有曾为世界上最高建筑物中的三个:110层的西尔斯大厦,高443 米;100层的约翰·汉考克中心,高342米;80层的印第安纳州标准石油公司大厦,高345米。<br> AI生成的希尔斯大厦。 脚下是一片繁华。 西尔斯大厦观景平台。 西尔斯大厦坐落在美国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滨,是美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顶层上两根巨型天线直刺青天,深褐色的铝制外壁和青铜色的玻璃窗户在阳光下璀璨闪烁。大楼地上有110层,地下有3层,占地11,984万平方米。<br>整个建筑用了7.6万吨钢材,5.57万立方米混凝土,自重达22.25万吨。大楼备有内燃发动机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防患设备和复杂的通讯联络设备。装有103部电梯、1.6万扇钢窗,配有6架全自动洗刷机,造型朴素,处理简洁。房主是美国最大的一家零售商西尔斯公司。该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它的7000名职工占用大楼下面的50层,上面的50多层是作为公寓套间出租给其他公司。<br>我们乘坐特快电梯不到一分钟就可到达103层的瞭望台。举目四望,整个芝加哥尽收眼底,浩瀚的密歇根湖旖旎多姿,碧波荡漾,水光粼粼,游艇如织,天水一色,真有“一柱擎天,俯视万有”之感。<br>103层的正面有4处探出式的全玻璃观景平台,游人站上去,犹如悬在空中,脚下是城市各色建筑的屋顶,感觉心提到了嗓子眼,既胆战心惊,又新奇非凡刺激……<br> 俯瞰城市。 西尔斯大厦的脚下。 街头徜徉。 揣着西尔斯大厦的心惊肉跳,我们又来到林肯公园动物园,这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免费公共动物园。 斑马。 企鹅。 犀牛。 专家为小朋友讲解。 河马。 长颈鹿。 这是爱孙大田第一次来动物园,小眼睛不够用了,鹿、骆驼、斑马、犀牛、狮子、长颈鹿、猩猩、企鹅、各种鱼类等等,能够想到的动物,应有尽有。 威利斯大厦。 芝加哥格兰特公园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雕像。<br>该雕像由意大利裔雕塑家卡洛·布里奥斯基创作,于1933年芝加哥“进步世纪”世界博览会期间落成,曾是芝加哥意大利裔社区的重要文化符号,位于哥伦布大道和罗斯福路附近,后因争议于2020年被移除。 芝加哥艺术学院。<div>它不仅是一所顶尖的艺术院校,其附属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机构之一,馆藏涵盖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艺术珍品,如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梵高的《卧室》等,建筑本身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是芝加哥艺术与文化的地标性场所。</div> 转眼已经在芝加哥转了四天。5月17日中午,我们带着对芝加哥的意犹未尽,驱车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