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年声乐之路(13)</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张 宏等</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3日,备受瞩目的江苏第七届紫金合唱季乐龄组决赛在我们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与精心筹备,满怀热忱与憧憬,我们终于踏入了这座庄严而高规格的艺术殿堂——江苏大剧院。当晚七点,来自三个复赛区域的九支精英团队汇聚于此,共同绽放属于他们的乐龄时光。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各团队井然有序地候场。沭阳县春华秋实合唱团参赛的两首曲目——《把我的奶名儿叫》与《忆秦娥·娄山关》,一首情感深邃如潺潺流水,一首悲宏雄壮似滚滚雷鸣。在这场强手如云的竞争中,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凭借扎实的唱功和出色的表现,最终以9.656分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名,斩获乐龄组铜奖。这份荣耀,对于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团队而言,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县文化馆退休原馆长张宏也真诚的说,你们能在这项活动中,取得等级奖在我们县确实是首次。对于我们的精彩呈现,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继续前行的莫大鼓舞。</p> <p class="ql-block">登上江苏大剧院</p><p class="ql-block">决赛紫金合唱季</p><p class="ql-block">层层筛选九团队</p><p class="ql-block">精彩绽放各展艺。</p><p class="ql-block">首次参加得铜奖</p><p class="ql-block">成绩取得不容易</p><p class="ql-block">不知流了多少汗</p><p class="ql-block">辛苦过程将铭记。</p> <p class="ql-block">今年,随着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合唱季的启动,我们团满怀热情地积极参与其中。在相关教授的专业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精心选定了参赛曲目。在五月份的市级选拔赛中,我们成功脱颖而出,顺利入围。而在九月十三日的苏北片区复赛中,我们再次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在九月二十三日的决赛中,我们荣获铜奖,这着实来之不易。回想起决赛前夕,仅剩三天时间,突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原定的参赛曲目《喜鹊登枝》调整为《忆秦娥·娄山关》。这一决定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却毅然决然地付诸行动。全团成员仅用一天时间便学会了新曲目的演唱,随后两天时间交由王军教授进行密集排练。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这一挑战。当我们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每个人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来。</p> <p class="ql-block">王军教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为期两天的紧张排练中,他态度严谨,作风朴实,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大家的风范,还享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二十三号也就是决赛当日再进行最后一次排练,此时他才对我们有了更多的信任。在下午的走台过程中,他特别强调我们要放松心态,然而在晚上比赛时大家依然显得有些拘谨。在第一首曲目的开口部分,我们的整个声部稍显薄弱,在中段过门时,他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向我们传递增强的信号,才使我们逐渐回归到正常的演唱状态。结束后,我跟在他身后,有人询问效果如何,他平静地回答:“还可以。开头虽稍弱,但这在艺术处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并非大问题。如果始终如此,那才是问题。”这时,我看到他满头大汗,汗水甚至湿透了衬衫。他感叹道:“这十几分钟的指挥,比我指挥一整部《黄河大合唱》还要累。”确实,首次指挥我们这个团队,累的因素多种多样。在这三天的接触中,尽管他在排练中一丝不苟、要求严格,甚至有些严厉,但平时他却很平易近人,愿意与我们交流和合影。我们真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接受他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合唱,这一美妙的艺术形式,对音准与节奏的要求极为严苛。演唱者需凭借对气息的精准控制来调节音量,并努力维持各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些都是每一位合唱爱好者必须不断磨练的技巧与方略。然而,在我们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并不识谱,这无疑为学习增添了难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度的推进。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刘斌老师调整教学方法,采用自弹自唱的方式,带领各声部逐一学习音符,并进行录音,保证每一位队员随时随地跟着录音学唱,排练中各声部长牵头分声部学唱等。对于年纪较大、记忆力稍逊,前唱后忘的队友,张其林校长分享了他的独到经验:每晚睡前与晨起前各唱两遍,通过反复吟唱形成深刻的记忆,终能熟练掌握。对于变化音、附点等难以攻克的唱音,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直至大家都能准确演唱。诚然,世上绝无徒劳的努力,今日所取得的成绩,便是对这一点最有力的印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由社会各界老年音乐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一支业余合唱团。八年光阴,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从对音乐的初步探索,逐步成长为能够登上江苏大剧院舞台的决赛团体,并在第七届紫金合唱季的比赛中荣获乐龄组铜奖,一鸣惊人。这份辉煌成就的背后,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我们的进步倾注心血的老师们。是朱翠芳老师的启蒙教诲使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发声技巧,是刘斌老师的承前启后扭转局面,是宛斯曼老师不遗余力的配合,以及张凌曦老师,吴丽玲老师的艺术指导和其他老师的助力,共同铸就了我们今日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夏天,对于我们每一位合唱团成员来说,都将是一个难忘的季节。在这段记忆中,刘斌老师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尤其是进入暑假后的两个月里,刘老师放弃了一切个人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我们的排练中。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酷暑难耐,他每天都与我们一起在排练厅奋战,常常一个人包揽弹唱和指挥的任务,手忙脚乱还那么认真。</p><p class="ql-block">最令人动容的是,刘老师甚至把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也带来了排练厅。小男孩在琴键上灵活地弹奏,而刘老师则在一旁专注地指挥。看着孩子瘦小的身躯和稚嫩的脸庞,我们无不感到心酸与钦佩。又一次,刘老师的妻子也来到排练厅,因为孩子的双手在琴键上忙不过来,她就帮忙翻谱。一家三口齐上阵,这一切的付出,让人不禁问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刘老师的责任心远不止于此。其间他骑车摔伤、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一瘸一拐地来到排练厅,为我们指导。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心疼不已,也让我们坚定了唱好每一首歌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我们的团队成功入围紫金节,交谈中刘老师提醒我们,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个人要作好掉一层皮的准备。果然,整个赛季下来,每个人都精疲力尽,不但脱了层皮还掉了些肉。尤其是在比赛临近,临时决定改唱《娄山关》之后,大家更是身心俱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顶住了压力,顽强地挺了过来。</p><p class="ql-block">回望备战,大家几乎没有休息过。吴继华主任腿伤未愈,却依然坚持参加排练;张惠明手臂骨折,李云程胸骨折,也很少缺席;还有张卫东在腰部疼痛难忍的情况坚持参加五星工程奖决赛,为团队争得荣誉出力;本人也因腰部受伤,在家卧床休息时,每天不停地听录音、学唱新歌;赵县长,汤练在团长不在这段时间里,协助刘老师勇于分担,带头做好工作。我们每一位队员都在克服各种困难,没日没夜地学习,有的队友说时而在睡梦中感觉都在唱。可嘉可赞。今年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烈日或暴雨,始终无法阻挡我们排练的脚步。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群老头老太比上班的人还要忙,每天准时准点地出现在排练厅。这正是刘老师带领下,每位队员所展现出的学习态度和热情。在这个夏天,我们学会了《把我的奶名叫》,《遥远的小渔村》在苏北区域复赛中再次突破,顺利进入决赛。这一成就,离不开刘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每位队员的辛勤努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行走在声乐路上的追梦者,一切为了快乐而追寻那份内心的愉悦与满足。岁月或许能带走许多东西,却带不走我们对合唱的那份炽热与挚爱。当紫金载誉归来时,一切的付出都显得如此值得。让我们继续为心中的热爱而奔放歌唱,让旋律飞扬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本期选载的图片记录了2025年以来我们参与的多个合唱盛事:“茉莉花开、金鼎之声”合唱系列活动,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合唱季宿迁选拔赛,村歌嘹亮2025江苏合唱展演赛,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合唱终评赛,宿迁市“茉莉花开、金鼎之声”惠民合唱音乐会,第七届紫金合唱季合唱比赛苏北片区复赛,以及第七届紫金合唱季乐龄组决赛。每当凝视这些满载成就感的照片,那份愉悦与欢欣仿佛又再度涌上心头。排练过程中经历的每一次磨砺,都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们挥洒了无尽的汗水,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一次次面对挑战与挫折。正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我们能够一路高歌猛进,勇攀高峰。这些难忘的经历将永远伴随我们,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一群追梦乐龄人</p><p class="ql-block">不问世俗远红尘</p><p class="ql-block">生来爱唱心自乐</p><p class="ql-block">高歌猛进共前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