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细说从头

晨星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1909年成立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时叫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到2025年已经建校116年。我们这些七十来年前的1957年入学,1963年毕业,从一(4)班一步步升到了六(4)班的小学生,如今亦都是坐七望八,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回首当年,往事历历在目。感恩母校,感恩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入学到毕业,实验二小都在西长安街手帕胡同内,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六年难忘的时光。二十一世纪初,某财大气粗的央企,买下学校地皮,盖起了高楼大厦。母校虽然被拆了,但她就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2006年7月,得知学校即将拆迁,班上许多在京的同学,相约去与母校告别。</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在当年的教室中细说从头。</p> <p class="ql-block">与当年二小老师、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先生(前排左四)合影。当年的实验二小有两位全国人大代表,除了霍老师,还有校长陶淑范。这在北京市,不要说其他小学,就是在中学里也鲜有其匹。有一年陶校长视察外地后,回来给同学们作报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闻风而动,赶来录音,准备在节目中向全国播出。</p> <p class="ql-block">“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大操场上,有我们多少昔日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2009年母校百年校庆时,不少同学又到新校舍共庆。前排的白发老者,是我们班六年级时的辅导员、体育老师李庆林先生。师恩难忘啊!</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大家也时不时地聚聚。上图为1999年9月,王槿长海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2000年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聚会。</p> <p class="ql-block">2002年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2002年6月,王槿长、高人路海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2003年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在大觉寺茶叙,之后又去阳坊涮肉。前排右一是董希音的丈夫,特地被她叫过来为大家付账的。</p> <p class="ql-block">2006年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2007年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龚錦海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聚会,前排右二为李庆林先生。</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聚会。</p> <p class="ql-block">周利和是学校鼓号队的大鼓手,一出场威风八面,地动山摇。每每少先队大队开大会前,他就与另一同学抬着大鼓去食堂加温,让鼓皮绷紧声音好听。利和是我们班上的1号,也是班里上山下乡的第一人。1967年底,他先知先觉,毅然赴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寅、王宏光、朱方、王敏治、阮森平、王启星等,都是半年多以后,才随大流去的。记得利和奔赴边疆前,我和吴祖煌去他家话别,还一起去单权老师家看望了病中的恩师。单老师当时气色尚可,还是那么慈祥,说话还是那么不紧不慢,微笑着开口。下乡后听说,那之后不久,老师就过世了。</p> <p class="ql-block">李金元个子不高,精明能干。</p> <p class="ql-block">陈萍在班里不事张扬,属于时时事事处处听老师话的乖乖女,似乎不怎么起眼。毕业时,她却和孔荟一起,考取了师大女附中,二分天下有其一,令人刮目相看。那年班里女生考得似稍逊于男生,男生仅考上四中的即有七位,比北京市绝大多数小学考上的还多得多。</p> <p class="ql-block">马健全品学兼优,尤以作文见长。一次班主任、北京市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权威单老师布置“记一位同学”的作文题,别人都写班里“高大上”的“正面典型”,健全却另辟蹊径,洋洋洒洒,好一顿描摹爱玩爱闹、不怎么受老师待见的肖阳。不过在每段结尾,健全又都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规劝肖阳一番,唱完白脸唱红脸。单老师对此大为赞赏,做为范文朗读讲评,这把我们都惊着了: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p> <p class="ql-block">刘书娴是刘诗昆的侄女,大家闺秀。她初中考上的是女一中,虽然命运坎坷,但宠辱不惊,乐观大气。退休后她爱上了跳舞,包括广场舞在内,各种舞都跳得不错。</p> <p class="ql-block">黄冈冈文武全才,是校园里的明星。他写的柳体大字颇具神韵,在学校橱窗展览,许多家长都交口称赞。六年级年级歌咏比赛时,他在何松的钢琴伴奏下,引吭高歌高难度的男高音名曲“克拉玛依之歌”,声遏行云,技惊四座。西城区小学歌咏比赛,别的学校钢琴伴奏和指挥都是老师,实验二小是唯一一个全员学生合唱团,指挥黄冈冈,伴奏何松。冈冈的一招一式,比其他学校老师的都潇洒漂亮。他还是小学足球队的主力,后来长期活跃在绿茵场上,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姜小怀是我们班的班长,性格沉稳,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当年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大家都随着他的口令起立坐下,向老师行礼如仪。这些年的同学聚会,仍然是听他招呼。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年过七旬,该聚还得聚聚呀!</p> <p class="ql-block">龚錦小时候大眼睛,高鼻梁,团团脸,长得可爱极了,经常被派去给外国贵宾、国家领导人献花。六年级时,他与王槿长、孔荟、朱方等同时当选实验二小的大队委,王槿长还是“一把手”大队长。一门四“高干”,可谓极一时之盛。现在龚錦仍不失为一资深帅哥,但毕竟稍逊当年丰姿矣。</p> <p class="ql-block">乔明当时坐在第一排,个子很小,胆子似乎也很小,说话声音比蚊子打喷嚏大不了多少。单老师做语文观摩教学时,因为来的外校老师太多,教室坐不下,改在学校小工厂的车间里,开讲记述志愿军朝鲜归国的通讯特写“再见吧,阿妈妮”。单老师非常重视这堂课,事先一再叮嘱大家要专心听讲,踴跃举手:“叫谁不叫谁,老师心里有数的。”于是平常很少发言的乔明,那天也跟着大家一道频频举手。不料,几番过后,单老师竟然真的叫起了乔明!当时我替乔明捏着一把汗,真怕她演砸了,谁承想乔明回答正确,声音也比平日大了许多,完美!几十年后再相见,乔明个子长起来了,自信心滿滿,侃侃而谈,简直像个阿庆嫂。她居然成了个在病人嘴里动家伙的牙医,当年打死我也不敢相信。</p> <p class="ql-block">王敏治兄弟姊妹较多,好几个都在实验二小就读。她继承了母亲的运动天赋,各种体育项目均能驾轻就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女生中的“体育大王”,“跳皮筋大王”,身手矫健,傲视群雄。</span>毕业前她是校乒乓球队的主力,走遍四九城大杀四方,或许却因此影响了中考成绩。她父亲知道后,愤而掰断了她的球拍,以示薄惩。不料,前一年已考上四中的哥哥宏治在一旁弱弱地告诉父亲:“您掰坏的是我的拍子!” 毕业后的某一天,我在《北京晚报》上又看到了敏治的名字。原来,她又在北京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阮森平当年个子不高,浑身透着一股灵气。后来再见,发现他早早已“聪明绝顶”。一问经历和工作,森平是某IT业大公司的高管,费脑子啊!</p> <p class="ql-block">宋京红温文尔雅,安静且随和,在班里是十分低调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朱方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学习不錯还会玩,同样是足球校队的主力。五六年级冬天放学后,华灯初上时,他常与三五男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去中山公园冰场滑冰。他也是大队委,为我们班四“高干”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燕燕的高光时刻是在退休后,是在当下。她堪称“旅游达人”,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景点早就去了个遍,她现在去的,多是人迹罕至却品位极高的小众景点。前不久她在朋友圈中发了很多山西古建筑、古雕塑、古壁画的美图,做为在山西做过几年驻站记者的我,有些不仅未曾拜谒,甚至闻所未闻,真让人汗颜无地。</p> <p class="ql-block">肖阳性格外向,好玩好闹,在课间休息时,常带着一帮中低年级的小弟弟在操场上纵横驰骋,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董希音当年是个十分文静的女孩子。后来她身体较弱,参加各项活动却十分积极。不仅自己参加,她还动员老公一起来,为大家埋单。</p> <p class="ql-block">时寅是个聪明但淘气的学生,记得班里许多同学形神兼备、过耳不忘的外号,都是拜他所赐。到了六年级,他突然立地成佛,发愤读书,成绩提高很快。报初中志愿时,第一志愿想报四中,但身为小学著名老师的母亲低估了儿子的能力水平,坚决不让;他求助于班主任单老师,单老师也爱莫能助。结果,他考得很好,却“屈居”八中,留下了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文革”一来,不管四中八中四十八中,都是上山下乡,我们又在北大荒完达山深山老林中的兵团钢铁厂不期而遇了。虽然不在一个连队,但隔三岔五,总要聚聚,喝点小酒,苦中作乐。</p> <p class="ql-block">张国平从小就认真自信,不论学习还是待人接物,完全按自己认定的原则去处事。朗读课文时,她总是不紧不慢,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因此,在有外校老师听课时,老师总是让她读课文,堪称我们班的“播音员”。她平时以艰苦朴素为荣,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直到后来她也一直保持着朴素和自信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贾立军讷于言而敏于行。记得他是高大帅气、风度翩翩的贾老师的侄子,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像立军这样的学生,是我们班里“沉默的大多数”。</p> <p class="ql-block">董旭光外号叫“二特”,不知是否因为他有两个特点?我只知道他的一大特点:爱玩无线电,属于超级发烧友。当年我到他家玩时,看到他的书桌上、抽屉里,堆满了各种元器件和工具,不禁大受震撼,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孔荟温文尔雅,性格温和,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她也是大队委员,在班里永远像个大姐姐,老师喜欢,同学们也喜欢。</p> <p class="ql-block">肖萍萍是班里的舞蹈家,活泼漂亮,在北京市少年宫学艺有成,人称“肖芭蕾”。艺术家感情都比较丰富,泪点很低。记得有一次同学使坏,不知道是谁,把她的舞鞋扔在地上,惹得萍萍蹲在那里大哭。</p> <p class="ql-block">段小京忠厚老实,为人低调。小学三四年级时,有一段时间班主任、语文张老师提倡反复抄课文,大家群起响应。小京一马当先,多次受到老师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只见小京愈加发奋,课间也不休息了,坐在那儿下笔如飞,我们只能瞠乎其后,望洋兴叹。</p> <p class="ql-block">女孩子就是发育早。骆新都六年级时就高高大大,海拔全班第一,像个大姑娘了。手伸出来,像小簸箕似的,掰腕子,班里最有劲的男同学都掰不过她。几十年后再相见,让人大跌眼镜:怎么新都变得如此清秀啦?看来她有“逆生长”的诀窍。</p> <p class="ql-block">傅大明个子很大,感情却很细腻。小学毕业时,家里希望他报考北京外国语学校,还让他参加了该校提前举行的笔试和面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明却一门心思想上四中,自作主张第一志愿填报了四中,结果一击中的,如愿考上了!</p> <p class="ql-block">王槿长的姐姐叫王槿芳,一长一芳,都是二小的优秀学生。槿长小学贵为少先队大队长,初中上的四中,毕业分配到陕汽当工人,“文革”后脱颖而出,出国留学,当上了教授。后还曾作为客座教授在清华大学教授运筹学。</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六十八年前,1957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既高兴又忐忑地走进校门后,只见迎面影壁上贴着几张大红纸,写滿了一到四班新生的名字。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此迎候我们,负责把我们送到所在班教室。一个大姐姐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启星。”只见她找了半天,后又发动其他人一起找,都不知该把我送往何处。良久,一个大哥哥似有所悟:“你叫王启星吧?”“当然啦!”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一一启星就是王启星,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不知道?!就这样,我人生中的学生之旅开启了。</p> <p class="ql-block">何松出身音乐世家,舅舅是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小学时他钢琴就弹得十分了得,堪称“钢琴王子”,为班级、为学校挣足了面子。何松虽然住校,但每周都有几次固定时间去中央音乐学院练琴。<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此之外,他的功课也不錯,有一次作文还发表在《北京晚报》上了,让人称羡不已。不知何故,</span>他爱穿背后系扣子的罩衣,常被女生背后笑话。不过何松也报复过女生:来自香港的他吹牛说去过英国女王家做客,女王的家俱都是巧克力做的,想吃的时候,掰一块下来就可以吃。有女生信以为真,羡慕坏了!</p> <p class="ql-block">李小松的父亲,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黄冈冈的父亲一样。但她一直很低调,平<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大度,从不会与别人计较细枝末节,所以在女同学和住校生里关系都很好。有时候别的女同学之间起龃龉,她还主动去当“和事佬”,结果往往能成功化解矛盾,或者不了了之,总之不会变得更严重。</span>作为著名抗日将领的后人,她参加了今年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她高兴,大家也都为她高兴。</p> <p class="ql-block">小学时李鹤寿因有几个字音发不准,常被一些同学笑话。后来聚会时,发现他字正腔圆,普通话说得十分标准了。一问才知道,他下乡后对舌根做了个很小的手术,就解决了困挠多年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小学时代的高人路是一枚懵里懵懂晚熟类型的女孩子。对什么都不求甚解,包括学习知识,也包括生活的一切琐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这从她当年的照片上就能看得出来。她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外表和他人的评价,以至于获得“邋遢兵”的绰号,据说这是住校时管生活的老师给她起的。后来因为总在吃饭时掉了很多饭粒菜渣在桌上,又被赋予“播种机”的外号,还被说成是“邋遢兵牌播种机”。高人路在同学交往上是等距离外交,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没有与任何同学心存芥蒂,大智慧啊!</p> <p class="ql-block">李武玲骨子里是个爱玩的,淘气的,只是被学习、环境压抑着,无法尽情发挥。</p> <p class="ql-block">周敏敏是四年级转学来到班里的,那时的她有些胆小,不爱说话。后来的她与李武玲玩儿在了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爱玩儿且会玩儿,踢毽、跳绳、欻拐样样行,显得非常开心!这些年她对班里的活动、班里的同学十分关心,不但积极参与,而且时或慷慨解囊。退休后她还组织了一些自驾游,南到南太行,西北至新疆伊犁、喀什、塔什库尔干。</p> <p class="ql-block">王宏光既是热心人,又是细心人。在数码风行之前,每次同学聚会,他都端着胶片单反,为同学拍照留念,並在下次聚会时,把扩印的彩照一一分送大家。二十多年前他就高瞻远瞩,为每位同学都拍了大头像,否则时至今日,大家都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千两百多年前,汉高祖刘邦遗孀吕后给匈奴冒顿单于信中自我描述的那样,</span>“年老气衰,发齿堕落”,估计这个“美篇”很难成篇,更很难说美了。宏光记忆力惊人,几十年后,毕业前的那个夏天,谁穿的什么T恤、什么鞋子,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若不是他提示,同学本人都想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鉄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张延安只在我们班上了一年,因为搬家,二年级就转学了。她不事张扬,踏踏实实,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记得班主任、语文董老师曾在班里展览过她的作业本,卷面十分清洁,字跡十分工整,与我们这帮秃小子歪七扭八,黑乎乎一片的作业本,真有天壤之别,令人叹为观止。转学並没有影响她的学习,延安初中一样考取了师大女附中。顺便提一句:她姊妹三人,当时都在师大女附中就读,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班后来还转走了马晶晶、周小倩两位成绩优异的女同学,我突发奇想,如若她们都在,或许班里女生的中考成绩,还会更上层楼。</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同学,毕业前留下了照片,毕业后却一直未联系上,张宗颖即是其中之一。她和高人路同属淘气包,淘气包碰到一起还能干什么?玩呗!她俩是六年级才一同被批准加入少先队的。上中学后,人路还去宗颖家找她玩过,可惜家里没人,只好离开。后来人路感慨地说:“那时年轻不知道,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没想到临老临老,人路成了哲学家了!</p> <p class="ql-block">张福山也是淘气包中的一员。他活泼好动,富于正义感,经常为班里受外班淘气包欺负的同学“出头”。有一次和外班一个淘气包打架,一拳过去打到对方牙上,手背被划破,还缝了两针,留下永久的伤疤。“内外有别”,福山对本班同学很好。记得有几次周六放学后,他还带我去他母亲单位,看工会在食堂里放映的免费电影。给我深刻印象的苏联电影《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那儿,在大人们脑袋间的缝隙中看完的。</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周敏敏爱玩,也爱组织同学一起玩。上图为2018年5月,南太行王莽岭之巅。前排中为黄冈冈夫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新疆伊犁百里画廊。左一为时寅夫人。</p> <p class="ql-block">1963年,4个毕业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由于各种原因,尚有十几位同学失去联系,没能在此一聚。更有若干同学已经仙逝。无论在哪里,他们永远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 王宏光 黄燕燕 王启星</p><p class="ql-block">文字 姜小怀 周敏敏 黄燕燕 </p><p class="ql-block"> 王敏治 高人路 王宏光</p><p class="ql-block"> 孔 荟 王启星</p><p class="ql-block">编辑 王启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