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开学季的朝气遇上“世界地球清洁日”的公益温度,一场以“学、收、玩”为核心的校园垃圾分类行动热闹启幕。2025年9月26日下午,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橡树校区开展了一场以“净校园・焕活力 —— 校园可回收物科学回收行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从专业宣讲到实地回收,再到趣味互动,师生们化身“环保实践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垃圾分类知识,用实际行动为校园添绿、为地球减负。</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回收公司的讲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震撼力的垃圾分类科普讲座,围绕“可回收物的重生之旅”这一主线,层层深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每一类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的回收价值,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和“城市里的矿产”,彻底扭转了“可回收物等于垃圾”的片面观念。</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大家深刻认识混投危害,讲师特意带来了两组对比样本:一组是分类整齐的纸类、塑料,干净无杂质;另一组是混有果皮、污渍的可回收物,早已发霉变质。“混投的可回收物会被整体判定为其他垃圾,不仅失去再生价值,还会增加处理成本,甚至污染环境。”讲师的话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不少同学悄悄记下了“干净、干燥、无异味”的分类小口诀。</p> <p class="ql-block"> 宣讲结束后还设置了“垃圾卡片找家”游戏,孩子们手持印有各种物品图案的小卡片,仔细思考后投掷到对应的分类垃圾箱模型中,工作人员会现场判断、即时纠错,通过游戏互动学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且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和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同保护地球家园。</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科学回收从“认知”落地到“行动”,紧接着是“定向回收+礼品兑换”的环节,鼓励师生将身边的可回收物集中投放,真正减少混投现象。</p><p class="ql-block"> “旧书本、塑料瓶换绿植、笔记本等小礼物啦!”随着宣讲老师的提醒,宣传活动室内的“可回收物回收区”很快排起了长队。为了让“科学回收”从理念落地为行动,活动提前通过班会、班级微信群等渠道预热,引导师生整理家中和校园里的可回收物,参与“可回收物回收”行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在校园内播撒了绿色的种子,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更将在师生们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增强环保意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让分类回收成为习惯,让绿色成为校园最亮丽的底色。这场始于“开学第一课”的环保行动,正在用青春的力量,让绿色理念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守护地球的参天大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