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第四期患教会——高血压患者健康科普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09月26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循环内三科患教会大厅</p><p class="ql-block">主讲人:李艳萍</p> <p class="ql-block">  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突破3亿。据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但控制率仅为15.3%。在这庞大的患者群体中,大量人群对高血压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能做到及时监测与规范治疗,直接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p> <p class="ql-block">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危险因素有哪些?</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的分类、诊断标准;</p><p class="ql-block">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误区;</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的治疗及健康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三科安立鹏医师今日下午在患教大厅为患者详细讲解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血压:不痛不痒,却极具杀伤力</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大多数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其对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的损伤却在悄然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指出:“高血压是所有心脑血管病的起点,长期不控制,就是为心梗、脑卒中埋下定时炸弹。”</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初期并没有症状,或偶尔在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升高,一般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胀痛、失眠、健忘、多梦、耳鸣、易激动、心悸等。当高血压患者有夜尿增多时,则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肾功能开始有改变了。</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分类和诊断标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降压药的调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的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降压药,随意使用、选择降压药,会导致各种意外的发生,所以不能随意的使用。</p><p class="ql-block"> 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听从医生的医嘱,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p> <p class="ql-block">测血压时的误区解读</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不同人测血压可以用同一种袖带?</p><p class="ql-block">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而太紧则会导致结果偏低。袖带的大小应该适合受试者上臂臂围,常规袖带长22~26厘米,宽12厘米,上臂臂围大者(>32厘米)应换用大规格袖带,而臂围小者(<17厘米)应用小规格袖带。</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 血压每次测1次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自己测量血压时,通常测1次就结束了,但这其实是不够的。按照规范的测量流程,每次测量血压时应连续测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的平均值,如果2次结果差异>10mmHg,则应该测量第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记录。因此,我们在测量前,要先安静休息5分钟,防止2次测量的结果差异过大。</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 量血压只测一只手臂?</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每个人左手和右手的血压不完全一样,首次测量血压时,双上臂的血压都需要测量,以后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这样除了能明确哪只手血压更高外,也能知道自己的双臂血压差值。</p><p class="ql-block">正常情况下,双臂血压差应在10mmHg以内,如果大于10mmHg就应该提高警惕,可能存在血管狭窄甚至堵塞的情况,或者有其他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应尽快转诊做进一步诊断。</p> <p class="ql-block">  进入9月,气温波动大,昼夜温差显著,血压容易波动。根据《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气温每降低1℃,老年人血压平均升高0.5~1.0 mmHg。夏天与秋天交替之际,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血管收缩加强,导致血压变动频繁,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更容易在气温波动中出现血压飙升。</p><p class="ql-block"> 立秋后高血压患者需重点关注气温波动、饮食调整、运动管理及情绪稳定,以维持血压平稳。秋季昼夜温差增大,易引起血管收缩或血压波动,应加强监测,避免受凉,饮食宜清淡润燥,适度运动并保持规律作息。</p><p class="ql-block">一、适应气温变化,避免血压波动</p><p class="ql-block">1.注意保暖与温差:立秋后早晚气温下降,室内外温差可能超过10℃,血管遇冷收缩易导致血压升高。外出需随身携带薄外套,避免清晨或傍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p><p class="ql-block">2.减少极端温度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晨起后可在床边静坐3-5分钟,再缓慢起身,减少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p><p class="ql-block">二、调整饮食结构,平衡钠钾摄入</p><p class="ql-block">1.控制盐分: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及高钠调味品(如酱油、蚝油)。 </p><p class="ql-block">2.增加润燥食物:秋季干燥易引发便秘,可多食木耳、银耳、梨、莲藕等滋阴润燥食材,搭配燕麦、糙米等粗粮补充膳食纤维,辅助稳定血压。 </p><p class="ql-block">3.补充钾与钙:适量食用香蕉、菠菜、低脂牛奶等富含钾、钙的食物,帮助钠代谢,保护血管弹性。 </p><p class="ql-block">三、科学安排运动,避免过度疲劳</p><p class="ql-block">1.选择温和运动:推荐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以轻微出汗为宜;避免清晨5-7点(血压晨峰时段)剧烈运动。 </p><p class="ql-block">2.重视运动防护:运动前后监测血压,若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应暂停锻炼;出汗后及时补充温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 </p><p class="ql-block">四、关注情绪与作息,减少血压诱因</p><p class="ql-block">1.调节情绪:秋季易引发“悲秋”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兴趣爱好缓解压力,避免焦虑、愤怒等情绪剧烈波动。 </p><p class="ql-block">2.保证睡眠质量:每日睡眠时间维持在7-8小时,睡前避免饮浓茶、咖啡;卧室保持黑暗、安静环境,必要时使用遮光窗帘。 </p><p class="ql-block">五、加强血压监测与用药管理</p><p class="ql-block">1.每日定时测量:建议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晨起后1小时内、晚饭前或睡前),记录波动情况;若连续3天血压超过140/90mmHg,需就医调整用药。 </p><p class="ql-block">2.遵医嘱调整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部分患者秋季血压可能较夏季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或联合用药。 </p><p class="ql-block">3.<span style="font-size:18px;">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要定期进行 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秋季早晚温差大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预防感冒,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通过以上措施,高血压患者可以很好的保持血压平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希望本期患教会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三科每周五下午13时在主楼12楼为广大患者朋友讲解,普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欢迎广大医患共同学习,我们愿成为您最好的家庭医生!</p><p class="ql-block">科室简介</p><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三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是以循环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患者教育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性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医生6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循环内三科治疗范围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常见病及疑难病。科室开展多种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p> <p class="ql-block">贺金龙科室负责人:13766664610</p><p class="ql-block">李智婷副主任:15845309921</p><p class="ql-block">科室电话:0453-659218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