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上的童年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晨光漫过书桌,把外甥女卡通文具盒上的小熊照得发亮,自动铅笔、带花纹的橡皮在她手边排得整整齐齐。我指尖划过笔杆光滑的塑料面时,忽然就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温度——揣在我棉袄内兜里的那块青石板,边缘被岁月磨得圆润,贴着心口时,总带着一股凉丝丝的踏实。</p> <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童年最贴身的“作业本”,也是打开王家庄上学记忆的钥匙。想起它,就想起了村口那座改作教室的旧庙,想起了翻山梁、跨小河的三里路,更想起了握着戒尺却藏着温软的任老师,还有石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却始终没从心里淡去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每天上学一趟就要徒步三里多路,得翻一道山梁,跨一条小河。一大早我就揣着石板和粉笔头出门,石板是长方形的,边缘磨得圆润,揣在怀里凉丝丝的。春天山上的野花刚开,紫的、黄的撒在草丛里,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边走一边摘,把花插在石板的缝隙里,到学校时石板边就多了圈“花边”。夏天雨水多,小河涨水,我们脱了鞋踩在石头上过河,水没过脚踝,凉得人直哆嗦,有时脚一滑,溅一身泥水,到学校时裤脚还滴着水,任老师见了总要瞪一眼,却也没真怪过谁。</p> <p class="ql-block">  任老师叫任锁,是我们的班主任,脸膛黝黑,嗓门洪亮,手里总攥着根戒尺,谁要是上课走神、写错字,戒尺就会落在手心上,“啪”的一声,又疼又麻。有一回我把“山”字的竖笔写歪了,任老师把我叫到讲台前,戒尺举起来时,我吓得闭紧眼睛,可那一下没多重,他只是用戒尺指着石板上的字:“山梁是直的,字也得写直,做人更得直。”说完又手把手教我写,他的手粗糙,裹着我的手在石板上划,粉笔灰落在我的手背上,痒得我想笑,却不敢动。</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写字不用纸,全靠石板和粉笔头。粉笔是白色的,偶尔能分到半根彩色的,我都舍不得用,藏在衣兜里,只在石板边角写几个小字。放学路上要是碰上下雨,我就把石板抱在怀里跑,生怕雨水把字冲掉——那是我当天写得最好的几行,想带回家给娘看。有一回雨下得大,石板还是湿了,字晕成了淡白色,我蹲在河边哭,任老师正好路过,他蹲下来帮我擦石板,说:“哭啥?字没了再写,只要记住怎么写,比啥都强。”</p><p class="ql-block"> 冬天上学最苦,山梁上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我们裹着打补丁的棉袄,缩着脖子往山上爬,呼出的白气一会儿就散了。到了学校,手冻得握不住粉笔,任老师就叫我们搓手,或者把双手凑到他的烟袋锅边烤火。他的烟袋锅是铜的,烤着暖烘烘的,我们围着他,听他讲以前的孩子怎么上学,说他小时候连石板都没有,只能在地上用树枝写。</p> <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日子是真苦,没有像样的书桌,没有温暖的教室,上学路上还得风吹雨淋,可怎么就觉得那么美好呢?或许是因为石板上的字虽然会被雨水冲掉,却刻在了心里;或许是任老师的戒尺虽然疼,却让我记住了“做人要直”;又或许是那三里路上的野花、河边的石头、伙伴的笑声,都成了时光里最软的糖。</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回了趟王家庄,旧庙依旧,触目是残垣断壁,破烂不堪,可我还是站在到当年的门槛位置,回想起跨进门槛时,石板在怀里轻轻撞着的感觉。风从山梁上吹过来,还是那样的方向,却再也吹不回那个揣着石板上学的早晨了。只是每当看到孩子们用着漂亮的文具,我就会跟他们说,当年我的“作业本”是块石板,我的“笔”是粉笔头,那上面写的字,比现在的任何一页作业都让我记得牢。</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石板上的时光,藏着我最真的童年,藏着苦日子里的甜,藏着半个多世纪都忘不掉的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忆石板童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石贴身暖意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程三里伴花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戒尺轻教直字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锅漫送暖炉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雨冲字迹心仍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打衣襟志未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庙风吟寻故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半世纪里味长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机关退休。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吉林省儒学研究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1989年以来,在中央《学习与研究》、《山西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吕梁日报》《吕梁发布》等报刊与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云梦风雅》一书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54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