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古董医院

阿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故宫、天坛这些众所周知的古迹外,北京还有很多已建成上百年的老建筑,有的至今还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内的主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出生在人民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白塔寺院区,这里曾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创建的中国人第一家现代化医院,拥有百年悠久历史。其前身中央医院旧址就坐落于此,是目前尚在运营的百年医院、也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70年代这所医院,当时是妈妈爸爸的单位的合同医院。也就是他们单位的医院开出三联单,交给人民医院,自己不用交费用。那时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但公费医疗却真是很棒的福利的。姥姥就是坐着爸爸开的车,从这所医院给我抱回家的,我和它还真有着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只是知道姥姥住砖塔胡同,离这所医院很近,这个医院不同于中医,有着能开膛破肚的白大褂医生。借着先生住院做一个小手术的机会,出生之后我再次步入,这座在北京的古都街巷中的这座古董医院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5年伍连德博士提议建一所为老百姓服务的现代化医院,并赋予建成国内医院典范的希冀。伍连德博士亲自设计规划,医院病床150张,设有内、外、妇科以及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消毒间、麻醉室等,甚至安排有电梯及热水设备。其设计理念、建筑规划、设备设施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1916年6月破土动工,1918年投入使用的中央医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医院。 中央医院选址于妙应寺白塔附近,其东侧为历代帝王庙。不仅“地基宽旷”,而且“空气清佳,东可凭眺景山,西可远临西蚰”,是建设医院的良好基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都市井中,这所医院的存在别有一番韵味和静谧。不仅是医疗的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和故事。 现在,这里依然散发着沉稳而庄严的气息,见证着现代医疗与古老建筑的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筑风格为西洋式,一座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平面呈“蝴蝶”状。百年前初建时,在一片胡同平房里,四层的主楼内设有的电灯、电话、垂直电梯、水磨石地面、无障碍楼道,房间内部铺设木地板,在当时是多么的鹤立鸡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百余年的光阴,医院主楼已历经风霜,从外面看已是有些破旧的古迹楼房,但里面可是现代化标准,所有的诊室、病房设备一应俱全,它始终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使命,年完成手术3万多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进这院落,一幕幕和我家关联的人和事立即浮现眼前。我的父亲是在这里接受针刺麻醉后,进行的胃部切除手术,一生没再出问题;表妹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且缘分使然,她的医学专业的实习也是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说,对这里的印象,最称绝的是手术室,如同厂房一样大,里面不同的小格子就时不同的小手术室。我不禁想起了战争期间的野战医院里争分夺秒的挽救生命样子,现在虽然有医患关系问题,但救死扶伤的本质不曾有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余年历史积淀,旧楼几换新颜,传承的医脉赓续,服务百姓的医心不改,百年来“人民”精神不变。在这座百年老院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许多重要的医疗成就,如亚洲第一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医疗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古董医院的建筑,作为中国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其文物建筑将为博物馆提供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已获官方支持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并计划申报全国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目前已纳入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期待他早日实现重新出发,增加一个新的职能,那就是填补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空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