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时节话当年]一次“教外”经历

袁汉勋

<p class="ql-block">昵 称:袁汉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02793</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p> <p class="ql-block">  秋风掠过树梢时,我与发小正站在上海市五角场点点花园宾馆的楼顶上极目远眺,欣赏着远处的高楼在蓝天白云与道旁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典雅别致。仔细看,对面的椴树与重阳木也泛起了点点火红,料想过不了多久,那点点火红定能把半片天空都染透。故地重游,走在杨浦区的政民路上,栾树‌叶打着旋儿飘落,像给人行道铺了张会沙沙作响的地毯。忽然想起杜甫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意境美。原来千年前的诗人和我看见的是同样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六零后,容易触景生情。这不,与发小“白相”之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以前。那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这在“全民经商”的背景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却坚持了近二十年。我用最平凡的坚持,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与职工子弟学校的约定。</p><p class="ql-block">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被集团董事长找去谈话,向我传达了集团的任命,要求我配合省委的清房工作并抓好集团内部的房屋管理事务。最后,还给我上升了高度:“这是集团党委对你的信任,也是你的无尚光荣。因为这是江苏省委开展的清理纠正干部职工违规建房、分房、购房等问题的具体措施,意义非同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打击‘住房腐败’行为;第二、规范住房分配制度;第三、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你要好之为之!”</p> <p class="ql-block">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走进会议室的场景。二零零二年夏初,我推开集团行政基建处的会议室门时,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看过来,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疏远。</p><p class="ql-block">  “老袁,您刚到,情况还不熟,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先按原来的计划推进,等您熟悉了再做调整?”办公室主任赵×花笑着开口,话里话外都是“先别插手”的意思。我点头应下,心里却清楚,这不是客气,是“架空”的开始。接下来的会议,没人主动和我谈工作,比如,明明是讨论具体的清房工作,他们也刻意绕开我,连文件都要先经过几位老资历的手,才象征性地送到我桌上。我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妻子,她笑了笑说:“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一个叫王什么(尔)德的英国作家说过的话,叫什么一个人要是心甘情愿接受一个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需要极理性的认知和极优良的天性。”我突然悟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会议室,科员胡×海悄悄说:“老袁,处里的班子已经搭了好多年了,很多事都是‘上面定调、内部执行’,您……”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我知道,清房工作的症结不仅在某些干部职工的手里有多处住房,更在于思想上的“滞后”——部分干部习惯了多住多占,怕我们打破了他们的安稳,更怕动了他们的“蛋糕”。</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三个月,我没急着烧“三把火”,而是揣着笔记本跑遍了集团内的十二个住宅区。在七区,我看到老职工王大爷家的危房漏着雨,台账上写着“已解决住房问题”;在九区,女工宿舍的屋面还没有修好,台账上说“得按流程办”;在新区,有多套房子还滞留在干部手里……</p><p class="ql-block"> 有人私下议论:“老袁只是临时抽来的,他就是个教书的,走个过场而已。”凌×更是当着我的面说:“老袁,清房工作千头万绪,急不得,慢慢来。”我依旧笑着应下,转身却让办公室把近十年的房屋分配情况全调了过来,夜夜在办公室核对到凌晨。</p><p class="ql-block"> 转折发生在集团干部大会上。临到我发言的时候,我没有闲话,直接打开了投影仪,屏幕上列出了被抢占的房屋及私搭乱建的照片,接着是房屋航拍图,最后是清房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这些问题,我跑了三个月,问了一百多位职工、二十多个办事人员,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聊。”会议室里鸦雀无声。</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就抛出了一个“炸弹”:“我已经联系了市委清房工作领导小组,请他们派员来指导我们的清房工作,这是初步方案,大家看看。”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方案分下去,方案里不仅细化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还建立了省管干部和市管干部两个不同的统计系统。</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我带着一班人马整天泡在办公室里,逐一核对相关资料,绝不遗漏每一个信息。那些原本对我冷眼旁观的干部,慢慢开始主动找我交流工作。凌×在一次推进会上说:“老袁,之前是我思想保守了,您这思路,真是打开了咱们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前还对我敬而远之的“班子”,如今天天围着我讨论工作进展情况;之前说“按流程来”的办事人员,也主动加班赶进度;连最疏远我的胡×,逢人都竖着大拇指说:“新来的老袁,是干实事的。”</p><p class="ql-block">  有天晚上,小任跟我说:“老袁,现在大家都怕您催进度,生怕拖了后腿。”我看着窗外的树木,笑着说:“不是怕我,是怕辜负了上级的要求,更是怕辜负了老百姓们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知道,不是我有多厉害,只是我明白:基层工作不怕“架空”,怕的是没有打破僵局的勇气,没有真办实事的决心。当他们看到你真心办实事的时候,自然会从“疏离”变成“追随”,从“观望”变成“实干”。</p><p class="ql-block"> 如今,清房工作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回想当年,每次走进小区,看到职工脸上的笑容,我就知道,这场“清房运动”,我们赢了——赢在实干,赢在民心,更赢在了纠正违规住房问题数百起,且相关案例被收录进省级监察档案。</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一次“教外”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