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1(1/9) 上海→庐山</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日跟随于老板组织的《约伴去旅行》旅游团去庐山为期十天的度假避暑游。</p><p class="ql-block">上午7:00所乘大巴驰离闵虹路中庚漫游城(南方商城),直奔庐山。上海到庐山的距离大约700公里。途中分别在江苏望亭服务区、安徽洪林服务区、安徽南陵服务区(用午餐)、安徽金湖服务区各停留约20分钟。</p> <p class="ql-block">16:15左右大巴在九江市S22都九高速公路经过鄱阳湖大桥,从大巴的窗外可远观另一座鄱阳湖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17:00到达庐山游客中心。 在购票处购景区门票160元/人(老年人免),景交车90元/人(含上下山乘车各一次及核心景区内7天无限制乘车),如若乘索道上山,另购索道票120元/人。庐山有东、南、西、北四个门,17:30我们从北门乘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当晚18:30左右入住位于庐山风景区山顶牯岭镇牯岭街51号的"喆啡酒店"。酒店地处景区核心位置,购物、娱乐、餐饮等都极为方便。出门右转1分钟就是西线观光车站点,步行5分钟左右可到达东线观光车站点正街站,距离庐山汽车站步行约15分钟,距庐山索道步行约8分钟。</p> <p class="ql-block">牯岭街是庐山牯岭镇最有名最繁华的商业街,沿街餐饮、宾馆、零售等服务业百业兴旺,有庐山恋鱼头王火锅、老兵饭店特色烧烤等众多餐馆,还有庐山鲜茶铺、水果店等,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牯岭街海拔1100米,被誉为“天上的街市”,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商店,一边是淡雅温馨的公园。这里是牯岭山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旅游者休闲、购物、娱乐的首选之地。每到夜晚,星斗和灯火在远方渐渐融为一体,梦幻迷人。</p> <p class="ql-block">夏夜的牯岭街,繁华迷人。凉风习习,歌声绕梁,游客徜徉百年历史牯岭街,享受着22度的天然清凉,各类文创市集琳琅满目,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剧中人,沉浸式融入到当地文化、当地故事中去。</p> <p class="ql-block">沿街观景台视野绝佳:在街心公园石牛旁远眺,可将长江如带、万家灯火的美景尽收眼底,月光与霓虹交织,仿佛置身半空云间,山城静谧与市井繁华完美交融,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和心灵体验。是观光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依托庐山丰富的文化底蕴,上千栋各种风格的别墅、宾馆、饭店错落有致地将文创体验店、主题音乐餐厅、酒吧、特产超市等“点缀其中”。景交车"正街"站地处镇中心,是庐山的交通集散枢纽,车辆来往非常频繁,给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景观灯变换着颜色,将人工喷雾映射出奇妙的幻境。蓝色水幕呈现出尤如大理石般精致的纹理,又像精美的青花磁器,精巧细腻,係被精心雕琢的工艺品;绿色的水幕像被风吹皱的湖面,涟漪带着微光,缓缓漾开;紫色水幕则如丝绒般柔滑,那变幻的纹路,仿佛赋予了生命,在光影里悄悄“生长”变化,时刻都变幻新的图案,令人忍不住驻足细赏。</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夜,因那片水雾而变得灵动。射灯如魔术师的手,为水雾披上梦幻霓裳。像澄澈的星河,流淌着神秘韵律;像林间晨雾,裹挟着草木清香;若梦幻云霞,晕染出浪漫遐想。它们交织、缠绕,在夜空中织就独一无二的锦缎,每一丝纹路都藏着夜的私语,让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D2(2/9)今日游览行程安排如下:从"西线卡口"站乘景交车→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花径→正街(酒店。</p><p class="ql-block">如琴湖座落于西谷的群山环抱之中,湖因其岸线曲线玲珑,从空中俯瞰形似一把小提琴,故得名“如琴湖”。又因湖半边靠近花径园内,也被称为“花径湖”。湖面积约11万平方米。湖周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曲桥连岸,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如琴湖水面平静无痕,如镜面般清澈,当阳光照亮高处的山林和建筑物而湖面尚未被直接照射时,是倒影最清晰的时刻。湖面完美倒映着周围的山水、树木和建筑。微风掠过,波光粼粼。沿着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是庐山的绝佳观赏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由于如琴湖海拔较高,清晨常有一层薄雾笼罩湖面,远山在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意境。这种云雾缭绕的仙境感被许多游客形容为“仙境”。</p> <p class="ql-block">湖中有一岛,名为孔雀岛(因岛上曾人工饲养孔雀而得名),由一条古色古香的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上有亭榭水榭,在晨雾中显得格外雅致。</p><p class="ql-block">庐山如琴湖的清晨是一幅"清新、淡雅、静溢、秀丽"的自然画卷,这里集湖光山色、人文历史、诗情画意于一体,在不同天气和季节条件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景。湖周气温凉爽宜人,夏季清凉避暑,是逃离酷暑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如琴湖从公路旁进入锦绣谷,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锦绣谷奇峰峻岭,山势险要,号称“无限风光在险峰”运气好的话身入云海之中宛若仙境,一路走不回头,一路走到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猪头峰:猪头峰是位于庐山锦绣谷的一处自然景观,因岩石地貌酷似猪头而得名。位于锦绣谷至仙人洞的步行游道中途转折点,需沿护栏栈道下行约30米观赏。其头部由危崖顶端凸起岩石构成鼻梁,刻有“锦绣谷”字样的尖状巨石形成鼻尖,崖顶松树形成“发髻”。</p> <p class="ql-block">庐山天桥:天桥由两块对峙的崖体组成,间距约4.5米,两崖垂直落差达30余米。两崖拱峙、峭石堆砌,形成类似“断桥”的天然景观,两侧为悬崖峭壁,下临深谷,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地势险峻。据明代军事史料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区域展开决战时,曾借助此处天然石梁实施战略转移。</p> <p class="ql-block">好运石:又称鹰嘴石,位于锦绣谷的步行山道上,游客去摸摸和转圈,能好运常在。锦绣谷内美石很多,并且设有栈道,可以近距欣赏和抚摸。传说围绕着这个石头转圈就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转一圈可以带来官运,转两圈可以带来财运,转三圈可以带来桃花运。</p> <p class="ql-block">黄云万里:位于锦绣谷石道下方的山头平台,石刻上“黄云万里”四字取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诗句“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此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绝佳观赏点,也是李白诗歌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游客在此可感受诗仙笔下的壮丽意境与庐山的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古为白鹿升仙台,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仙人而赐建此庐山御碑亭。亭中立有由朱元璋撰文,詹希原手书的《周颠仙人传》大理石碑。坐北朝南,四方形,亭东南西三面开门。正脊两头饰鳌鱼张口吞脊,中缀宝瓶。南面正门中间双龙的“御制”扁额。亭中方形石藻井,中间圆形双龙戏珠浮雕。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结构独特,工艺精美,是庐山目前保存校为完好的明代纪念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谈 判 台:原为朱元璋所建的访仙亭,后成为美国特使马歇尔与蒋介石谈判的地点。 1946年7月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G·C-MARSHALL)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晤谈之处。</p> <p class="ql-block">从仙人洞车站方向进入,有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p> <p class="ql-block">进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状。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松与石刻共同构成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经典画面。从此处拾级而下,数分钟后便可达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仙人洞宽约7米、深约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洞顶岩壁形似佛手,故又称“佛手岩”。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泉水终年不竭,清澈甘美。</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一石制殿阁一一纯阳殿。相传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后人建“纯阳殿”供奉其石像,殿内立吕纯阳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从仙人洞出口到大天池可乘景交车也可陡步前往,我们选择了后者。步行约十来分钟便到达大天池山。所谓大天池其实是大天池炮台遗址(真"天池"在天池寺前)。位于庐山仙人洞景区内的龙角崖脊,坐西向东。民国初年,时任江西都督和陆军总司令的李烈钧主持修建。堡垒正面门额镌有李烈钧所题“大天池”。石构二层,每面有四个垛口,中间凹进,并有枪眼。它是庐山原有十二座堡垒唯一保存下来的。抗战中此曾为庐山抗日守备队(江西保安团第3团、第11团)用以控制山口要塞,成为打击日军的军事工事。从炮台遗址继续走徒步道便来到天池寺。</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原是天池寺的天井,中架石桥乍称天池,其长约10米,宽约3米,终年不涸,大旱不竭,蔚为奇观,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有“开化帝释,插石成池,水涌石上”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大天池曾是明太祖、明成祖、明光宗三度赐名的天池寺,后废弃,但仍然具有灵光。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來到天池之畔,眼前大天池所在的山谷中经常出現闪闪烁烁如灯光般的亮点,当地人称之为“佛灯”,明代闻名的心学家王阳明就曾经目睹过這样的神奇景象並且題詩曰:“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尽道佛灯來"。(詩中的文殊台即天池西側的半月形拜月台)。</p> <p class="ql-block">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为手顶,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p> <p class="ql-block">台东有一亭,名“斗姆亭”,又称“老母亭”。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横额有“相望祖庭”篆刻。立柱上有隶书对联“琳宇剩劾灰法蒙庄严留佛座,瓣香临危涧新亭结构护仙盒”。</p> <p class="ql-block">天池寺:位于庐山的天池山顶。初为晋僧慧持所建。原名峰顶寺,是庐山较早的寺庙之一。宋嘉定年间重建,改称天池院。规模宏大,后毀于兵火。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感激周颠和尚,于明㓋六年(1373),下詔重建,赐名"护国寺"。寺前方池为大天池,天寺池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天池寺核心建筑之一,大殿位于天池山顶,海拔约900米,周边景色壮美。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寺内有古天池,池水清澈甘甜,终年不竭,被视为“神泉”,增添了寺院的神圣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殿坐北朝南,进深14.1米,面阔19.8米,通高16.8米。建筑风格融合传统佛教元素与自然生态理念,与周边山水环境和谐相融。</p> <p class="ql-block">天池山脊立着一座宝塔,名为天池塔。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塔刹呈宝瓶状。高20余米,始建于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为宋承相韩俯胄所建。现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重建。塔内藏有银佛像,宋币和水晶珠等物。</p> <p class="ql-block">龙首崖:位于大天池西南侧,从天池寺前循石级小道下行数百米即可到达。龙首崖是庐山大天池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地处庐山山顶区域,周边与天池寺、圆佛殿、天池塔等古迹相邻。险峻的悬崖造型绝壁陡起,拔地千尺,下临深涧,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顶部向外突出,宛如巨龙昂首欲飞。崖上横卧一块巨石,凌空挺出数米,与下方深不见底的峡谷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崖顶有“卧龙松”,虬枝苍劲,戟指云天;崖下怪石嶙峋,古松倒挂,龙须草迎风飘拂,上下相映成趣。 这里是观云雾的绝佳地点,每当大雾袭来,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此外,文殊台附近的佛光景观与龙首崖的险峻相互映衬,被称为大天池“三绝”之一。我们到达龙首崖时正恰遇浓雾来袭,一片朦胧,龙首隐在云里雾里,竟不识龙首真面目(见图上)。下图摄自于景点说明牌。</p><p class="ql-block">从龙首崖向下步行数百米走过悬索桥乘"星龙索道"可达"电站大坝站"。因山路陡峭且长,我们作了放弃,从"大天池站"乘车返回花径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据说白居易在此处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花径公园占地面积36.5公顷,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350米,是庐山主要景点之一。现园内有花径亭、白居易草堂、觅春园等景点,是集山水、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楣为“花径”二字。</p> <p class="ql-block">白司马花径:817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游览至此,咏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时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此地因诗而得名,故又称"白司马花径"。</p> <p class="ql-block">花径亭: 伞状红顶圆亭,亭内石刻“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周边花卉争奇斗艳,春日桃花盛开时尤为壮观。</p><p class="ql-block">花径石刻:包括刻石、碑刻和建筑附属刻铭三种,分布于庐山花径公园附近。1929年汉阳人李拙翁发现白居易“花径”石刻后得以开发,现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庐山草堂是白居易感情投入最多的一处建筑,也是白居易园林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他还特地撰写了《庐山草堂记》一文,这篇闻名的文章依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模范之作。白诗《别草堂三绝句》云:“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种“流水周于舍下”的设计曲折有致,显示出清源脉脉,疏水无尽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结合,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p> <p class="ql-block">草堂按《庐山草堂记》复建,木结构草顶,三间两柱、二室四牖的简约结构,面积大小“一称心力”,体现实用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北向开窗引阴风避暑,南向敞屋纳阳光御寒,冬暖夏凉的布局展现古人智慧。呈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极简风格。堂内陈列白居易诗作手稿及草堂生活复原场景,展现诗人隐逸生活。</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画像。</p> <p class="ql-block">“方塘幽趣”:白诗云“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白居易在该诗题记中说:“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该池承绕舍之水,完成了草堂水景系统,共同组成了白居易庐山草堂作为山水园林的骨架。</p> <p class="ql-block">景白亭:为四柱方亭,坐东北朝西南,边长6.5米,高6米,攒尖铁瓦顶,亭中设石桌石凳。1927年夏,长期隐居庐山的李凤高(字拙翁),偶发现“花径”石刻,为保护石刻和纪念白居易,李凤高等人捐资修建景白亭。为经当时八十高龄的陈三立欣然撰写《景白亭记》。</p><p class="ql-block">游完花径,时已午后,在景区午餐后乘交通车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停晚时分,三五好友相邀去"小天池"观日落。小天池位于庐山北门,从酒店步行至小天池约45分钟。然后沿登山道上山。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小天池山顶,以山巅小池得名。海拔1213米, 是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自峰下公路拾级而上共400余阶。</p><p class="ql-block">图为庐山北门</p> <p class="ql-block">诺那塔院: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法海寺;1936 年,为纪念诺那呼图克图而改建为塔院,遂成今日藏汉合璧的格局。 </p> <p class="ql-block">至小天池山巅, 于殿堂前有一圆形水池,即小天池。池水清澈,深不过膝,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自古蔚为奇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俯身照影,云卷云舒皆在掌心。</span>这里也是游人观赏日出、晚霞、云海等奇观的最佳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诺那塔: 诺那祖师舍利塔。藻瓶形白色,又称白塔。建于1936年,全高 21 米,塔高9.6米,十三层密檐,洁白素雅,轮廓分明,基座刻六字真言梵文。塔座四周铜制转经筒,轻拨一声"唵嘛呢叭咪吽",清脆悠远。白色塔身在黛色群峰映衬下尤显圣洁,鲜明体现了印度如来五轮塔式的风格,是我国近代喇嘛塔建筑中的一大杰作。 </p> <p class="ql-block">纵目四顾,东望鄱阳湖浩瀚无垠,北望长江若带, 西望田园锦绣如画,南望牯岭云中山城宛如仙境。在无住亭观晚霞和云景,更是别有奇趣, 从小天池山下方的剪刀峡中常常会涌上大片云雾,缭绕山谷。有时云雾弥漫, 游者背阳而立,偶尔可见云雾屏幕上出现围绕人形的彩色光环,称为“宝光”,俗称“佛光” 。有时云海翻腾,可见东南山峰云流如瀑的“瀑布云” 。</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是观看日落晚霞的极佳位置,霞光在天际铺展成柔软的锦缎,从绯红渐次晕染至紫罗兰色。山腰的亭子像一枚被点燃的玛瑙,红光透过飞檐的斗拱,在黛色山峦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晚风拂过松林时带着松香,与亭中隐约的灯火一同沉淀成岁月的静安。流云不再追逐,只是静静泊在山尖,任暮色将轮廓晕染成水墨。此刻天地如禅院,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原来真正的祥和,是晚霞与灯火的相视而笑,是山风与松涛的浅唱低和。</p><p class="ql-block">赤霞织锦覆青峦,古亭燃灯漾暖烟。</p><p class="ql-block">云影松声共禅寂,一窗星子落阶前。</p><p class="ql-block">带着心满意足回酒店,明日继续。</p> <p class="ql-block">D3(3/9)早餐后按计划游五老峰,然今日晨雾特别大,能见度不足百米,景区工作人员劝我们不要进山,因为上面除了雾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决定改去三叠泉瀑布景区。</p><p class="ql-block">在五老峰车站等车时,看到对面有一座园形建筑,这是庐山"五教祈福园″。其背倚五老峰,面临三叠泉。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园,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祈福文化为主题。园区以祈福线路景观设计手法为中心,分为九个景观区,建有大气磅礴的五福门、现代典雅五福泉、气势恢宏的五福园、古韵悠长的五福桥。</p> <p class="ql-block">上午9:30左右我们到了三叠泉游客服务中心。从景区大门需步行2409米才能到达三叠泉入口。如若乘坐景区缆车,全程仅需8分钟,购票往返75元/人,单程55元/人。</p> <p class="ql-block">进山的路并不好走,地面铺的石块参差不齐,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脚踏实地,稍不留神极易崴脚。所以行进速度较慢。一路走来也无甚可以欣赏的景点,倒是发现了二块形似狒狒的巨石,一块在陡峭的崖壁上,举目远望。另一块在河床中央,炎炎高温,趴在水中享受阴凉。相传狒狒大举迁徙时路过此处,被美景所恋不肯离去,遂化身为石,长留于此。</p> <p class="ql-block">2.5公里的山路走了一个小时才到三叠泉入口,接下来还有1300级台阶等着你!从指示牌的位置向上爬数十级階梯后,是缆车终点站,有供游客休息区域,也有小商品和简单的餐饮供应。然后一路下行,直至谷底。若要返回,则需向上攀登一千三百余台阶,往返共2600级。嘿!考验意志的时刻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千余级台阶的下山路并不是十分消耗体力,还有闲情看看景色,这块石头就像一个少女正凝视山谷,強劲的山风吹起了飘逸的长发,显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是庐山第一奇观,涧水从崖巅喷涌而出,分三级跌落,故名。瀑布总落差155米,第一叠(20米):水流垂直倾泻如素纱垂落;第二叠(43米):在嶙峋石壁间形成碎玉摧冰之态;第三叠(92米):玉龙入潭般飞坠深谷,轰鸣声远传数里。形成"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的立体画卷。</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宋代诗人白玉蟾《三叠泉》诗云:“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p> <p class="ql-block">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滚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p><p class="ql-block">李白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其中“银河倒挂三石梁”一句描写的就是三叠泉 。这句诗从仰视的角度,将三石梁瀑布比作银河倒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三叠泉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p><p class="ql-block">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所述"…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非描写三叠泉。</p> <p class="ql-block">石刻“天涯喷雪”形象地描绘出三叠泉瀑布水流飞泻,如雪浪喷涌的壮丽景象,增添了景观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氛围。这些石刻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为后人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学创作和旅游活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观瀑亭:立于“观瀑亭”可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仿佛是庐山管理方自创的揽客口号。</p> <p class="ql-block">在三叠泉过足了瘾,接下来就是一段令人崩溃的返程了。从龙潭观景台需向上再爬1300+级台阶,这是严重消耗体力的"运动",攀爬不久便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以至中途休息数次,45分钟后到达缆车平台,此刻双脚已无挪动之力,只能乖乖花55元乘缆车回去。一天下来虽然累,但能做个"庐山客"也就知足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若不想登这么多的台阶,可以从三叠泉步行150分钟到东门,自己打车回去(无景交车)。</p> <p class="ql-block">D4(4/9) 五老峰,大口瀑布</p><p class="ql-block">今日天气晴朗,能见度也好,早餐后赶头班车直奔五老峰。8时许已到五老峰景区大门。在庐山诸峰之中,五老峰宛如五位并肩而立的老者,静守千年岁月。五座相连的山峰以 1358 米的海拔刺破云霄,云海翻涌时若隐若现,奇峰怪石间尽显险峻之美,被誉为 “东方阿尔卑斯” 。</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盛赞“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可见其景色之奇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诗人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沿景区的山路可俯瞰四周群山的壮丽景色,图中是庐山的盘山公路。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盘山公路在陡峭的山体间蜿蜒曲折,是连接庐山上下的重要交通要道。它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成为庐山独特的景观之一,驾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能欣赏到庐山变幻的山色,感受山势的险峻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建筑可能是庐山万杉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周围被茂密的山林环绕,环境清幽宁静。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朝拜,是庐山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五老峰景区检票口上行约七百余台阶后便到五老峰的第一峰。</p><p class="ql-block">一峰:海拔1291米,宋代诗人戴复古曾吟诗“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这里是登山休憩、远眺、观云海之佳处。主要景点为“待晴亭”,位于一峰峰顶,始建于1933年,亭旁巨石上刻有中英文说明,是庐山摩崖石刻中唯一的英文石刻。天气晴朗时,极目远眺,鄱阳湖的碧波与长江的雄浑在此交汇,水天相接处,船只如叶,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一峰和二峰之间有一状似老鹰的岩石,名 “鹰嘴岩” ,是五老峰的标志性景观。巨石凌空突出,形似鹰嘴。站在岩边拍照,脚下是万丈深渊,背后是云海青山,惊险且刺激!</p> <p class="ql-block">二峰:海拔1316米,是云海、花海、佛光、日出的主要观赏点之一。五老洞是二峰的主要看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老洞:由巨石交叠形成的天然石洞,洞壁上刻有“壮观”“飞石”“万古云霄”等石刻,是避雨和观赏自然景观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五老洞”相传是古代隐士修行之地。踏入洞内,阵阵凉意扑面而来,夏季这里堪称天然空调房。洞内幽深静谧,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不妨在此稍作停留,感受岁月沉淀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1314纪念石:此处海拔1314米,故设一石刻"1314"以表达"一身一世"浪漫之意。</p> <p class="ql-block">三峰:海拔1355米,是五老峰中最险峻的一座,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下有狮子、金卯、石船、凌云和旌旗五小峰,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干”等摩崖石刻。旁有“1314纪念石”,边有“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庐山松:因虬枝倾斜伸出,如邀请的手臂,又名“迎客松”,是五老峰的著名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松灵烟斗:在庐山五老峰的葱茏间,这奇崛的松枝宛如哪位神仙随手搁置的大烟斗,饱经岁月烟霞的熏染。它似在悠悠吐纳着山间的灵秀之气,又像在默默诉说着庐山的千古传奇,于静谧中透着一份超凡的洒脱与自在。</p><p class="ql-block">五老奇松烟斗形,凌虚傲立韵天成。</p><p class="ql-block">风梳翠叶云为伴,静守山巅梦亦清。</p> <p class="ql-block">位于三峰的"日近云低"及"俯视大千"石刻。</p> <p class="ql-block">鳗鱼嘴:奇石巍峨矗立,形状独特,前端凸起、中间内凹,恰如鳗鱼张开的大嘴,仿佛要将周遭云雾吞噬。它以凌厉之姿刺破苍穹,与周边松树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五老峰的奇绝景致,尽显岁月沧桑。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四峰:又名天地壮观峰。五老峰的制高点,海拔1354米,与三峰比肩而立。云海在此肆意翻涌。唐代诗人唐彦谦在《登庐山》中写道“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李白以“青天削出金芙蓉”赞誉其峭拔之姿,四峰是观日出的最佳景点。从三峰到四峰的路程相对较短,但峰顶岩石不规则且防滑性差,仍需小心攀爬。</p> <p class="ql-block">庐山五老峰的“天地壮观”石刻:位于四峰峰顶的护栏上,与“离天一尺”木牌相邻。此处石刻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壮丽景象,常被游客作为许愿地,护栏上挂满祈福的“许愿牌”。此处可远眺云海与鄱阳湖全景。石刻内容为“天地壮观”,字体苍劲有力,与三峰的“万古云霄”“俯视大千”等石刻形成呼应。</p> <p class="ql-block">四峰海拔最高,峰顶云松虬曲,是观赏云海、日出的核心区域。石刻群反映了历代文人墨客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五峰::海拔1436米,是五老峰中较为开阔的山峰,离三叠泉很近。从第四峰到第五峰距离较远,大概要走1个多小时。脚步快的旅友到达五峰后来电告之五峰此刻大雾笼罩,一片白茫茫,遂决定放弃五峰,改道去"大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图为同行旅友小李提供。</p><p class="ql-block">10时许下山,随即去大口大口风景区游玩。</p> <p class="ql-block">11:00进入大口瀑布景区。大口瀑布因临近形似巨型大嘴的含鄱岭故而得名大口瀑布,又名彩虹瀑布。源于大月山,落差约100米。瀑布凌空而下,飞泻数十米,撞击岩石时声震山谷,水花飞溅如银白色蝴蝶乱飞,阳光折射下常形成缤纷彩虹,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至观景台,“虚空荡泉千仞直”的大口瀑布全景尽收眼底,令游客们陶醉驻足。只见大口瀑布上段水流激荡,岩石飞溅,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中段银帘飞泻,水雾蒙蒙,如梦似幻;下段岩石层叠,水流重重跌落,奔腾不息,整段大口瀑布宛如一条咆哮翻腾的巨龙,呈现“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如诗如画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里视野开阔、风景秀丽。在这里,可以仰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气势;俯看鄱湖“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的妩媚;松涛阵阵、鸟鸣声声,山深人寂、曲径通幽,陪伴着游人在树荫中徘徊沉思。临石刻而发怀古之幽思,对胜迹而感世界之伟大,念岁月之悠悠,觉人生之短暂,乘大好时光,享山水之清兴。</p> <p class="ql-block">将军石:奇峰之间,矗立着一块形神兼备的巨石一一将军石。它轮廓如刀削斧凿,鼻梁笔挺如峰峦叠嶂,下巴线条冷峻似铁铸铜雕,恍若一位身披战甲的古代将领,傲然立于云海之巅,守望千年沧桑。仰望将军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石壁间似有战马嘶鸣、兵戈交击之声回荡。令人不禁慨叹:山河依旧在,将军魂未销。正如诗云:“巨灵劈就将军貌,万古苍崖证血性。莫道石顽无傲骨,千秋肝胆照庐陵。”</p> <p class="ql-block">神龟出山:巨石嶙峋间,一块形如灵龟的奇石尤为夺目,它像是大地与时光合力孕育的精灵,以倔强之姿探头向望苍穹。周围,山林郁郁葱葱,似绿色的波涛在山间翻涌。云雾如轻纱般在山峦间游弋,给这方天地添了几分缥缈与空灵。在这里,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自然的诗意,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天地造化的深情对视,让人忘却尘世纷扰,沉醉不知归路。</p> <p class="ql-block">仙人指路:峰丛之间,有一巨石如同手指直指苍穹,仿佛为山中的迷途者指引方向。这便是"仙人指路石"。它不仅以形写意,更以神传世一一人生如登山,唯有放下执念,方能傲视云海翻涌、展现天地开阔。正如诗云:“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出山去,到处指迷途"。</p> <p class="ql-block">石上"龙"字隐喻瀑布势如龙腾之势,山风掠过枝桠,涛声与松吟共振,那朱砂红的"龙"字在云影山光里,似将千年的灵韵都凝于这一方巨石。登临此处,坐看云卷云舒,白练飞溅,揽群山秀色,才懂山水间的每一处刻痕,都是时光写给庐山的诗。</p> <p class="ql-block">登天梯:相传,在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期间,朱元璋和马秀英在庐山天合谷天合洞成亲,不料被陈友谅发现,朱元璋为掩护马秀英,带十数亲卫引开追兵,向东逃至大口瀑布下的山谷之中,而谷中南是深渊,北有瀑布,东面俱是悬崖,兵又至,亲卫死伤殆尽,朱元璋心急如焚,举目四望忽见东面密林之中有一垂直岩壁,一根婴儿手臂粗的老藤垂直而下,朱元璋大喜,快步跑挥刀砍断老藤,奋力攀至崖顶陈友谅追至崖下只能望而兴叹。</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下了一场雷暴雨,雷声隆隆在头顶炸响,豆大的雨点狂砸下来,幸亏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20分钟后雨止,赶紧出景区乘交通车回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庐山国际会议中心:庐山国际会议中心是庐山风景区内的综合性会议场馆,主要用于承办国际会议、学术论坛、文艺演出及大型商务活动,同时提供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该中心是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的核心举办地,承担主题论坛、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2025年第六届电影周期间举办了"跟着电影去恋爱"主题论坛。</p> <p class="ql-block">"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是2025年9月5日至11日在庐山之巅举办的街心公园等核心地带进行特别展出。结合中国电影120周年,以时光长廊的叙事核心央视挖掘了一批各时代独家未面世珍档+各时代上刊的影人明星封面,将首次在这里展出。</p><p class="ql-block">今天是9月4日,活动举办方在街心花园的工作已准备就绪,进入调试阶段,有幸先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时代星光·影像图片展”:影像图片展示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经典瞬间以及庐山与爱情电影的渊源,通过珍贵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带游客穿越光影时光长廊。</p> <p class="ql-block">《庐山恋》电影院等文化地标为夜色增添怀旧情怀,游客在不同代际间产生情感共鸣。年轻情侣与退休游客共同漫步,感受灯火温暖下的归途感 。 作为电影周的核心活动之一。组委会会精心挑选数十部国内外优秀的经典和最新爱情电影,在庐山上的各影院(尤其是具有地标意义的庐山恋电影院)进行集中展映。整个庐山风景区在活动期间都会营造出浓厚的浪漫氛围,游客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可以沉浸式地体验爱情电影中的场景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距庐山电影院数步之遥有一"基督教堂":该教堂原名“医学会堂”。教堂1910年建成使用,坐西南朝东北,石木结构二层。平面呈“T”字形。教堂四面石墙与扶壁装饰有凸出墙体的古典拉式一一古罗马的“塔司干柱式”。主立面中心位置和塔楼的窗都使用了半圆形的“罗马劵”的窗额。</p><p class="ql-block">1916年至1922年牯岭美国学校借作教室,1946年起成为基督新教的礼拜堂。蒋介石夫妇、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夫人、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在庐山期间都曾来此做礼物。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这里是中南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日照峰隧道:庐山日照峰隧道是连接庐山牯岭东谷与西谷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953年11月4日,次年10月竣工通车,全长85.2米,宽7.5米,高6.4米。为江西省第一条公路隧道,其沟通了南北山登山公路,成为庐山交通枢纽。 如今,这个隧道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拍照留念。由于隧道内彩绘的蓝天白云和洞口的阳光相映成趣,景色通透深邃,格外迷人,因此它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蓝天白云隧道”。</p> <p class="ql-block">庐山夜色:夜幕降临,牯岭街华灯初上,彩色屋顶在灯光映照下宛如繁星点缀,与山间云雾交织,营造出“天空之城”的梦幻感。夜色中,层峦叠嶂的山谷被云雾笼罩,街灯的光亮穿透雾气,将红顶别墅与松林托举成漂浮的岛屿。远处可俯瞰九江市区的灯火辉煌,长江如玉带浮在天际 。</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上庐山的第四天,还剩下一天,有许多精彩的景点等待着继续去探寻,今日早些休息,明天赶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