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前总统获赠《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三记》 中格共促古籍保护与文明互鉴</p><p class="ql-block"> 9月24日上午,《文澄阁四库全书》总编纂何香久在沧州大运河宾馆会见了格鲁吉亚前总统格奥尔基·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并向他赠送了《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三记》。双方围绕古籍保护、文化传承及中格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p><p class="ql-block"> 会谈中,何香久详细介绍了《文澄阁四库全书》项目的背景与进展。他指出,全书35亿字均为手抄完成,体现了中国对古籍保护的极致追求。他特别强调:“格鲁吉亚文化底蕴深厚,自中世纪以来就有珍视手稿文献的优良传统。中国与格鲁吉亚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希望此次会晤能推动与格鲁吉亚国立大学的合作,共同挖掘历史文献中的文明纽带。” </p><p class="ql-block"> 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对重修、重订、重抄《四库全书》的宏大工程表示高度赞赏。他回应道:“《四库全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回国后将全力促成格中两国在古籍研究领域的合作。” </p><p class="ql-block"> 何香久向马尔格韦拉什维利赠送了《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三记》,并介绍道:“《洛阳三记》辑录了唐宋时期洛阳城的珍贵文献,展现了这座十三朝古都最辉煌时期的文化风貌,是《文澄阁四库全书》的重要子项目。”他特别提到,项目团队在洛阳设立了“泛中原区域工作站”,《洛阳三记》正是该工作站的初步成果,并邀请马尔格韦拉什维利访问洛阳,亲身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 马尔格韦拉什维利表示,格鲁吉亚国家手稿中心藏有5万余份珍贵文献,包括5世纪的《乔治亚圣经》及多部丝绸之路相关手稿,期待与中方共同挖掘这些历史宝藏。双方就未来合作达成共识,包括推动古籍互译出版、数字化资源共享,以及筹划2026年在第比利斯举办“中格古籍珍品展”。 </p><p class="ql-block"> 何香久总结道:“古籍是文明对话的‘活化石’,中格合作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洛阳名园记》虽以园林为题,却远不止于亭台楼阁的记录。它如同一面澄澈的历史之镜,照见的不仅是北宋鼎盛时期洛阳园林的极致风华,更是繁华背后那隐约可闻的叹息。李格非的笔触冷静而克制,他以一种近乎史官的笔法,详述名园之布局、花木之奇秀,却在字里行间埋下了“天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的深刻忧思。阅读此书,仿佛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园林漫步。我们赞叹于富郑园的幽深、董氏西园的工巧,但更震撼于作者超越审美的历史洞见。这些耗费巨资、极尽人工之美的园囿,不仅是士大夫的审美结晶,更是整个时代经济、文化乃至政治气运的集中体现。李格非已敏锐地预感,这极致的繁华恰是衰败的序曲。果然,书成不久,金兵南下,洛阳沦陷,书中描绘的绝大多数名园随之灰飞烟灭。这使《洛阳名园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风物志,升华为一部关于“繁华与永恒”的哲学沉思录。它警示后人,任何脱离民生的浮华,无论多么精妙,都如同沙上筑塔。真正的永恒,不在于物质的坚固,而在于文字所承载的记忆与思考。那些消逝的园林,正因为被李格非的笔墨所凝固,其美与殇才得以跨越千年,持续叩问着每一个时代关于建设与传承、虚华与根基的命题。</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记》虽以“记”为名,却非冰冷的博物志。欧阳修以士大夫的襟怀与学者的审慎,将牡丹从一种花卉升华为一座城市的精魂。他详述名品、栽培、赏玩习俗,笔端饱含着对盛世民风的深情凝视。此书最动人处,在于其记录的不仅是花之妍丽,更是北宋太平岁月里,从士大夫到市井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集体热情与极致追求。这种由一朵花所激发的全民性的审美狂欢,映照出的是一个时代充沛的文化自信与安乐气象。它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极致繁荣,往往就绽放在这些看似“无用”的闲情雅趣之中。</p> <p class="ql-block">《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在废墟上写就的哀婉史诗。作者杨衒之重返战乱后的北魏旧都,目睹“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其执笔追忆的,不仅是昔日一千三百余座伽蓝的恢宏壮丽,更是一个消逝时代的魂魄。此书之价值,远超佛教建筑志。它以北市、东市等地理为经纬,以佛寺为节点,编织出一幅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及市井百态的立体画卷。笔下有帝王奉佛的奢华,有士族的清谈雅集,更有寻常巷陌的生动气息。其叙事常涉神异怪诞,却恰是那个信仰与现实交织时代的真实投影。全书字里行间浸透着深沉的兴亡之叹与文明之思。伽蓝的盛衰,实为北魏王朝命运的缩影。这使得《洛阳伽蓝记》成为一曲关于繁华幻灭、文明脆弱的深刻挽歌,其历史洞察力与文学感染力,千年后依然撼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这三部“洛阳”典籍,共同构筑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叙事。它们皆以一座伟大都城为舞台,却都以“追忆”为底色,通过描绘其文化巅峰的切片——恢弘的伽蓝、精巧的名园、艳冠天下的牡丹,来记录一个时代的全盛光辉,并成为其转瞬即逝的无声预言。它们共同触及了一个跨越文明的深刻悖论:极致的文化繁荣,既是太平盛世的顶峰见证,也往往是其脆弱性的最先征兆。这种洞察具有普世意义。它警示任何文明:若精神文明的硕果缺乏坚实的社会物质根基与内在凝聚力,其辉煌便如同沙上楼阁。真正的繁荣,必须是可持续、有韧性的,根植于社会的整体福祉。将三书合刊,意义非凡。它超越了单一的历史记录,共同编织成一幅关于文明体温的立体画卷——其信仰寄托、生活艺术与审美追求。这使得“洛阳”不再只是一个中国古都,更升华为一个审视世界范围内文明兴衰的永恒镜鉴。</p> <p class="ql-block">此次将《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三记》赠予格鲁吉亚前总统,寓意深远。这三部典籍不仅呈现了洛阳鼎盛时期的信仰、园林与审美,更共同诉说着一个跨越文明的深刻主题:任何辉煌的文化成就,都必须植根于坚实的社会根基与可持续的治理智慧之中。这份礼物,既是对格鲁吉亚深厚手稿传统的致敬,亦是一次无声的文明对话。它传递出这样的理念:真正的繁荣是包容且坚韧的,古籍作为文明的“活化石”,其保护与互鉴,正是为人类共同未来探寻智慧之源。此举超越了文化馈赠,体现了中国以深厚历史观照现代全球性挑战、推动共同发展的远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