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日誌——(一)重症监护室

巴山过客

<p class="ql-block">甲辰年(2024年)10月26日,我老妈的精神状态又出现了反常,前几天虽然因肠道出血而显得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还可以,可是到了27日,又一次出现了嗜睡的情况,尤其是她的脾气烦躁,在半睡半醒的时候,双手也出现了莫名的比划和舞动。由于还在禁食期间,依靠输营养液和钾盐水补充,就这样在七八天的时间里,给我老妈的身体造成了电解质紊乱的病症,并随之加重了病情,进入到“高钠血症”的情况。</p><p class="ql-block">27日下午,我感觉我老妈的情况很不好,而郑大一附院南院区在治疗方面,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案,我老妈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在继续,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我老妈的生命将会有危险;我立即决定,必须尽快转院,转回河南省人民医院检查治疗。</p><p class="ql-block">随即我联系了省医,请他们帮助安排转院、安排要转入的科室和床位,并确定好第二天上午(28日)转院。</p> 10月28日,上午我跟郑大一附院南院区神经内科病区的管床医生沟通好之后,中午给我老妈办理了出院手续,下午两点钟,我们提前联系好的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就到了,我亲自随救护车返回市区,其他人另乘车辆跟随返回省医。下午两点半多到达省医七号楼,随即联系了病区的管床医主治医生,主治医生接诊后,查看了我老妈的病情和相关的数据指标,管床医生当时就犯了愁,他开始犹豫了起来。情况是这样的,我老妈转院回省医的事情,原本就是找本院的熟人和朋友关系给安排的,我老妈虽然是省医的老同志、老主任(检验科主任),但由于我老妈年龄太大,病情多样且有变化,省医各科室和病区,在一般情况下,对这样的病人是不能直接接收的。正常的程序是先通过省医的急救中心,检查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出病情评估后,再确定普通科室能否接收,或者先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管床的主治医生是省医张川峰博士的小弟,川锋再三交代他,务必要接收我老妈进入他管的病床;为此,他虽然很不情愿,但碍于川锋的面子才算是接收了。正因为如此,管床医生把这些情况说明后,又跟我们定了个“约法三章”,第一、等我老妈的病情稳定下来后,必须转到其他科室;第二、如果我老妈的病情有变化,必须转走;第三、如果病情加重,出现危险的情况,也必须转出去。如果我们不同意,他就不能接收,我们权衡了一下我老妈目前的状况,也只能同意他的意见,这样我老妈才得以进入病区病房,安排在89床(床位当天上午已经准备好了,就因为没见到病人,管床医生心里没底)。为什么会临时出现这样的事情,在事后我才了解到一些情况,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对科室和医生个人都有考评,如果你收治了一个危重病人,没有治愈,病人甚至在你所管的床位上“走”了,那么该科室和管床医生都会受到影响(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奖金等等),因为关系到医生个人的实际利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甭管你是不是本院的退休老干部和老职工,只要病人的病情较重,病情在发展、情况不明,那么只能先进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稳定下来后才能进入普通病房。28日晚,我老妈在消化内科三病区89床安置住下后,没过一会,管床医生就安排护士给我老妈抽血化验,我这边在跟管床医生叙述我老妈的情况,以便管床医生写病案;不多久护士站的值班护士就接到省医检验科的电话通知,告知89床病人的“血氯”测不到,血钠指数很高,已经到170多了,管床医生当时就坐不住了,他停下了手头写病案的事情,立即跟我说:老太太从现在起,必须转入“重症监护室”,否则随时都会出现危险情况,他这里不能再收治了;让我立即跟家里人商量,尽快做出决定。我们立即跟省医的亲朋好友(科室主任)联系,把情况告诉他们,他们随后也了解到我老妈“高钠血症”的指数太高,他们跟管床医生的说法是一致的,必须马上进入“重症监护室”,把血液中的高钠降下来,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心脏停跳的危险情况。从这些事情和问题的处置和应对来看,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和医疗技术水平是高于郑大一附院南院区的,对病人病情的把握和对病情可能出现的变化都有所预判,能够及时的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我为自己能够及时把老妈从郑大一附院南院区转回省医的决定而庆幸,就是我的这个决定,挽救了我老妈,否则在一附院南院区再延误几天,我老妈就真的没有救治的希望了。在28日晚上,当我老妈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我只能自己做决定了,在这个事情上,以我们家的情况,在我老妈已陷入半昏迷的危急关头,我也没有人可以商量,啥都不说了,救命要紧,不能眼看着我老妈病情危重而不救治;进入到重症监护室里面去救治,虽然有风险,但只有去救治才有希望,我必须博一博。 <p class="ql-block">我告诉管床主治医生,我同意把我老妈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随即很快就办理了转科手续,在“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谈话间,按照医院和重症监护室的规定,我签了十几次字,并且按照重症监护室的要求,准备和提供了重症监护室病人的日用品。</p><p class="ql-block">随着我老妈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自动门关闭的那一刻,我老妈躺在推车上,很快她的身影也在我眼前消失了;我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外,怅然若失,神情恍惚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我心里暗自祈愿,祈愿我坚强的老妈能够闯过这一关。</p><p class="ql-block">在我老妈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床位号是四床,我安排护工小袁(全天陪护)每天都坚守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的门厅,随时等候重症监护室里面传出的情况和通知。</p><p class="ql-block">从10月28日晚上我老妈进入重症监护室,每天的白天,我都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的门厅里,焦急的等待着,希望尽快能有好的消息,这期间因我老妈身体虚弱,需要输血,所以重症监护室约我谈话、签字。</p><p class="ql-block">到了第三天(10月31日),重症监护室的管床医生和主任找我谈话,把我老妈的情况说了一下,“高钠血症”的指数已经降下来了,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指数还需要再往下降;他们俩告诉我说:“我老妈是省医的老前辈、老主任,省医还有好几个人都跟他们打过招呼了,对我老妈尽可能的给予关照和治疗,重症监护室主任和管床医生都说,他们会尽力做好,让我放心”。此刻,我除了感谢!就是感恩!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11月1日,从这一天开始,我接到重症监护室的通知,我老妈可以吃饭了,但只能吃流质食物(鸡蛋羹、小米粥),因担心吃饭、喝水呛入肺部,重症监护室需要给我老妈插鼻饲管子,但我老妈不同意插鼻饲管,她说插鼻饲管很难受、很不舒服,不让插鼻饲;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多次做她的工作,我老妈仍旧坚持不插鼻饲管,为了让我老妈接受插鼻饲,重症监护室在我老妈做CT检查的时候,特意让我陪着一同前去,就是想利用做检查的空闲时间,让我跟我老妈再说一下插鼻饲管的必要性。我跟老妈讲了老半天,我老妈总算是同意插鼻饲管了,这样也算是放心了。</p><p class="ql-block">谁知第二天中午,我又接到重症监护室护士打过来的视频电话,护士跟我说:我老妈进去后还是不让插鼻饲管,说她自己病情稳定了,她要求从重症监护室出来,转科到省医中医科调理康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让我和老妈通了视频电话,我再次跟老妈讲了很多,她这才算是同意了插鼻饲管,真的很费劲;我告诉老妈,让她在重症监护室再坚持几天,等到真正的安全了,医生会让她从重症监护室出来,转到中医科的,从这些事情仍可以看出,我老妈的固执,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11月3日上午,经中医科张川峰博士,由他提前跟重症监护室的管床医生进行了沟通,他们认为我老妈的病情稳定了,可以转入中医科做康复治疗。我接到转科的通知,在重症监护室签字后,办理了相关手续,由重症监护室的两个小护士陪同,把我老妈用推车送到了中医科病房,张川峰提前交代并安排好了病房和床位,我老妈住进了中医科七床。</p> <p class="ql-block">11月4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六十三周岁),我白天在中医科病房和家里两头跑,给我老妈做点流质食物(按照川锋的要求,为了我老妈肠道损伤能够恢复的更好,我老妈在相当一个阶段,都只能吃流质食物),晚上应一帮老哥们儿的邀请,他们安排了酒宴,给我过生日。在这二十多天时间,我在医院陪护我老妈,也确实感觉挺累的,我老妈脱离了危险,病情稳定了,安排好相关事情后,我也可以安心的去赴朋友们给我安排的酒宴。</p><p class="ql-block">这一晚上我们十个人在“莫山小馆”的包房里,我放下了心中的焦虑,老哥们一开心,喝了四瓶白酒,无人醉酒,微醺,回家安然入眠。</p><p class="ql-block">11月5日,这几天在中医科病房,我老妈的身体有了初步的恢复,因为可以吃点流质饭了,其他也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川锋告诉我,我老妈目前只需要输点“氨基酸和维生素”,用以补充身体,帮助恢复,但康复的时间也需要一个阶段,不能着急。</p><p class="ql-block">在这几天里,我还观察到我老妈此次脑梗后,以及肠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造成的“高钠血症”,对她的身体带来的巨大影响,我老妈耳朵听力严重下降,说话和反应也有点慢了。由于在病床上躺的时间太长,我老妈身体虚弱无力,现在也不能下床,手指也抖动的厉害,饭碗都端不稳,但我老妈很坚强,每次吃饭都坚持自己吃,不让人喂饭;我老妈总是想着能够早点下床走路,早点恢复体力,早日返回合融康养中心。</p> <p class="ql-block">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我老妈康复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我们得有思想准备,做好长时间陪护的准备和安排,给老妈的康复提供尽可能方便和舒适的条件,这些需要准备的工作和相关安排,才是我接下来要认真对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2024年的10月份,对我来说是黑暗的,也是我老妈所遇到的“劫难”时刻,我在这段时间里,我陪着老妈经历了她几次病症的危重时刻,在这个时候也见证和看到了我老妈的坚强和坚韧,她始终在积极的与疾病抗争,总是盼望着早日康复,回到合融康养中心,去跟她的那些老朋友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在此,我祝愿我老妈能够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6日.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p><p class="ql-block">(巴山过客)</p><p class="ql-block">(本文写于2024年11月6日,于近期修订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