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5 日,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 “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 之 “评价改革专项” 培训活动迎来最后一天的精彩历程。来自顺德区的 14 个学校团队欢聚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团队代表依次登台,分享教学述评探索成果,顺德教育人以思想碰撞点燃改革火花,为此次培训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培训聚焦 “评价改革” 核心命题,14 个团队结合校情与学科特色,交出了一份份扎实的实践答卷。有的学校构建 “三维三阶联动” 评价模式,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借助智慧中小学平台、班级优化大师等工具,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追踪与精准画像;有的学校深耕语文教学述评,从识字写字到阅读鉴赏,从课堂表现到课后成果,搭建起多维度、全链条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迹可循;还有的学校创新运用 AI 技术,通过通义千问、DC 等工具将课堂实录转化为分析报告,将评课时间从 1 小时压缩至半小时内,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让评价更具科学性与高效性。 从小学到初中,从语文、数学到英语学科,14 个团队的分享覆盖全面、亮点纷呈。大良实验小学打破学科界限,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整合汇报;乐从东平小学开发 “全景式” 评价工具链,以免费 AI 工具为支撑,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京师励耘实验学校探索 “数据中心” 构建,通过课堂观察与数据分析,推动教师从 “凭经验教学” 向 “靠数据决策” 转变。每一份分享都凝聚着顺德教育人对评价改革的深入思考,也展现了沪苏两地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 —— 上海、苏州先进学校的观摩经验,与顺德本土实践相结合,催生出更具落地性的改革方案。<br> 培训尾声,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袁晓明副院长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沪苏问道意义深远,不仅让顺德教育人学到了先进经验,更明晰了评价改革的方向。过去一年多,顺德区各试点校从 “迷茫探索” 到 “精准发力”,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评价体系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未来,顺德区教科院将推动培训方案从 1.0 版升级至 2.0 版,聚焦 “数据收集减负” 重点攻坚,以专项课题为抓手,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鼓励更多学校探索具有顺德特色的教学述评路径。 “上海是上海,顺德是顺德。上海还是上海,顺德还是顺德。” 袁晓明副院长的这句话,道出了此次培训的核心初心 —— 我们既要学习沪苏先进经验,更要立足本土创新实践。此次沪苏携手,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更是一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协作。未来,顺德教育人将带着此次培训的收获,继续深耕评价改革,以教学述评赋能师生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