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脚下洱海畔 旅居度夏好地方

东篱居士

浪迹天涯162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鹤庆草海的静谧,我们驱车向着大理的方向行去。此行不为别的,只为寻一处清凉,过一段与湖山相伴的旅居生活。当车子驶入苍山洱海的怀抱,车窗仿佛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那苍山十九峰的巍峨,在夏日的晴空下愈发显得青翠欲滴,山顶偶尔缠绕着几缕薄云,像洁白的哈达;而山下那一汪湛蓝的洱海,则如一块巨大的、未经雕琢的蓝宝石,在高原的日光下,漾开温柔而旖旎的波光。风从水面吹来,带着湿润的水汽,瞬间涤荡了旅途的疲惫与夏日的燥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并不急于安顿下来,而是决定先用两三天时间,沿着那条闻名遐迩的环湖公路,将洱海的风光细细品读。洱海这条环湖路,宛如一条精致的项链,将散落在洱海周边的珍珠般的景点串联起来,来大理,环游洱海一周,几乎是所有游人梦寐以求的奢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大理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漫步,看苍山的云影投射在古老的城墙上;在双廊古镇的码头上对着洱海发呆,眺望孔雀仙子杨丽萍的太阳宫和月亮宫;在S湾的网红打卡地,看年轻的身影与金色稻浪构成最活力的画面;在喜洲古镇,尝一口刚出炉的破酥粑粑,感受白族民居的精致与厚重;在文笔村,看那通向海边的公路,仿佛直抵天堂。每一处都风情万种,每一处都值得留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终究觉得隔了一层。湖光山色虽美,古城古镇虽繁华,但所见只有远处的寥廓和近处的人头,却少了一份可以触摸的温韾。我们渴望的避暑,不只是身体的凉爽,更是心灵的栖居。于是,在两天环湖游后,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不再辗转于各个景点之间,而是选择在上关镇北三江入湖口湿地真正地“住”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与我们之前到过的任何一处景点都不同。它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也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听当地的白族老乡说,这片广阔的湿地,前身本是村民们世代耕种的稻田。只因修建环湖路,这片土地被洱海管理机构征用,退田还湖,融入了洱海的生态体系。如今,它已演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秘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扎营在这片湿地的田埂上,推窗即景。眼前不再是整齐划一的田园,而是一片自由生长的绿野。碧绿的水草在水下摇曳身姿,葱茏的树木在水边聚集成荫。原本的田埂肌理犹在,将这片水域分割成无数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池塘。这些池塘既独立又相通,它们像是洱海延伸出的无数只温柔触手,与母体血脉相连,共同呼吸。当雨过天晴时,湖面一道彩虹🌈倚天,更增添了几分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成了我们十多天里的乐园。每日清晨,在啾啾鸟鸣中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扛着钓竿,寻一处树荫下的池塘坐下。垂钓在这里,目的性变得极弱。能否钓到鱼,钓到多大的鱼,似乎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看着一拨又一拨来湿地打卡拍照的游客,还有浮漂在水面轻轻晃动,听着风声、水声、鸟声交织成的自然协奏曲,这动与静的交融、声情并茂的场景,使我心变得异常沉静。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刻度,以光影移动的方式缓缓流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收获的喜悦总是加倍的。当浮漂猛地一沉,提起鱼竿,一尾活蹦乱跳的洱海鲜鱼便成了我们晚餐最珍贵的食材。不用复杂的烹饪手法,只需一锅清泉,几片姜葱,熬煮成一锅奶白色的鱼汤。那鲜美的滋味,是城市里任何高级餐厅都无法比拟的。这口鱼汤里,有洱海的清澈,有湿地的清新,有等待的耐心,更有自给自足的成就感。我们戏称这十几日过的是“日日有鱼,餐餐鲜美”的神仙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日的湿地属于静谧与自然,而当夜幕降临,一旁的村落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我们循着音乐声走去,只见村里的白族男女老少,已聚集在一起。没有专业的教练,也没有复杂的舞步,大家只是跟着欢快的民族音乐,围成圈,自然而然地跳起舞来。动作简单而富有节奏感,脸上洋溢着淳朴而快乐的笑容。在繁星下,在苍山洱海的环抱中,我也随着人群起舞,所有的隔阂与陌生感都消失了。那一刻,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仿佛也融入了这湖畔的日常,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在大理洱海上关湿地旅居的时光,短暂却厚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有时并非在于去了多少地方,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你是否找到了一处能让内心安宁的角落。我们放弃了追逐更多风景的匆忙,选择了与一片湿地朝夕相处,反而收获了整个洱海最本真、最动人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的那天,我再次回望这片湿地。水草依旧碧绿,树木依旧葱茏,池塘里的水光依旧与洱海深情对望。我知道,我带走的不仅是肠胃里鱼汤,更是骨子里那份被湖风洗涤过的清凉,与记忆中那夜幕下简单而欢快的舞步。苍山为屏,洱海为席,苍山洱海这段避暑时光,已成了我旅居记忆中一颗温润的珍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