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隔涧有高邻",共同打造“墨耕笔樵之山人”。结果呢,八十年过去了。

湖学馆主

<p class="ql-block">费新我与陆俨少的交往源于共同隐居浙江德清上柏镇的经历。1935年,费新我得知陆俨少在当地隐居后,因隔涧相望的地缘优势,决定在此建屋定居,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陆俨少于1934年因战乱隐居德清上柏镇福庆坞,费新我得知后,在相邻位置购地建屋,形成“隔涧有高邻”的邻里关系。两人常相聚论艺,并计划共同打造“墨耕笔樵之山人”的隐居理想。</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爆发后,两人被迫中断联系。1946年陆俨少重返旧居时发现房屋已被毁,费新我亦因战乱未能重返上柏。这段经历成为两人晚年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陆俨少曾多次在画作中题跋追忆这段时光。</p> <p class="ql-block">费新我在自述中提到,与陆俨少的交往使其艺术创作受益匪浅。两人虽未完成共同隐居的计划,但通过书信、画作等保持了数十年联系,共同推动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