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乾宁四年(897年),开元寺发生火灾,858年-904年,重修开元寺。到了元代,开元寺内集合了佛教众多宗派,形成了“千人共住”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东塔</p><p class="ql-block">东塔名为“镇国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东侧。该塔建于唐咸通年间(860年-874年),初为九层木塔,东塔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被大火焚毁后在原址重建为砖塔,在南宋时期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东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至涥祐十年(1238年-1250年)。多次修建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反映了当时泉州经济的繁荣与实力。</p> <p class="ql-block">东西双塔:东塔“镇国塔”高48.27米,西塔“仁寿塔”高44.06米,为中国现存最高宋代石塔,采用“筏型基础”抗震设计,历经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东西二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东西塔宗教意味浓厚,塔身一共刻有160尊造像,须弥座上还有许多佛传图,动物、植物造型的雕刻造型丰富、生动有趣,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佛的崇拜和娴熟的雕刻技术。塔按照内部结构划分通常分为空心塔和实心塔两种,东西塔则属于前者。塔内结构比较复杂,内建有阶梯方便人攀登。随着东西双塔建成,塔身高度令人瞩目,发挥着传播教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西塔</p><p class="ql-block">西塔为“仁寿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西侧。建于南宋绍定、端平年间(1228-1236年),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通高 45.06米。</p> <p class="ql-block">塔身外壁每一层都交错浮雕着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理念。须弥座束腰处所雕刻的40 幅花卉鸟兽图,也与这一美好世界相契合。西塔第四层雕刻有印度佛教男性观音菩萨、唐僧、猴行者雕像。</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荣。</p> <p class="ql-block">1963年由妙莲法师创建,2012年在准提禅林重新布展,现为两进式闽南风格建筑群。藏有法师亲笔《华严经》手稿及1929年致丰子恺信札原件。</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p class="ql-block">藏经阁位于甘露戒坛后侧,[34] 原是法堂,建于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 年)毁于火灾,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僧人正映重建,但在元、明时期多次重修,在民国十四年(1925 年)被元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二层楼阁建筑,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戒贪壁</p><p class="ql-block">寺内有一幅名为“戒贪壁”的壁画,以独角兽形象呈现,象征“贪心不足吞太阳”的寓意,常被解读为对佛教戒贪思想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壁画承载着千年佛教文化,部分作品保留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艺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名紫云殿、百柱殿,是全寺的文体建筑,正面重檐中间有“桑莲法界”横额。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构架复杂,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以86根巨型石柱支撑,殿内24尊飞天乐伎木雕融合印度妙音鸟、希腊天使与中国飞天元素,展现多元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紫云</p><p class="ql-block">“紫云”源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寺时的传说:大雄宝殿开工时天降紫色祥云笼罩,被视为吉兆,故大殿得名“紫云大殿”。</p><p class="ql-block">紫云代表神圣与吉祥,体现佛教“佛国”意境,传说还导致大殿前庭院千年不长草,成为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作为千年古刹,融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建筑艺术与多元文化,带给游客震撼心灵的禅意体验和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