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闲扯文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u>文学体裁流变简介</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吴树成</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体裁,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更是个发展变化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最早的文学,是诗。时代是西周。代表作,是《诗经》,主要体裁是四言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周之后,是东周。</p><p class="ql-block">⛰楚辞。东周的文学,是《楚辞》,特点是“亦诗亦文”,有点像后来的《赋》。周朝之后,是秦朝。秦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在文学上并无建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之后,是汉朝。</p><p class="ql-block">⛰汉赋。汉代,《汉赋》兴起。汉赋的特点,是“亦文亦辞”。写作特点是“对仗、用典”,重形式。赋,也叫《骈体文》。(代表作家有杨雄、庾信、江淹等。)</p><p class="ql-block">⛰五言诗。汉代的诗在发展,由“诗经体”的四言诗发展到五言诗。被后人称为古体诗。五言诗大行其道,四言诗逐渐边缘化。(五言诗代表作家待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末,是三国。</p><p class="ql-block">⛰五言诗继续大行其道。(代表作家,有曹植等。曹植,被誉为“才高八斗”)四言诗体本已边缘化,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他专写四言诗,思想艺术水平极高,在华夏诗史上彪炳千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国之后,是晋、南北朝、隋朝。</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骈体文还在延续,越来越形式化,思想内容贫乏。</p><p class="ql-block">⛰七言诗。这一时期的五言诗发展到七言诗。但五言诗是主体,七言诗是附带。六言诗也有,但写作量很小,可忽略不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后是唐。</p><p class="ql-block">⛰《唐诗》空前辉煌!唐诗,是五言诗与七言诗并行,并且格律成熟!统一为“四句”或“八句”,四句的叫《绝句》(五字的叫“五绝”,七字的叫“七绝”),八句的叫《律诗》(五字的叫“五律”,七字的叫“七律”),章法上“起承转合”分明,律诗中间四句两两对仗。相对于未格律化的“古体诗”,格律化的诗又称《近体诗》。近体格律诗,写作量大,艺术性高!汉语诗,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等。)近体诗大展风华的同时,古体诗居次位。古体诗,俗称“古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唐代中期,另一新诗体叫做的《词》的,已萌芽。词,是格律诗的解放。所谓“词是诗的解放”,是说相对于格律诗每首的句数固定、每句的字数固定,词的句数可多可少,句子可长可短,灵活多变。词,又叫《长短句》。词,是讲《词牌》的。每个词牌的句数、字数,也是基本固定,不可乱来。相对于诗在格律形式上的刻板单调,词的格律体裁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作者写作时可以随便选!词,每个词牌不仅有文字声律上的《格律(平仄)谱》,还有统一的声乐上的《乐谱》。作者作词,必须按平仄谱来,所以作词叫“填词”。因为还有乐谱,词填好后,可以直接唱!填词,就是为了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唐代的散文,又是华夏散文的一座高峰。以韩愈为首的散文家,带头反对汉至六朝以来流行的骈体文的绮丽文风,恢复先秦的古朴文风,是为“古文运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代表作家:韩愈、柳宗元。)</p><p class="ql-block">⛰传奇。唐代中期,产生《传奇》故事,这是小说的雏形。唐后,是五代、两宋。 ⛰这一时期,是《词》的天下。《近体格律诗》居次位。《古风诗》再次。《辞》、《赋》,已经边缘化了,尽管应该还有人写,已非文坛主流。《传奇》故事则进一步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宋之后,是元朝。</p><p class="ql-block">⛰曲。元代的主体文学,是《曲》。曲,也叫《歌曲》。曲,又是词的解放。制曲,也是要讲格律平仄的,但平仄比较活泛,且允许添加衬字。曲,有《曲谱》,曲制完了,就给人唱,叫“唱曲”!格律诗词又边缘化了!古风诗,更边缘化了!《传奇》故事,继续发展。元后,是明朝。明代,仍然是曲占主流。</p><p class="ql-block"> ⛰戏曲。原先单篇独立的曲,后来演化成《戏曲》,由一节一节曲子词连缀,表现一场人物故事,搬上舞台用演员演唱,很有看头! </p><p class="ql-block"> ⛰舞台艺术。戏曲,叫舞台艺术,是~传奇(故事)、诗、词、曲、音乐(演员唱腔、乐器伴奏)、演员服饰、肢体动作、舞蹈、布景画面……多项一体的综合艺术。(代表作有《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牡丹亭》〔作者:汤显〕、《窦娥冤》〔作者:关汉卿〕等。)</p><p class="ql-block">⛰小说。《传奇》故事进一步发展,成为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二拍》,还有“三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后,是清朝。</p><p class="ql-block">⛰清朝的《小说》《戏曲》是主流。著名的《红楼梦》即作于清代中期〔作者:曹雪芹〕,与前三大古典名著合称“四大古典名著”。</p><p class="ql-block">⛰词,再度兴起。代表作是《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格律诗有,但不占主流。曲,边缘化了。清后,是民国。⛰小说。民国的小说鼎盛!(代表作家有: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等。)</p><p class="ql-block">⛰新诗。白话自由新诗兴起!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实是摹仿西方的诗,是“欧化诗”。新诗,没有格律,不讲字数,句子可长可短,管幅可长可短,可押韵可不押韵,很自由,没有所谓“体”,是“无体之体”。(代表作家有:徐志摩、闻一多……等。)旧体格律诗词有,但不占主流。民国时期的旧体诗界,有两个特例,一毛泽东,一聂绀弩。前者的诗大气磅礴震古铄今!后者的诗村言土语贴近生活。曲继续边缘化。</p><p class="ql-block">⛰话剧。小说故事搬上舞台,叫《话剧》,风行!民国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前卅年」与「后卌年」。⛰小说。前卅年,小说鼎盛!著名作家太多!尽管如此,小说的发展不可遏止!那个时候,是「纸刊的天下」,作品写完投稿,一旦被录用,有稿酬,名利双收!</p><p class="ql-block">⛰电影。50年代大量引进电影技术!国家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大量优秀影片。电影,内容是舞台话剧的泛化,视觉是「光电·影像」替代真人表演,成本低,社会适用面广!由小说故事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深受观众喜爱!“小说变成电影”,可以直接观看故事情节、人物场景啦!娱乐性翻了百倍!电视卖票,产生巨额票房价值!自1980年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改革开放!电视机引进,并逐渐普及。</p><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电影故事,在电视机上又发展成《电视连续剧》!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容量,远远大于一部电影!</p><p class="ql-block">⛰《电视小品剧》兴起!有了电视机,有了《电视连续剧》、《电视小品剧》,接上网线,在家就可以看电影。剧院票房电影逐步退出娱乐舞台。《电视小品剧》,短小精悍,较之长篇的《电视连续剧》更受欢迎!引进电脑、开通网络,并逐渐普及,市民在家,打开电脑,各种电影、电视剧、小品剧,随便看!1990~2010年代,这二十年间,碟片(光盘)、影碟机兴起,外出可以随身携带,拿影碟机看片子,很方便。2010年代以后,“U盘”、“磁卡”、“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兴起!光盘、影碟机,退出江湖。到了2010年代,有了手机微信!现代生活,节奏很快!饮食上,流行「快餐」!文化上,流行「快餐文化」!文字上——现代人,已经没有耐心去读一两千字的小说了!小说越长,读者越少!尽管如此,小说作为《正统文学》,其地位不可撼动!但这个地位,实际上虚化了!因为,现代人玩手机,看网络电影、电视连续剧、电视小品、手机视频,各种娱乐致死的短视频,这些都看不过来……哪有耐心去读纸刊小说?纸刊没有人订阅,没有销售市场!纸刊都是各级政府拿行政补贴来勉强支撑!很多时候,作者投稿被录用了,却收到编辑部的来信,要作者拿钱买版面!也就是说:作者投稿被录用了,非但拿不到稿费,反而自己要向收稿的刊物付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代,手机微信兴起。手机上应有尽有!现代短视频,大行其道!家里大屏幕电视机,很少有人看,闲置!人们也没有耐心去看超过5分钟的视频了!传统旧体诗——中国是诗的国度……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诗词爱好者纷纷成立诗社。诗社,有县级、市(地区)级、省级、国级。诗词组织的成立要向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申报,主要负责人仍是体制内的官员(有在职干部兼职的,有退休干部专职的),对于诗的创作主要原则精神,有管控,但管控很宽松。诗社、诗词楹联学会,是「半官方」的。传统旧体诗词,是一定要押韵的。历来最权威的韵是《佩文诗韵》(平水韵),还有《广韵》、《词林正韵》、《十三辙》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平水韵共分106个韵部,分韵太细,不该分开的分开了,该分开的又没分开,编排又无序,要查起来很费事!加之一千多年来,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押韵的,后来不押韵了。名言:“笔墨当随时代转。”现代人写传统格律诗,总还是要有“时代感接地气”为好!鉴于此,1960年代初,国朝文化部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对旧式「平水韵」进行整改,把原有的106个韵部合并为18个韵部,编成韵书,叫《诗韵新编》。按《诗韵新编》写诗,只要感觉是顺口的,她就是押韵的!根本不用担心出韵!加之韵是按拼音排序的,万一没把握,查韵书很便捷!鲁迅生前主张写诗:“押大致相近的韵。”《诗韵新编》达到了!小说、散文写作,归「作协」管。作协,是“作家协会”的简称,有国、省、市、区(县)四个级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散文、白话自由新诗,是现代文学的主流!</p><p class="ql-block">⛰传统格律诗词,入不入流?还真的不好说!但是,诗词爱好者相当多,写作量惊人,诗词精品也不少,但垃圾诗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