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妆

浩瀚花.摇篮纪

<p class="ql-block">“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下的名篇《时世妆》,它生动记录了元和时期唐朝的流行趋势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在这篇诗文中,我们可以一瞥1200多年前的大唐风情,穿越到那个繁荣但却透露不安的、隐藏了重重危机的中唐时期。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藩镇割据十分严重,人们的心中也十分不安。而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也让一些平民女子拥有了追求美的能力。当时一种叫做“啼眉”的陷妆开始盛行,由于这种装扮风格诡异且不符合中华自古以来的审美,很多当世的文人都开始批判这股潮流。然而,这似乎并没什么用处,这篇文章一出反而扩大了这种时世妆的影响,这种病态的审美甚至流行到了五代时期。</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国力强大,当时的人崇尚艳丽的色彩,男子多穿圆领袍,女子则多高髻襦裙。从街道到皇宫,一直都有着浓重的胡风元素。然而自从安史之乱后,人们的排胡情绪日益高涨,那些初唐和盛唐时期盛行的窄袖衫裙也逐渐过时,开始流行宽大衣摆的汉式。人们的发髻越来越高,面部越来越白净,反映到妆容面部就是各种稀奇古怪风格的流行。此时,这种“乌膏注唇、八字啼眉”的妆容开始流行起来,配上夸张的发髻和宽大的裙摆,行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宛如一个个女鬼一般。这些妆容服饰虽然很有个性,但却弥漫着不安的氛围。多名唐代的诗人都对这种不良风气进行了驳斥,号召大家追求服饰与妆容的自然之美。然而,社会的底层逻辑还是那样,就算是下再多的禁令也收效甚微。于是,人们还是流行这种颓丧的、被广大文人官僚呵斥的、与中华传统之美相抵触的妆容与服饰,一直到宋代,这种风气才彻底消失。</p> <p class="ql-block">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乱政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党派之争也越来越激烈。底层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层人们也十分焦虑。白居易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其带来的创伤却蔓延到了整个大唐王朝的下半场。这个时候的流行趋势反映在妆容上就必然是各种奇装异服以及倾颓妆造的流行。这本就是自然与社会的底层逻辑,任谁也无法改变。就如同生物会在死前把全部的养分用以繁殖以延续后代一样,美丽绝望又带着疯狂。并不是说那些穿宽袍大袖画陷妆的人不应该用这些妆造,但唐朝的衰落与颓靡也早就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人们打扮得越来越妖异,越来越古怪。这些阴间的装扮蔓延在整个唐朝的大街小巷,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不安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往后,这种妆造进一步发展,开始流行更加阴间且不详的血晕妆、高寰危鬓和太和险妆——这种妆容比白居易描写的元和时世妆更加恐怖和阴森,同时也更有个性——那时,整个唐朝到处都在流行这种颓靡且堕落的风格,反映到女子着装就是人们自主剃掉额头发际线竖起高髻,鬓角梳成三角状并以金钗装饰,尽显颓靡与奢侈。唐朝的国运不言而喻,果不其然,文宗朝仅仅60年后,唐朝的命脉就被黄巢摧毁,20年后又被朱温推翻。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各种政权更是一个接一个地粉墨登场,直到宋朝将这些小国全部消灭,才完成了基本上的安定。</p> <p class="ql-block">  中晚唐的风风云云,在女子的妆造上表现得可是淋漓尽致。她们固然有时代的悲剧,可她们仍有独立的思想。元和时世妆这一怪异的妆造之所以流行,本身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她们为了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自身命运的悲哀,不惜违背主流,用赭黄覆面,画八字啼眉。这种违背审美的妆造流行的底层密码正是时代的颓势,却因自己贵族的身份而必须维持的排场,她们不得不以华丽衣饰和宽大下摆来维持体面。她们那些华丽的金钗与发梳,掩盖不了藏在心底的悲哀,宽博飘逸的大袖,也擦干不了时代背后的血迹。</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贵族女性服饰日益华丽,宽博的裙摆代表着不事生产,战乱之下,经济崩溃,普通民众的生活可想而知。当他们看到贵族日常的生活排场以及女眷华丽精细的服饰,心里会怎么想?也许,王朝覆亡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就埋下并壮大,直到合适的时期便能破土并且掀翻整个建筑,时代的暗流不断涌动,王朝覆亡的脚步也不会随任何人而停留。</p> <p class="ql-block">  脱离民众的统治者自然是无法在那个宝座上停留太久,何况王朝积弊已久,正等待合适的时期爆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于,公元907年,唐朝落幕了。时代的风暴不停袭来,一切的一切,都飘散如烟。</p> <p class="ql-block">当时那不符华夏审美的时世妆和太和险妆,那些不事劳作的贵族女子,最后的命运又会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一切的结果都不得而知,我们也没必要因此批判古人,毕竟生产力摆在那里,何况王朝周期率至今也依旧是个无解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p><p class="ql-block">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时世妆》,无疑有着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透过这一千古名句,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风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