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长短波授时台是我国首个自主建设的陆基无线电授时系统,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该工程始建于1966年(代号"326工程"),短波授时台1970年试播、1981年正式运行,长波授时台1987年启用后将授时精度提升至微秒级。2019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其建设过程中凝聚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智慧,并培养出王正明、漆贯荣等核心技术团队。现承担"北京时间"发播任务,支撑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形成"临潼守时、蒲城授时"的分部格局。</p> <p class="ql-block">授时中心实行"临潼-蒲城"双基地管理模式</p><p class="ql-block">时频主控系统:位于西安临潼区国家授时中心本部。</p><p class="ql-block">授时发射系统:保留蒲城原址,计划建设新一代地基授时系统,与北斗导航形成天地协同时空体系。</p> <p class="ql-block">196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立项,代号"326工程",选址历经甘肃、陕西等多地考察,最终依据地质稳定性、战备需求及邻近中国大地原点(相距100千米)等条件选定蒲城。建设期间科研人员克服居住农户柴房、饮食匮乏等困难,实现设备国产化率100%。短波授时系统1970年12月首次试播,1981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长波授时系统1986年6月试运行,1987年正式发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