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5日,星期四,晨光微露,气温在7至23摄氏度之间,秋意清爽。行程已至第二十一天,清晨6:30准时启程,今日目的地是闻名遐迩的镜泊湖景区,午后将抵达敦化市安顿休憩。</p> <p class="ql-block">上午9:27,车行至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境内的G11鹤大高速,窗外山色渐浓,长白余脉如屏风展开,预示着一场自然与历史交织的旅程即将开启。</p> <p class="ql-block">9:30,我们抵达镜泊湖风景区。湖面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仿佛时间在此凝滞。这座高山堰塞湖静卧于群山怀抱之中,宛如大地遗落的一面明镜。</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乃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高山堰塞湖,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西南部,地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之上,湖面海拔351米,平均水深达40米,湖水澄澈幽深,蕴藏着千万年的地质秘密。</p> <p class="ql-block">早在千年前的唐代,生活于此的满族先民——靺鞨人称其为“忽汗海”;辽时名为“扑鷰水”,金代称“必尔腾湖”,至清初,宁古塔流人见湖水清澈如镜,照人须眉毕现,遂命名为“镜泊湖”,一名传世,意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我们选择乘坐观光车缓缓深入,沿途林木葱茏,湖光潋滟。若愿步行,亦可沿着湖岸缓步而行,一步一景,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全湖呈东北流向,至北湖头张家亮子北折而再向东北,湖水倾泻而下,注入瀑布深潭。此潭满语谓之“发库”,意为“海眼”,正是镜泊湖水汇入牡丹江的咽喉之地。此湖实为火山熔岩阻塞河道而成,乃大地剧烈运动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在湖的出口处,玄武岩构成陡峭崖壁,湖水奔涌而下,形成宽逾三十米、落差二十余米的壮丽瀑布,当地人称之为“吊水楼”。水声轰鸣,雾气升腾,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脉的支脉张广才岭蜿蜒湖畔,群峰起伏,最高处达930米(老黑山锯齿砬子),最低处仅353米(依湖水位标高),全境皆为山岳地貌,山湖相依,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形如柔美“S”形,南北总长约45公里,湖体长32.5公里,最宽处近6公里,北部最窄处仅约400米,平均宽度约2公里,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湖光潋滟,曲岸回环,宛若一条碧玉丝带镶嵌于林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大景区组成,总体规划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集山水之秀、地质之奇、人文之蕴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湖光山色为基调,融合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罕见地质奇观,更兼唐代渤海国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自然与文明在此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2006年,镜泊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亦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自然价值与文化地位,举世公认。</p> <p class="ql-block">大祚荣为粟末靺鞨首领,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后称渤海国。713年,唐玄宗遣使崔忻册封其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兼忽汗州都督,自此“渤海”之名正式确立,成为东北边疆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政权。</p> <p class="ql-block">长诗《红罗女》由王松林、傅英仁创作,1999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唐代渤海国历史为背景,取材于镜泊湖地区满族民间传说。诗中塑造了渔家女红罗女挺身而出、守护乡民、勇斗湖中黑鱼精的传奇形象,将地域文化与神话叙事融为一体,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细看脚下,道路皆以火山岩铺就,石色黝黑,质地坚硬,纹理粗犷,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远古火山喷发的记忆之上,诉说着大地深处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14:17,顺利入住敦化市韩食宾馆(敦化高铁店),房间面积25平米,未含早餐。虽简朴却整洁,为旅途提供一方宁静休憩之所。</p> <p class="ql-block">傍晚17:00,打车前往香兰石锅酱汤馆享用晚餐。这家餐馆曾在2023年留下美好印象,环境干净,味道醇厚,今日重访,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令人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敦化市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坐落于长白山西麓,地处延边西部。其前身为清代古城敖东城(亦称阿克敦),“敖东”为满语“鄂多哩”(额多力)之音转。县名“敦化”,取“以德治理”之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边疆治理的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