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隆重举行

百慕大

<p class="ql-block">  洮河水静静流淌,两岸的现代城市倒映在波光里,一边是绿树掩映的步道,一边是错落有致的高楼。我沿着河岸走着,风从水面吹来,带着一丝清凉,也带来了远处隐约的鼓乐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城正悄悄苏醒,为一场盛大的相逢做着准备。</p> <p class="ql-block">鼓点和着鞭炮声越来越近,空气中仿佛浮动着某种期待。我拐过一个弯,看见一面古朴的陶纹背景墙立在眼前,上面写着“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日期定格在2025年9月26日,地点指向临洮——那个被彩陶之光点亮的小城。人群已经开始聚集,孩子们踮着脚看舞台,老人们坐在树荫下低声谈论着往届的热闹。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节庆,更像是一次文明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彩陶故里 人文临洮”,这几个字像种子一样落进了风里,飘在每一条通往会场的小路上。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可人们脸上的笑意却像是才刚刚开始酝酿。我听见有人在说:“今年比往年都热闹。”也有人说:“这才是咱们自己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高大的拱门,红底黄字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暨商品交易会”。两侧的彩条随风轻摆,灯笼高挂,像是节日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打量着来往的笑脸。这道门,不只是活动的入口,更像是通往一段古老记忆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集市已是一片沸腾。红灯笼串串相连,横幅上写着“渝鼎商贸”“临洮好物”等字样,摊位整齐排列,像一条条流动的红色长龙。有人在买手工陶器,有人在尝刚出炉的油馃子,还有孩子举着糖葫芦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叫卖声、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最真实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一个摊位格外惹眼,红灯笼上写着金色的“福”字,蓝红相间的布幔垂落,像节日的裙裾。摊主是个中年女人,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笑着介绍她家祖传的陶艺手艺。她说:“马家窑的纹样,是我们祖辈留下的密码。”我点点头,忽然觉得,这些图案不只是装饰,更像是一封封写给未来的信。</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排红色塑料凳上摆满了陶瓷玩偶,憨态可掬,有的戴着小帽子,有的捧着陶罐。背景是绿树与帐篷,地毯铺得整整齐齐,像是为大地披上了节日的衣裳。几个孩子围在那里拍照,笑声清脆得像风铃。</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孩子们的乐园。米奇、哆啦A梦、小熊维尼排排坐,全都穿上了临洮特色的彩陶纹样T恤。这些卡通角色仿佛也被这片土地的文化浸染了,变得既熟悉又新鲜。一个男孩抱着哆啦A梦不肯撒手,妈妈笑着说:“就当是带个‘文化使者’回家。”</p> <p class="ql-block">又一座拱门出现在眼前,和入口那座遥相呼应。红色卡车停在一旁,篷布上印着赞助商的名字,生活与庆典就这样自然地交融。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们拎着袋子满载而归。远处高楼林立,近处人声鼎沸,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没有界限,只有共生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WELCOME”和“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并列写着,彩色拱门下,黄帐篷一字排开。有人在调试音响,有人在布置展台,一切井然有序,却又充满跃动的生命力。2025年,这个年份被郑重写下,仿佛在说:这一刻,值得被记住。</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黄帐篷与红灯笼点缀在绿意之间,旗帜随风招展,人群穿梭不息。我坐在一张长椅上歇脚,看一位老人用手机拍下整个会场,他喃喃道:“我孙子说要直播,得拍清楚点。”原来,传承不只是手艺,也是镜头里的每一帧画面。</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是一组巨大的彩陶雕塑,黑红米三色的纹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何图案层层叠叠,像是远古的密码被重新唤醒。它们静静立在空地上,周围是灯笼与帐篷,远处是山丘与天空。我绕着它们走了一圈,仿佛听见了五千年前窑火噼啪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一座土黄色的建筑静静矗立,像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门前花坛开得正盛,红黄紫粉,争奇斗艳。展板上讲述着马家窑的发现史,一位游客指着图说:“原来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曾埋藏着这么多故事。”是啊,有些文明从未远去,只是等待被重新看见。</p> <p class="ql-block">花坛依旧绚烂,展板依旧沉默,可我知道,它们讲述的每一个字都在人心中激起了涟漪。一位小女孩蹲在花前,轻轻摸了摸花瓣,又抬头看那座建筑,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认真。或许,文化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种进了下一代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河蜿蜒而过,两岸红花盛放,护栏洁白如新。蓝色巴士和白色房车停在一旁,像是从远方赶来赴约的旅人。旗帜在风中飘扬,山丘静静守护,阳光洒在每一张笑脸上。这里不只是临洮,更像是一个被节日温柔包裹的梦。</p> <p class="ql-block">黄帐篷整齐排列,红灯笼高挂,远处是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中央立着一个巨大的陶罐雕塑,上面绘满古老纹样,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人们从它身边走过,有人拍照,有人驻足凝视,仿佛在与历史对望。</p> <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几个大字在橙色墙面上格外醒目。门前花海如潮,黄红交织,几位行人缓步走过,像是走进一幅画里。宣传旗在风中轻舞,远处山丘静默,这一刻,庄严与诗意并存。</p> <p class="ql-block">一片橙色花海铺展到天际,背后是现代建筑的轮廓。行人漫步其间,仿佛行走在时间的交界处——一边是古老文明的余温,一边是城市发展的脉搏。我站在花海边缘,忽然觉得,临洮的美,正在于这种从容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转眼又是一片红色花海,密集的花朵如火焰般燃烧在大地上。灯笼与旗帜点缀其间,远处高楼若隐若现。阳光洒下,整片土地都亮了起来。这红,是节日的喜庆,也是文化的底色,热烈而深沉。</p> <p class="ql-block">仿木质地板铺就的活动区干净整洁,红装饰与黄帐篷相映成趣。人们在帐篷下交谈、参观,远处山峦起伏,白云悠悠。这里没有喧嚣的浮躁,只有有序的热闹,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民谣,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小河依旧清澈,白栏杆映着红花与彩旗。一边是现代建筑的简洁线条,一边是山丘绿树的自然画卷。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无数细碎的陶片在闪烁。这座城,正以它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过去与未来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花坛前,一群穿红衣的人正在排练,动作整齐,笑容灿烂。他们身后,汽车与巴士静静等候,山坡上的设备默默运转。阳光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鲜活——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此刻正在跳动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山丘背景下,人群聚集,橙色装饰物造型独特,像从远古走来的图腾。旗帜飘扬,笑声不断,整幅画面明亮而欢快。我站在人群中,忽然觉得,我们不是在“举办”文化节,而是在“活”着它。</p> <p class="ql-block">舞台已搭好,橙色遮阳篷下,音响与灯光准备就绪。黄墙上的横幅写着活动名称,红椅子整齐排列,等待着第一声掌声响起。工作人员忙碌穿梭,像在编织一场盛大的梦。</p> <p class="ql-block">市委领导宣布:“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正式启幕。”麦克风将他的声音传向四方,那一刻,风都安静了。五千年的陶声,仿佛在这一刻重新响起。</p> <p class="ql-block">签约仪式在室内举行,红底白字的背景庄重醒目。几位代表手持文件,郑重落笔,闪光灯此起彼伏。台下掌声雷动,有人举起手机录像,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文化,也在签下属于它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