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西藏之旅

金哥

<p class="ql-block">西藏,这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曾让人因那片纯净无瑕的蓝天而泪流满面。唯有亲临其境,方能领略何谓真正的碧空如洗,云卷云舒。这里,是人间仙境的真实写照,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肃穆与圣洁的气息,每一片云朵都承载着神圣与执着的故事,每一缕清风都传递着祥和与宁静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终于站上了米拉山口,寒风夹着细雪扑在脸上,却没人愿意躲进衣领。远处“米拉山口”的石碑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无数旅人在此刻下欢笑与豪情。我们举着那面写着“葫芦岛户外旅游”的红旗,笑得像个孩子。雪花落在镜头前,像是天空撒下的祝福——这一程,不只是抵达海拔,更是贴近了心跳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出发那天,西宁站前阳光正好。她站在广场中央,蓝外套被风轻轻鼓动,笑容明亮得像是能驱散高原的寒意。车站上方“西宁站”三个红字在晴空下格外醒目,人群来来往往,拖着行李、背着相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一种情绪:期待。这座城市,是通往雪域的门户,也是梦想启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列车还未进站,电子屏跳动着时间与车次。有人靠在柱边刷手机,有人踮脚张望铁轨尽头。她忽然转过身,冲我比了个“V”,笑意从眼底溢出来。那一刻,仿佛不是在等一列火车,而是在等待一场命运的交接——下一程,就要踏入那片传说中的净土了。</p> <p class="ql-block">列车缓缓进站,车门打开的瞬间,大家不约而同地靠近车厢合影。没有刻意的站位,也没有导演的口令,只是自然而然地并肩而立,笑容坦荡。这趟旅程,从这一刻正式开始。车轮将带我们穿越草原、翻越雪山,而此刻的轻松与雀跃,早已预示了前方所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前的石碑静静矗立,刻着“塔尔寺”三个大字,像一道通往信仰的门。我们站在它面前,身后是洁白的佛塔与红墙金顶的殿宇,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庄严又温柔。一位游客牵着孩子的手走过,车影在远处缓缓移动,古老与现代就这样悄然共存。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连呼吸都变得虔诚。</p> <p class="ql-block">那天阳光洒在一座藏式庙宇前,屋檐飞翘,彩绘斑斓。我们三人站在门前,粉色、蓝、蓝的外套像三朵开在高原的花。我举起手比了个“V”,笑声惊飞了檐角的一只鸟。身后游客穿梭,香火袅袅,整座寺庙像是从经文里走出来的梦境,而我们,正成了梦中的一帧。</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白塔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金色塔顶映着天色,像是把太阳戴在了头上。我们四人靠在黄围栏前合影,彩色的衣裳与红墙金饰相映成趣。远处山丘起伏,树影婆娑,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酥油茶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圣地,不只是风景,更是人心中那份被唤醒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排洁白的佛塔静静伫立,塔身绘着彩纹,顶上金饰在阳光下闪烁。我们站在塔前,身后是寺庙的轮廓与远山的剪影。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杂质,就像这片土地给人的感觉——纯粹得让人想流泪。有人轻声说:“真希望时间停在这一刻。”我点点头,没说话,只把镜头对准了他们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按下快门时,天色已有些阴沉,但我们的笑容一点没减。塔尔寺的红墙在灰云下依然耀眼,香客来往,经幡轻扬。我们穿着亮色的外套,像五颗跳动的音符,落在这片沉静的乐章里。高原的风有点冷,可心是热的——因为同行的人,因为眼前的景,更因为这一路走来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那座红墙金顶的藏式建筑巍然矗立,屋檐下雕刻繁复,阳光照在彩绘上,像是给整座庙宇镀了一层光。我站在门前,看着一位旅人仰头凝望,神情专注。那一刻,我不知他在想什么,但我知道,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点什么——也许是答案,也许,只是一个安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寺庙前,烟雾从香炉中袅袅升起,像一缕缕未说出口的祈愿。我们四人站在一起,厚外套裹得严实,笑容却藏不住。有人做了个搞怪手势,逗得大家笑出声来。信仰是庄严的,但我们的旅程,却可以带着轻松与温度——毕竟,真正的朝圣,也该允许笑声回荡在风中。</p> <p class="ql-block">又一座宏伟的寺庙前,我们再次停下脚步。红墙金瓦在雪后格外夺目,屋脊上的法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家穿着冬衣,摆出各种姿势,有人比心,有人跳跃。镜头里的我们,像一群闯入神域的孩子,莽撞却真诚。而寺庙静静看着这一切,仿佛也在微笑。</p> <p class="ql-block">两位朋友站在一座彩绘佛塔前,双手高举,做出可爱的姿势。塔身洁白,顶上金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神明悄悄撒下的星光。她们的笑声在石板路上回荡,连经幡都跟着轻轻摇晃。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信仰与欢乐并不冲突——在这片土地上,虔诚也可以是明亮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石拱门,龙纹在石柱上盘绕,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古建筑的影子落在石板路上,斑驳而深邃。我停下脚步,抬头看那随风舞动的五色布条,上面写满经文,随风诵念。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文化在呼吸,历史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经筒前,轻轻转动其中一个,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彩色的衣裳在风中轻扬,背景是红柱金饰的殿宇。经筒缓缓转动,像是把心愿送向天空。我不敢打扰,只静静看着。那一刻,她不是游客,而是一个与信仰对话的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前,我们三人再次合影。黄栏杆上雕着花纹,身后是两座色彩鲜艳的佛塔,红与黄在蓝天映衬下格外耀眼。左边她穿格子裙,中间他穿蓝夹克,我站在最右,风吹起外套的一角。快门按下,笑容定格——这张照片,后来被我设成了手机壁纸。</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旁,一位穿虎纹卫衣的朋友笑着比了个手势,另一位裹着橙色长外套,帽子遮住半张脸。背景是红墙金顶的寺庙,在阴天里依然气势非凡。她们的笑容像火苗,点燃了这个微冷的午后。我按下快门,心想:这才是旅行最美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一排转经筒前,指尖轻轻触碰其中一个,神情专注。红柱黄饰的殿宇在身后静静伫立,阳光斜照进来,给铜筒镀上一层暖光。他没有说话,只是缓缓推动经筒,一圈,又一圈。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风中的经文,低回,悠长。</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塔尔寺前,对着镜头比出胜利的手势,黑色外套衬得她利落又精神。身后寺庙的蓝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光,彩绘屋檐像在微笑。游客来来往往,香火不断,而她的笑容,成了我记忆中最鲜活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寺庙前,双手合十,闭目片刻。蓝外套在风中微微鼓动,背景是红墙金顶的藏式建筑,庄严而肃穆。我不知道他在祈什么,但那一刻,我忽然也想合十,为这一路的平安,为这片土地的纯净,为所有未曾说出口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一座大殿前,几位游客缓缓走过,彩绘墙壁在阳光下泛着古旧的光。天空湛蓝,风轻云淡,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我站在廊下,看着他们背影渐远,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不在于走了多远,而在于是否真正看见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在塔尔寺的庭院里,我们又一次聚在一起合影。有人比心,有人高举双手,笑声在红墙间回荡。蓝天之下,那抹红色的庄严与我们的彩色外套奇妙地融合。</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主持建造,最初为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经元、明、清历代扩建形成现今规模,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和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于2000年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631年,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最初是为了庆祝与唐王朝联姻、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宫殿。吐蕃王国解体后,布达拉宫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决定重建布达拉宫,并在之后不断扩建,逐渐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实际只有9层,外观13层是设计上的巧妙处理)。它是一座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建筑主体工程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则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在历史上,哲蚌寺曾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寺院之一,对藏传佛教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哲蚌寺规模宏大,白色的建筑群依山而建,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座巨大的米堆,因此得名"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寺内有大量的佛殿、经堂、僧舍等建筑,其中措钦大殿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雄伟壮观,可容纳数千名僧人诵经礼佛。</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p> <p class="ql-block">林芝 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美誉,总面积1148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贯穿全境,形成世界最深峡谷﹣﹣雅鲁藏布大峽谷。境内森林覆盖率47.6%,拥有中国最大原始林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区域之一。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最深峡谷)、南迦巴瓦峰(中国最美山峰)、巴松措(西藏首个5A级自然景区)、鲁朗林海。太昭古城、千年古堡群、易贡将军楼等历史遗迹,以及每年3-4月举办的林芝桃花节,吸引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林芝桃花节始于2002年,一年一度,是林芝地区发展旅游的一张大名片。林芝地区号称西藏江南。截至2025年,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桃花旅游文化节,林芝地区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光核桃树体高大,寿命可达千余年。林芝地区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很多地方山脚桃花盛开,山上则是雪峰,独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藏语意为 碧玉湖",也被称为"天鹅池"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和浪卡子县境内,形成于约亿年前冰川泥石流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封闭性内陆湖泊。湖岸曲折蜿蜒。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达70米,海拔4441米</p> <p class="ql-block">纳木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中部,地处北纬3030'至3035'、东经9016'至91°03'之间,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61平方公里,最深处超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现为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其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断陷构造作用,湖盆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显著,现存古湖岸线最高距湖面约80余米,湖水主要依赖冰川融水和降水补给。湖区南倚念青唐古拉山脉,北接藏北高原。</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更新于2025年9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