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旧县乡风情

dp原野

<p class="ql-block">  旧县乡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北部,地处东平湖畔、黄河之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兼具山水灵韵与人文厚重。</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底蕴与文化印记</p><p class="ql-block"> 1. 千年石刻与宗教遗存</p><p class="ql-block"> - 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茅峪内南北摩崖上,刻于南北朝时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齐河清三年(564年),</span>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摩崖面积约1400平方米,内容为佛经、佛名、题记等,共计22处,其中,北壁16处为安道一署名刻制,南壁6处为印度高僧法洪署名刻制。书写风格是隶中带楷,兼有隶书、楷书和篆书三种书体,古朴端庄,以佛经等佛教题材为内容,是中国最早的摩崖刻经。洪顶山摩崖所刻佛名有“大山岩佛”“大空王佛”“高山佛”“安王佛”“式佛”“维卫佛”“毗世佛”“南无舍牟尼佛”“观世音佛”“大势至佛”“释迎牟尼佛”“具足千万光相佛”“安乐佛”等。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空王佛”四字高达11.3米,宽3米,其中“佛”字高4.25米,宽3米多,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span>还有其他内容的刻字达20余篇。镌刻佛经文主要有4片,大致分南北两部分,计约10余篇,主要刻有《文殊般若波罗蜜经》《仁王经》《摩诃衍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某些篇章。</p><p class="ql-block"> - 铧山石刻造像(明万历年间)藏于朝阳洞内,白衣观音与护法韦驮造像细腻逼真,洞壁明清碑刻记录着昔日香火盛景。铧山(海拔178米)作为民间信仰圣地,融合道教碧霞元君与“沉香救母”传说,形成独特的“华山老奶奶”崇拜,每年农历三月三庙会吸引数万人祈福,市集绵延2公里,涵盖神戏、杂耍等传统项目。 </p><p class="ql-block"> 2.西楚霸王葬旧县</p><p class="ql-block"> 霸王墓位于旧县乡旧县三村。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死后,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刘邦为招降鲁地,持项羽头示鲁,后以鲁公礼葬项之谷城,谷城即如今的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墓地现状:墓区原占地60余亩,土冢高10余米,直径300余米。但在“文革”期间,石碑被毁,坟被铲平,神道前的碑刻、汉柏等也大多被毁掉。如今,墓前仅存一方清代宋思仁所刊的残碑,碑文为行楷阴刻,有宋代瘦金体风韵,依稀可辨“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等字样。</p><p class="ql-block"> 3.国宝张迁碑的出土地</p><p class="ql-block"> 书法珍品《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立于汉代谷城县(今旧县乡旧县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谷城故吏韦萌等人为追念张迁(曾任谷城长和荡阴令)的政绩而刻。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张骞的功绩,并涉及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等历史事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span>明代初年,当地农民犁地时发现此碑,出土时碑体深埋土中,碑文完好,碑首浮雕龙凤及人物,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结体介于篆隶之间,古朴典雅。碑阳隶书15行,每行42字,共567字;碑阴刻有题名三列,上二列各19行,下列3行,计41人 。該碑出土后即被移至东平州学明伦堂,历经战乱与迁徙,1956年迁至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保护,1965年最终移至泰安岱庙碑廊,现为国家一级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县乡不仅是《张迁碑》的地理原点,更是其历史价值与艺术精神的孕育土壤。从东汉谷城县的立碑纪事,到明代旧县村的重见天日,再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保护传承,《张迁碑》的千年流转始终与旧县乡的历史脉搏紧密相连。如今,它既是旧县乡文化自信的象征,也是连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桥梁,持续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 4. 戏曲之乡的活态传承</p><p class="ql-block"> 旧县乡是中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源地,唱腔兼具北曲豪放与南戏婉约,2022年已申报市级非遗。农民传承人贾元东开设培训班,学员年龄最大82岁,通过口传心授延续这一千年声腔。此外,兴达梆子剧团将方言与现代元素融入表演,线上直播吸引年轻观众,实现传统戏曲的创新。</p><p class="ql-block"> 5. 红色记忆与时代符号</p><p class="ql-block"> 屯村铺主席像台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两面绘制毛泽东不同时期经典画像,庄严肃穆,成为当地红色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二、自然奇观与生态魅力</p><p class="ql-block"> 1. 山水交融的诗意画卷</p><p class="ql-block"> 洪顶山以“大空王佛”摩崖刻经闻名,雨中云雾缭绕如仙境,茅峪泉溪流潺潺,适合亲子登山探秘 。青龙山崖居部落隐匿山巅,先秦时期的石屋与栈道保存完好,四季景色各异,春可赏花、夏宜避暑。</p><p class="ql-block"> 2. 黄河生态修复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姜沟山曾因采矿伤痕累累,2023年启动生态修复后,变身黄河文化广场:废弃石料砌成“几”字形景观墙,雕刻黄河流域图;山顶观景台可俯瞰“黄河入鲁第一湾”与“三水交汇”(黄河、长江、大汶河)的壮阔奇观。未来计划引入房车露营基地与低空停机坪,打造沿黄文旅新地标 。</p><p class="ql-block"> 3. 东平湖畔的渔耕风情</p><p class="ql-block"> 乡域内小清河连通东平湖,沿岸芦苇摇曳,渔民延续传统捕捞方式。游客可乘船游湖,品尝刚出水的鲤鱼、麻鸭蛋,感受“八百里水泊”的遗韵 。</p><p class="ql-block"> 三、民俗节庆与生活美学</p><p class="ql-block"> 1. 庙会里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铧山三月三庙会集祭祀、商贸、娱乐于一体,除传统祈福仪式外,还能品尝东平粥、糟鱼等地道小吃,选购柳编、剪纸等手工艺品。正月十六“爬桥节”则有登高祈福、走百病等习俗,万人空巷。</p><p class="ql-block"> 2. 非遗技艺与美食密码</p><p class="ql-block"> 旧县粉条以传统工艺制作,久煮不糊,被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此外,东平粥(小米与黄豆熬制)、荷叶鸡、九品贡酵素煎饼等美食,既承载乡愁,也成为游客伴手礼首选 。</p><p class="ql-block"> 3.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 时代新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评“泰安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集阅读、展览、戏曲演出于一体,成为村民精神家园。各村文化广场常态化举办广场舞比赛、电影放映等活动,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p><p class="ql-block"> 四、舌尖盛宴与乡土风味</p><p class="ql-block"> - 粉条盛宴:地瓜淀粉加工是支柱产业,四大企业年产粉条1.8亿斤,衍生出粉皮、粉丝等系列产品,远销日韩 。</p><p class="ql-block"> - 湖鲜珍味:东平湖麻鸭蛋腌制后蛋黄流油,糟鱼采用古法卤制,鱼骨酥软可食,是宴席必备。</p><p class="ql-block"> - 山野珍馐:槐花宴、手剥笋、百花蜜等农产品,依托生态种植成为“网红”伴手礼 。</p><p class="ql-block"> 东平旧县乡以其“山奇、水秀、史悠、俗浓”的特质,成为黄河文化与水浒文化的交汇点。无论是探访千年石刻、参与民俗盛会,还是漫步湖畔、品尝渔家风味,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时光的沉淀与生活的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