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了父亲新中国成立前与19个股东开设的一个米面加工、酿酒的前店后厂的作坊“义聚隆”在1952年3月从“福聚兴”商号购货的发票,发票背面粘贴了代表完税的“印花”。发票上的文字是当时社会上通行标准。如商品名称是“小麦”,计量单位是“石”(音dàn,粮食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结算单位为人民币“万元”,完税印章是“察哈尔省税务局”。</p> <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出生于1954年,但对这些常识略知一二。因涉及父亲所在过的原商号(1955年公私合营为涿鹿县粮油加工厂),我感到很亲切,于是就拍下来发在了家庭微信群里。80后的侄子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虽然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又是高级工程师,但对这些却知之不多,于是就在群里询问。还是1935年出生的大哥知识渊博,对侄子提出的问题逐一做了解释,不仅使侄子学到了知识,群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很受益。</p> <p class="ql-block"> 侄子问:1952年察哈尔税务局?</p><p class="ql-block"> 大哥答:当时张家口归察哈尔省,而且省会就设在张家口市。</p> <p class="ql-block"> 侄子问:这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大哥答:小麦二拾担(石字加右上一点)单价一万九千三百总价:三百八拾陸万元。I(1)川(3)丄(6)夕(9)其他数字没法在微信上写。</p> <p class="ql-block"> 侄子问:一万九千三十还是一万九千三百?看字形像0。</p><p class="ql-block"> 大哥答:那是一万九千三百、百用(0)来表示、它的20倍(二十石、)三百的二十倍就是六万了。总金额的三百八拾陸万的三百下也是用(0)表示的。这种数字十就是用(十)表示的。只是这种符号在手机里不能正确书写只是象形而已!</p> <p class="ql-block"> 侄子问:还有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大哥答:万元。</p> <p class="ql-block"> 对此,我想说,1952年虽然过去了73年,但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词语因时过境迁,当我们遇到过去的资料,一定要弄懂当时的情况和习俗,不然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一是看不懂,二是要闹笑话。</p><p class="ql-block"> 别看小小的一张发票,却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一是察哈尔省。民国二年(1913年),以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治所设在直隶省张北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置为省,省会驻万全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万全县县城置张垣市,省会改为张垣,在今张家口市桥西区。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东境。1949年大同市为察哈尔省辖市。 1952年大同市划归山西省。1952年11月15日,鉴于察哈尔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物产匮乏,经原察哈尔省军区司令员王平将军的提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雁北专区、大同市及察南专区的天镇县划归山西省,察北、察南16县改为张家口专区,连同张家口市、宣化市,都归属河北省管辖。从此,结束了察哈尔行政区划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二是当时粮食计量单位为“石”(石、斗、升均为容积单位,因各种粮食单位密度不同,所以重量也不同。一般以小米为例,一石为120市斤,而谷子则为100斤)。当时张家口坝下地区(其他地方不清楚)城乡居民房屋、土地交易一律以小米为单位。教师、医生、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也是以小米为单位。计算重量的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p> <p class="ql-block"> 三是当时人民币以“万元”为单位,一万元相当于后来的一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