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子的美篇

达子

<p class="ql-block">2025 05 01 子龙秘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子龙秘境 位于四川省 康定市 金汤镇</p><p class="ql-block">捧塔乡的解放一村 是进山前的一个村落。</p><p class="ql-block"> 一条集原始森林、雪山、海子,溪流,瀑布 草甸,等元素为一体的徒步 环 线,全长约50公里,累计爬升约3000米,最高海拔子龙垭口4805米。是一条常见的四天三夜徒步路线(野牛沟最美)</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5月1日</p><p class="ql-block">早上6:30包车前往→解放一村,路上全程约330公里(必须提前出发,出成都的高速,在节假日一定会堵车,多少次出川的经验:导航:金汤镇)耗时约6:30小时。</p><p class="ql-block">这区域 属于嘉绒部族 原明正土司辖区,1956年被划入族藏,是汉藏交融的前哨,推荐一本书→雀丹《嘉绒藏族史》</p><p class="ql-block">台湾藏学者:王明珂,也有论文说明:由于地理结构,生存环境,与社会结构深度绑定:导致这里人群,以“沟”(河谷流域的村寨为单元)形成多高低 层次 族群的认同→活在沟里人群互相贬损,一截骂一截”,就是说→资源竞争驱动→山高谷深,耕地、水源等资源有限,大族 或 文明程度更高的人群,他们生活在平地,并且不断地把原住民 或 弱势群体 赶去半山→山上 或 资源更苦 更枯竭的地方。(藏边山区:康区+安多地区,等等,千百年的传统,自新中国成立己来,百万农奴大解放,新政权新生命力大有改观的同时,陋习残渣依然存在,这就是解放一村的生存状况)</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进山的最后一个村落,村长=部落酋长 或 部落头人 刘永刚 13568691115 一个开明的有担当的基层干部。他组织村民 有序地展开各种活动:吃饭 住宿 车辆 运输 马帮 安全防范 救援。♥不允许村民各自为战,统一调配车辆(排队 轮流出车),只要本村的人,有车的 有驾驶证,有技能的,都可以加入,依次排队带客,连他自己的亲弟弟都一视同仁。♥住宿到藏家的人 有任何问题均可向他投诉,咨询。</p> <p class="ql-block">  村口→刚刚新建的一栋大板房,现场办公,人员进山登记,大的饭堂及小卖部。广场上有100多号来自各地的背包客,在等待运输。</p><p class="ql-block">村寨的一些老人或小孩👶🏻都聚集在广场上看热闹,家里壮劳力要不是去上山挖虫草,就是在车队里搞运输。</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一个残疾人(瘸了一条腿的,用二个大框子在大棚里卖饮料,这可是村里的照顾 给予,为村长点赞)</p><p class="ql-block">我们吃罢中饭,办理了防火手续,并缴纳进山转运费,垃圾费后, 整理装备并补充物资后,13:20 上车出发 → 越野车或匹卡车,有35公里的山间水泥路</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水匝站附近左转上土路,有专门的会车点的机耕路。在14:00的时候(30+分钟车程),牧童下车 开了一道铁门,20分钟后又开了一道铁门,再走就是路书上的→养猪场★现在村里统一: 不在 养猪场下客,要下也可以,和到红房子 同价 (约有4公里左右),一部车,挤挤 座4-5人。</p> <p class="ql-block">14:30红房子=漆成红色的板房=徒步起点</p><p class="ql-block">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条是走木桥过河,原始森林2公里左右。另一条是沿着机耕道继续上行。</p> <p class="ql-block">过桥,进入原始森林,植被茂盛,脚下的草甸,抬头的云杉,身徬的灌木丛,由于湿地生态,诸多树木🌲东倒西歪,参差不齐,更有诸多砍伐现象,地上遗存一个个粗大的木桩,一颗颗倒在滩涂地的 云杉,枯朽腐烂,真是暴岑天物,这么多这么大的高寒植物 要百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可以长成,饱经沧桑,历经风雨。不知道珍惜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用树木砍伐成的门框。中间可以插许多条杠杠,防止牛的进出不走失</p> <p class="ql-block">约2.5小时 走出森林</p><p class="ql-block">到机耕道上是下午5点</p><p class="ql-block">约3公里后机耕道 被水冲毁的路段,遇到有人空手下来取水,问答得知,上面就是3800的营地,可以在这里带水上去。</p> <p class="ql-block">  18:30我们商量就在这里露营🏕️,机耕路上,坡地,草甸,灌木丛里,均有人在扎帐,营地大概有大几十顶帐篷(个人觉得勉强凑合,前面4公里左右的4200营地就好,要走2个小时)</p><p class="ql-block">我们周围是一群重庆20-30号人大队伍</p> <p class="ql-block">晚餐:牧童用高压锅煮饭,我炒了一锅:腊肉+洋葱+青椒炒蛋🥚,娃娃菜+黄花菜弄点汤。</p><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同行的三个美女都不吃:她们都是山西人,吃面食的,吃不惯米饭。</p> <p class="ql-block"> 5月2日,第二天</p><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4200营地-子龙垭口4800-长海子营4500,全程约8公里,爬升约1000米,雪线(数据看起来=轻松简单)</p><p class="ql-block">早上6点起床,饭后8:30出发,也是营地的最后一个拔营的,却也发现傍边的一个重庆人的外帐挂在灌木丛上,忘了带走。这个马大哈 → 一个三峰的白色双人外帐,我卷起来塞包里,等到了下一个营地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沿着机耕道,缓坡慢行,一个小时后9:30左右,有个连续<span>弯</span>,我直接 拉直线往上穿😊,可少走好些路。</p><p class="ql-block">期间遇到 郑州羊溪 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上得坡来,便是4000的海拔了,路面有了薄雪,却也没不过鞋面</p><p class="ql-block">穿了一段爬升较大的坡后,路上的雪越来越深了,也不时的有人往回走??? 说是走不了的,有高反下撤的……</p> <p class="ql-block">  10:40 我在4200营地 遇到 女神=郑州的羊溪🌹 得知她们昨天也是在3800营地,比我们早些出发,由于雪厚,辨不清路面,她决定不走了,在此集结队伍,等明天早上 冰冻 严实 雪面硬化再走。她们有5个人在前面2_3公里的位置。</p><p class="ql-block">有更多的队伍下撤:机耕道没有了,由于雪面的生成,只得后人踩前人的脚印👣走,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这里的地势,雪覆盖后就没有路,50度左右的坡面上/ 雪随风势往上翻滚,贴在山体上,坡面的积雪就深不可测,想开路就万般的艰难,分分钟过膝,过腰,才拔出脚,又陷进去,如此反复,好比是以拳击水,分分钟化消你的脚🦶力。</p><p class="ql-block">我们集结在一起,商量怎么走? 现在时间也早,太阳🌞正酣,离目的营地也就3-4公里左右,就一致决定继续往前走,这种路段也不必等人同走♥路线一致,干✔</p> <p class="ql-block">  越来越多的人在下撤,我不停地打听 不停地问 : 那群重庆人在哪里,他们的帐还在我身上,这么大的雪 他们晚上怎么过 ? 终于 终于听到一伙子人操大嗓门的重庆话,他们集体下撤,我拉住他们问,你们谁丢了帐篷 ? 都说没有。→我看到那个丢帐篷的人(昨天晚上和我帐篷靠得近,他和一个女的合一个帐篷),我拉着他问,他还说没有丢,我再三说明,他就问什么颜色的,什么牌子的,我一一作答,他才若有所思,憨憨地接过。我打断他说: 不要谢我,把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你最好的谢意!</p><p class="ql-block">如负重卸,人也感觉轻松了,精神+物理的,毕竟那帐篷还有个1-2斤重</p> <p class="ql-block">  看前行的 寥寥无几的几个子人,在遥远的垭口处,一片白茫茫的雪山上 有几个黑影 稀稀拉拉的 都连不成一条线。</p><p class="ql-block">回头看不到几个人,4200的营地,羊溪一群人围着一个大大的平坦的雪地里,一条溪流蜿蜒曲折,好比是一条黑色的带子绕在她们身傍。</p><p class="ql-block">记不起摔了多少跤,又多少次从雪窝子里拔出脚了,多少次累卧在山地上。踩着前人的脚印走,感恩那些开拓者,也由于走的人多,脚印👣越走越大,坑🕳️越大,也越来越深,崴进雪🕳️的次数就多。</p><p class="ql-block">头上的太阳正盛,雪也被烤的软糯,都承受不起我的喘息声。我身后是 点点🌹 不言🌹</p> <p class="ql-block">  在4600的雪坡,一队年轻的恋人模样,座在雪里面,那女孩👧🏻累的在哭,那男孩👦🏻子,已经背负了许多物质(应该是那女孩儿的)伏在她身边抚慰着,我喊声 加油 坚强,马上就到了,不到一公里了。</p><p class="ql-block">左←边的雪地里,相对平坦一点点,有5个人在扎帐篷,应该是 羊溪的前队,风大 超过10米是听不到的。</p><p class="ql-block">我也有好几次 座在雪里歇歇气,雪好比是绊马索→又像化骨绵绵掌,将我气力化于无形,拖扯着我的脚🦶 迈不动腿🦵</p><p class="ql-block">点点🌹超过了我,一个坚强的女人。不言🌹超过了我,一个户外前辈,她回身帮我拍了许多照片+视频,帮我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16:30上了垭口,400+的海拔提升,3公里的路,爬了5个多小时→_→破了我的记录,没爬过这么难爬的</p><p class="ql-block">那队情侣模样的 男生也走上来了,他卸下包,又返回去接伴侣,很是羡慕他们,户外的情谊是最真诚的,也真心地祝福他们。</p> <p class="ql-block">  垭口 没有想象中的诸多经幡,就是没有,有一圈石头围切的台地,也全被大雪覆盖着,帮同伴拍好照片,我就下山了,远处的前方,有许多的帐篷,像蘑菇🍄般地洒落在一片低洼的雪地→长海子营地。没有海子,就是一片雪洼地</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不好走,不像爬山上来,可以着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这下山 脚印👣不齐,或 就根本没有脚印👣,走了几分钟,我就尝试着滑下去。</p><p class="ql-block"> 雪道下方没有人,鲜有脚印👣, 估计都是滑下去的吧,我整理好包,外挂等物件,水杯等等都放进包里,将登山杖收短,作划船的浆用,可以辅助刹车😎</p><p class="ql-block">滑了几趟,期间有个女孩👧🏻,她把包放雪上面,先推包滑下一段,再自己滑下,反复操作,也挺好的,我捡到她的滑包掉出来的杯子,还给她,还拍帮她了一段视频。</p><p class="ql-block">还给 点点🌹 拍了一段滑下来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17:00下到坡底,走向了营地 有个5-600米的平路</p><p class="ql-block">路书上的长海子,已完全被雪覆盖,分不清哪是海子 哪是滩地 哪是草地,早来的人儿,一群一群地 都是年轻人 全是年轻人,学生模样,他们很兴奋,也哭也笑也闹,我不停地想找好营地,还得为牧童他们预留好营地,得扎在一块儿呢?,找了几个都不如意,深一脚浅一脚,经常是一脚就整个大腿都陷下去了,估计是海子的边缘滩涂地,只得往人群多的地方凑。</p> <p class="ql-block">  全是浮雪,踩不平,根本踩不平,好在我是两根杆子的自立帐篷,稍微踩踩就将帐钉就勉强扎下,盖上雪后再压一压,晚上 上冻后应该没问题。有几个齐腰深的脚坑,就用雪填填。</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劳累过度,有些头晕,高反袭来,我赶紧去打水,烧水 泡了一杯咖啡+奶粉,才好些 → 去打水的过程中,水是看不到的,雪窝子里面,估计是有人 掉下去后,才发现的,坑🕳️里全是冰渣,舀去冰渣后才可以取到水。舀完水后,冰渣又立即填满了,没人告知的话,根本看不见=我也是其他人告诉我的位置,我走过去的时候,一只脚🦶也踩进水里,湿了鞋袜</p> <p class="ql-block">处理好个人物质,不言🌹 也来到了,她同我一起下山的,走着走着就没再见到她,说是走了一会儿,发现登山杖放在垭口,又返回去找回来,耽误了时间。她在 点点🌹 的 协助下扎好帐篷,我就返回去接应队员。</p><p class="ql-block">路上就没有人了,天也渐渐地暗下来,我在山脚下,焦急地望山上,圈⭕姐 同一个人 下来了,看起来状态蛮好的👌🏻,我指引她,走到帐篷中间靠前的位置去,我们的帐篷都在那,你没找到人就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好一会儿,仿佛半山腰有个影子,我焦急得大叫~18:30,牧童出现在我前面的半山上,也是最后的一个,他这次 行程前就有感冒未愈,状态一直不太好,军人的意志和果敢,让他决定我们今天的行程 并且 不拖累我们,一个人硬撑下来的♥(他们整个行程都是硬走下来的,没有滑行,我真做不到,走下来真🉐很难,滑行就轻松+快捷)</p><p class="ql-block"> 我让他先把包滑下来,我背上,同他一起走到营地,协助 搭建帐篷,和烧水煮饭,今天吃:包菜炒肉+青椒炒蛋,牧童也不愿吃 草草就休息了 今天消耗太大……</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多,又开始下雪了,我躲在帐篷里吃饭,也吃不下,攒劲硬逼着吃了几口,就躺下休息了 </p><p class="ql-block">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头部发热,我怕是感冒发烧了,吃了高反药,穿着抓绒衣+羽绒衣裤+700的睡袋,不冷。我醒的时候,有下两次雪……</p> <p class="ql-block">  5月3号 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长海子营地4500→沿着长海子右侧山坡上行→翻过长海子垭口4750→流沙坡→无名沟→野牛沟→牧民 何健康家海拔3750米,全程约15公里。</p><p class="ql-block"> 早上一直在下雪,我从帐篷里探出头,白茫茫一片,这该怎么走哦。</p><p class="ql-block">营地里 叽叽喳喳起来,有年轻的勇士们在拔营出发。路书是不能走瀑布处,现实也走不了,没有路,雪下面不知道是什么,只有往右→边的山上走,有300米来的拔高,(如果不下雪,看得清路况,走长海子,过瀑布,村长在那架了铁链)</p> <p class="ql-block">  冒着雪收拾帐篷,我把昨晚没吃完的饭菜热热,强迫自己吃下去;9:00风雪中出发了</p><p class="ql-block">没有缓冲,起步就拔高,好在走前人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往下看,营地到10点多都还有人没收帐篷,给苍茫大地添了一份色彩</p><p class="ql-block">昨夜大雪+今天早上雪不停,估计,郑州羊溪🌹的队伍上不来,一夜的大雪,把昨天的脚印👣全填满了,,更是增加了难度和风险性(今年51的这条线路,由于当地人的利益交割,全部人员都是在51这天上午10点钟,才允许进山的,由当地警察维护✔听说有几个超强人 返穿进山的,这时候都没到这地界来汇合,返穿难度翻倍,强度更大),所以前行者,开路者真🉐很强大,齐腰深的大雪,又没有平路→因为我们是在山沟里走,山沟的坡面陡峭,雪都贴在上面,积得很深很深,,没有向导 ,不知路况,全靠轨迹走向,摸索着开路,,没有牛马,我们就是🐮🐴</p> <p class="ql-block">  10:50,到了长海子垭口,这里看子龙垭口,仿佛比他还高,有人说 :这两个垭口可以不下长海子直接穿越,也有人说就在这大雪天,有人穿越过去了✔真是无比强大✔</p><p class="ql-block">雪一直没停,却也渐渐小了</p> <p class="ql-block">  11:30 下坡,这个破更陡,当地人叫:流沙坡,如果不下雪的话,是没人走这里的。</p><p class="ql-block"> 哪怕是踩着前人的脚印👣都很难走 </p><p class="ql-block">我决定向昨天样子滑下去,我前面就有人开始滑了。★我的裤子👖 冲锋裤,昨天滑的时候,到营地发现就破了,裆部的线缝开了😰,我也顾不上丑陋,一直穿着,就这样子滑下去。</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有许多人滑,常常撞到一起,惊叫声,呼喊是,警告声,响彻山谷,有许多人的杯子 或 物品撒落。</p> <p class="ql-block">  我渐渐地滑到了前面,只有十几个人了,我看得清前面的开路者,几个子年轻人,半截身子在雪里面,高抬腿才能拔出脚,奋勇向前,不计个人得失</p><p class="ql-block">雪路上的落差大,有些🉐靠跳,单脚是够不到地面的,左边的大石头上 不时有雪崩的轰轰声,一片片的飞雪滚下来……</p><p class="ql-block">这时候,见到第一个反穿上来的大佬,走近看👀,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身体还单薄,不是很彪悍的样子,走路很轻松,爬升也轻松,在她后面百十米,有个男生尾随,也不是高大威猛的模样,这是一队大神级别的登山者✔</p> <p class="ql-block">  下到沟里,没有雪了,这条不知名的沟,有一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冰雪消融,水没鞋面,沟底碎石遍布,由于之前没有人走过,我们是第一次开通的,所以松软,泥泞,滑石,也🉐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一公里多的林子,12点的时候,我在林子里吃中饭约半小时,也等不来队友,天却下起了毛毛细雨,我披上雨衣,继续走 → 13:30 到了一个开阔的宽滩处,应该是个标志点 : 这地界是个三岔路口★有颗标志性的大松柏树,伫立在溪河边 → 刚刚从流沙坡下来的水系 通往 野牛沟的 / 一个方向是瀑布=长海子翻过来,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面还长了一颗树🌲/过溪就是野牛沟的人口(何健康 家的驼马🐴就在这接客)</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三岔路口,松柏树下,溪流边,把包卸下来,嗮嗮帐篷,烧水泡好茶,等队员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一个方法分享给大家,我用一个有盖的钛水杯,长长的一升容量,灌满热水,把昨晚湿的袜子🧦套上面,很快就干了。</p><p class="ql-block"> 15:00队友们陆续到达,集结后,组队开始挺进野牛沟</p> <p class="ql-block">  路好走了 风景美了,16:00又下雨🌧️了,路上遇到一个牧民,叫 何健康,是解放二村的,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吃住,50元/一位,我们欣然同意,跟着他走,和他聊天</p><p class="ql-block">期间过了几次木桥,又遇上他的兄弟,他牵着两匹马来接客赚钱 → 晚上他回家说做了两单生意,他们平时就养牦牛,蓄养了两匹马,节假日就搞接运赚钱,往返野牛沟16公里=长海子下来的路口→黑卡路口</p> <p class="ql-block">  17:30到了他们家,俩兄弟各住一个屋子隔了30米,都是石头屋子,木头屋板换成了铁皮的彩瓦,大量的木头,堆积,他们家附近的大树被砍掉不少,建成木屋,和篱笆围墙。</p><p class="ql-block">家里有熏肉🥩,土豆🥔 藏式的 炉灶 烟筒,一间约15平方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外面搭建了两个木屋,放置物什,及客房,太阳能照明=昏暗,篱笆⭕里有马两匹,吃饲料,饿了就哦哦哦地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餐很是丰盛,点点🌹是大厨,心灵手巧。→ 我们自己带的蔬菜,肉食,也都吃不完,用他们的锅灶弄了一大锅,让他们两兄弟和我们一起吃,最后还剩下大钵留给他们。</p><p class="ql-block">山里没有果蔬,就是肉+土豆,他们两个老男人守着星辰,凄风冷雨的……(他们在捧塔乡村有家口,妻儿,却很少回家,孩子们也都不愿来这荒野孤寂地)说是不守着 就会被政府收走……</p><p class="ql-block">牧童买了一些他们挖的虫草,说是细长的质量差些,短粗的好✔</p><p class="ql-block">是夜,我们把帐篷,鞋袜等放里屋烘干,女的住里屋,何健康同我们男的住外面的木屋通铺。</p><p class="ql-block">半夜有年轻人返回找寻他们的同伴(他们应该是走在前面,久等而不觅同伴的到来)就一路挨家挨家地询问,很有担当有责任的小伙子。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  晚上 铺上聊天,何健康和我差不多大,71年生人,得知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得已守着这片林地,否则就被收走,进 出 山驼运一些生活必备品,粮食 和牲口的吃食,交通工具就是两腿+马匹,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进不来。生活地域 湿气重,家里炉火🔥24小时不断,取暖生火,燃料就靠木材,常年日久,生活所需,靠山吃山,没有电气 或 煤炭 等燃料替代。</p><p class="ql-block"> 说是森林里,也有规则,长的高大的树木🌲,他们接引雷电或自燃,达到一个重生的效应,劫后余生的枝干会浴火重生,长出新的枝丫,也只有高大 健硕的树,才有雷击浴火的可能,重生也是要资本的✔轮回也得修练✔</p> <p class="ql-block"> 5月4号 第四天</p><p class="ql-block">牧民 何健康家 出发→森林,草甸,溪流→黑卡垭口4014,最终返回解放一村,全程约18公里,累计爬升538米,下降1188米</p> <p class="ql-block">  从何健康家出发,至黑卡山脚下约十公里路程。是这条线的精华→受地势影响,沟里两侧的山势高耸,积雪融化的,雪水肆流,两岸有多条冰山融水冲毁路基,汇集在沟里的河道,湿气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态好。雾霭重重,</span>当太阳升起,蒸腾着水气萦绕在山巅,像给雪山披上云纱巾,背影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美仁美奂,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云杉,雪松,高耸,树干上遍布苔藓,上挂满了松萝,枝条上长满了青苔。阳光☀️从树缝中透进来,幽境的山林便有了灵动,万物都随之跳跃舞动起来,风也温顺了,各种灌木,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像盆景般,天然孕成,由大自然塑造,</p><p class="ql-block">高原的春天,来的晚一些,再过一个月的话,这里便是人间仙境:脚下是绿草地,各种灌木,杜鹃,业已开花,云杉群披着纱巾随风飘扬,百川归流的欢唱,白头翁的雪山在笑~再想像一下,秋天的盛境……飚得豁……</p> <p class="ql-block">  沿路的树干上,灌林的枝条上,有红/蓝色的路标贴在枝干上,指引走向</p><p class="ql-block">路上看见有许多 牦牛的尸体,残骸,大多是小牦牛的,何健康说,去年冬季大雪 下的久,下的大,牦牛没吃的,饿S了很多,牧民都受到损失,在这靠天吃饭的山里,这都是宿命。</p><p class="ql-block">牦牛这种动物,每年9-10月发情,孕期8-9个月,产崽5-6月,胡天八月即飞雪,产下的小牦牛,能熬过第一个冬天,就算是长大了,养活了→这里的地势导致雪厚,找不到深埋的草🌿,不像其他平坦些的牧区,生态如此 ,适者生存。</p> <p class="ql-block">  在云杉林中遇见一队朝气澎博的年轻人,他们唱着歌越过了我们,又有几个座着马的 年轻人走来。</p><p class="ql-block">10点钟,过桥,桥头的 高大的 标识性云杉上,挂着一个牛头,地上掉落两块小石头,人工打磨的痕迹,我理解了,是安装在它眼窝里的,我捡起来重新给它装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牛头独木桥</p> <p class="ql-block">过桥后的地势开阔,河流宽滩,草甸平整,有两匹马在活动板房前 悠闲地吃草🌿,一个超级棒的五星⭐营地,向阳而生,视野极好,各种地理元素齐集。</p> <p class="ql-block">10:40 云杉林 仿佛是发生了什么地质灾害,大面积地塌荒,树木无序地倒在地上,也有人工锯断的痕迹,抛散在路旁,或许是驼队开的路,真是可惜了,这么大的树,就这样被毁,在内地得把牢底坐穿,又运不出去,真是……</p><p class="ql-block">雪白的 河水呼啸着 奔向下游,我们却渐渐地往上去。</p> <p class="ql-block">  12:00,黑卡营地,比前文的营地差些,营地上有石头围了个垃圾⭕,挺恶心的</p><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2-300米,便是路书上的 养猪场,可以吃饭+住宿。</p> <p class="ql-block">养猪场</p> <p class="ql-block">翻黑卡垭口的山脚下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翻黑卡垭口时 有个木头门,山路狭小且蜿蜒曲折,大数路段只容得下一匹马的身形,🉐到3900左右地势才开阔</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养猪场,海拔3500 简单用过午餐后,开始爬山,这个黑卡垭口4000,也是出山的时候一个屏障→爬升近500米,山脚下有马帮,专门送这段路。</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半山腰 伫目四望,发现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猜这应该是解放一村的行为→他们刻意地选择在这上山,走个闭环,又回到他们村,经济⭕就在他们可控区。</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沿河道走,风景最美,山里的河道哦,继续流向不知名的远方,在山上看河道的滩涂上,处处牛马(没有羊🐏 或许这地界养不了,湿气太重)绿油油的草场,云杉树林+皑皑雪山=很是漂亮✔沿河道开发游步道,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2小时后,我登上了黑卡垭口</p><p class="ql-block">垭口有雪,临近垭口时的融雪,把路都泡酥了,泥泞不堪,我唱着歌:雪山呀,闪银光,雅恕藏布江,欢声歌唱,高愿风光无限好,叫我怎么不歌唱……</p><p class="ql-block">垭口有个玛尼堆,却没有经幡,地势凹型,两侧山峦被白雪覆盖,回望走过的路,倒是无所奇,对面的群山就好看些,那应该就是:莫尔多神山=嘉绒藏族尊为“神山之王”,周围有一众神山拱卫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路书上标识这里是黑卡垭口,没有信号</p><p class="ql-block">★说解放梁子上面有信号,在这垭口前面约一公里有个山梁,有明显的路迹通往。大多数人选择从黑卡垭口下山(正确✔)</p><p class="ql-block">★我独自一人走向了解放梁子,到了梁子上 确实有信号,但路迹却找不到了,我判断山势地理,就下面一条沟,错不了,再看看轨迹,无误 → 就直穿下去,惊跑牦牛无数</p><p class="ql-block">我座在一块大石头上,等他们的到来,又聚集在一起,同步下山,这时候也有了信号,牧童联系 刘村长,叫他发车来接(哪知道还得走3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下山得路不好走呀,之前都大意了,没想到下山这么难走=陡 ,落差大,海拔下降快,前脚几乎都难够到地,一步一顿挫,髋骨都顶得痛,</p><p class="ql-block">泥巴路,炮弹壳,流水浸漫</p><p class="ql-block">16:40,我们走到了机耕道,往后的路应该是好走了吧,</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之前的汽车接送地★</p><p class="ql-block">去年因为泥石流,导致道路被冲毁,因此,还要多走6公里。</p> <p class="ql-block">沿路 有多处塌方,是那种不可修复的塌方,因此,徒步线路就得拉长,继续走了一小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7:30 又是一个塌方处,但见水声哗哗哗作响,声势弘大,水流奔涌。好在有前人在河道上锯倒了一颗硕大的 云松,当做独木桥,横亘在河的两岸,我赛先走上 孤树桥 到河的对面,帮走过来的队友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过独木桥后,顺着水流往下游就走,河滩里面全是裸露的石头,现在是枯水期,水都集中在河道的中间,这个河滩的两岸大概有30m宽。如果是下大雨的时候有大水漫过的时候,会很恐怖,人也是无法穿越的。</p><p class="ql-block">我们走了10分钟左右。随转上路便是机耕道 → 这才是真正的出山口 → 路口聚集的很多人,他们是同样的在那里等车。</p> <p class="ql-block">  出山的路也同样是泥泞不堪,他们的越野车也满是泥巴。和他聊天。了解到 : 他们一天就可以走完这条线路 → 他们的出车,运输,救援,都是 村长 调配的,价钱也是统一的 ✔ 包括救援的费用500元/天/人。他也参加过救授的事迹。</p><p class="ql-block">我们问,如果是救援的话,因为更困难一点,如果有人不去,那怎么办?司机说一般救援的人都是挑身体素质好的,是村寨里的中坚骨干去做这种事。所有事→几乎是没有人去违背 村长,现在的村长就原先的部落酋长,头人,他的话就没有不听的✔</p> <p class="ql-block">进山前刘村长拉了一个群,这位达人便是第一先锋,非常强大的体能+毅力</p> <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学到了一个知识:是关于高反的。★高原缺氧后,人体自身会调动所有的功能。去适应,去抵抗,因为缺氧而引起的综合症,哪怕是不走动。哪怕就躺在那里,那种消耗都是巨大的。(要会吃,高热量,高糖,碳水)</p><p class="ql-block">它是一个综合性质的症状,你身体哪个地方有缺陷,哪个地方薄弱,他就先攻击哪里。所以你得了解自己的状况,或有基础病史的预防。</p><p class="ql-block">市场上的高反药也林林总总。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都不一样,所 对应的高反药品 也不就一样,没有某一种高反药是全能的,所以得依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配制适合自己的💊 组合用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