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月的景德镇,暑气未消,骄阳仍带着灼人的热力。我们本是为瓷都的古韵而来,开启一场行摄之旅,却未料竟与一场月全食不期而遇,成了旅程中最意外的馈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全食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文奇观——当太阳、地球、月球呈一条直线,地球居于中间,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便会上演这幕天象。地球的影子分作两层,本影是太阳光无法触及的暗区,半影则能被部分阳光照亮;而当月球坠入本影,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会穿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面,让月亮染上一抹暗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月”。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测算,21世纪虽有228次月全食,但对某个特定观测点而言,想遇上一次天气晴好的观测时机,往往要等上好几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月5日,我们入住景德镇格兰云天大酒店。推开房间阳台门的瞬间,我不由得心头一喜:外面竟连着一处宽敞的平台,视野毫无遮挡,正是架机拍摄的绝佳位置——此前在脑海里反复琢磨的设备架设方案,瞬间有了清晰的落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提前查好消息,原以为月全食会在9月6日晚登场。当晚11点,我拎着设备来到平台,仔细调试相机参数,将三脚架牢牢固定在地面,镜头稳稳对准夜空,满心期待着月亮被“一点点吞噬”的奇妙过程。彼时恰逢农历七月十五,夜空格外澄澈,一轮圆月悬在墨色天幕上,清辉漫过平台、洒向远处的街巷,按下快门时,屏幕里的月亮又大又亮,连环形山的浅淡轮廓都清晰可见。可直到深夜,那轮月亮始终保持着圆满的模样,丝毫没有进入食相的迹象。我反复核对日历才恍然大悟——竟是自己记错了日期。这场“空等”虽有遗憾,却也意外定格了农历十五圆月的皎洁,成了小插曲里的意外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月7日,景德镇的天气骤然变脸。白天下起淅淅沥沥的雨,厚厚的云层像幕布般遮满天空,天地间一片灰蒙蒙。我望着窗外的雨丝,心里打起了鼓:这样的天气,今晚还能拍到月全食吗?设备早已重新架好,可密布的云层像道厚重的屏障,连一丝月光都透不出来,希望一点点往下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临近月全食开始的时间,我仍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守在平台上。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原本密不透风的云层竟渐渐散开,像被手轻轻拨开,夜空一点点显露出原本的深邃,月亮也缓缓从云隙中探出头来。紧接着,月边慢慢晕开一抹阴影,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月全食的每一个阶段都清晰地在眼前铺展。当月亮完全坠入地球本影,那抹惊艳的“血红色”在夜空中绽放时,我屏住呼吸,手指不停按下快门。红色的月轮悬在景德镇的夜空里,与远处城市的点点微光相映,静谧又璀璨,美得让人忘了言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场月全食拍摄,有记错日期的乌龙,有阴雨天气的忐忑,更有云散月出、拍到“血月亮”的狂喜。如今翻看镜头里的画面,不仅有月全食的壮美,更藏着这段旅程里的细碎情绪——那些等待与惊喜交织的时刻,才是比照片更珍贵的回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