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在永恒的乡愁里

巴马.山清水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巴马.山清水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524256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15日傍晚,我从密山口岸过境,乘坐国际大巴前往俄罗斯卡乡缅市,在俄罗斯边境口岸办理出境手绪后转乘前往海参崴的大巴,来到远东俄罗斯海参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常听街坊的老人讲海参崴的故事,幼小的心灵从此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上学后知道海参崴原来是中国我的家乡黑龙江流域领土。它三面临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不冻港:由货运、军港、渔港组成,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出海口。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沙皇俄国垂涎三尺,于1860年,沙皇俄国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硬是抢割走了海参崴这块风水宝地。现在俄罗斯人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该名称意为“统治东方”,这一地名因历史原因在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引发争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官方在正式场合仍然用“海参崴”这一名称,并在括号内标注俄文名以提醒历史背景。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首府。俄罗斯人鸠占鹊巢,在曾是我国疆土上经营了160多年,我黑龙江先民在此生活的遗迹,已经几乎荡然无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参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座风景秀美的海滨城市,又是东北亚的深水港湾。我们在气候宜人的9月中旬来到这里,只见山清水秀,鸥鸟任意翱翔,云层里最后的落日余晖惊艳的像锦书,我在海参崴找到了一片被忽略的源自祖国疆土上的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碑前燃烧着“长明火”,二战中,这艘C-56潜水艇的官兵英勇善战,共击沉敌舰10艘,重创4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次日俄罗斯时间8点15分吃过早餐后,我们在海参崴市内游览。第一站来到潜艇愽物馆参观。这个全名称作C-56的潜艇慱物馆矗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舰队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上,是为纪念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功勋官兵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56号潜艇曾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军称号,旁边是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碑文记载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海军在卫国战争保卫重要港口战斗牺牲将土的事迹和得到中国、朝鲜帮助的史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舱内,我看到各种机械、装备、物品原件,还有四个鱼雷发射管,艇舱两壁贴满照片和俄文说明。我觉得通过这些实物体验硝烟弥漫的海军战场,感受到俄罗斯海军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艇舱内通往一个又一个舱的门必须弯腰才能过去的圆形铁门,舱内展示的潜水服、海军睡觉的窄窄的床上面悬挂着鱼雷发射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潜艇愽物馆后面有一个休闲公园,一座类似巴黎凯旋门的建筑赫然挺立,这里亦称凯旋门。创建于1891年,30年后它在苏联时期被毀,经过近100年的时间人们决定恢复历史,重新翻修,现在已是海参崴城市标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金角湾游船码头。它离潜水艇慱物馆很近,就隔着公路在对面,这里是太平洋的金角湾。游船开了,游览一个小时,这片海域是军港。有著名的太平洋海军舰队,我看见有哨兵暸望塔和巡逻士兵,这里也是商业港口和民用港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偶尔有各种不同的水鸟在天空与海面俯冲直下,叨起一条鱼飞上天空,更多的鸟在低空盘旋,注视着水下。一幅生动有趣的风景画,让我流淌着炎黄子孙炽热血液的脉愽沸腾:承载着华夏的生长基因的美丽海参崴,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片海,这座城,永远是祖国母亲割不断的脐带。今天,一种感慨和欷歔从血管里扩张,踏上了胜利广场、百年老火车站、托卡内夫灯塔的时候,耻辱与悲怆感从脚底涌上心头。我亲手触摸这片原本是中国的土地,视线内的金角湾大桥和沿途风景,似乎隐藏着一个不屈民族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美丽的金角湾,盛产海参的不冻港,在我的人生旅行中,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既爱又忿的复杂情感,这是家之戚,国土流失的家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站,海参博物馆。海参崴各种慱物馆多,我们来到位于海参崴中心,毗邻阿穆尔湾的海参愽物馆。展馆面积1000平方米,荟萃世界各地的海参品种,展现了海洋生物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中国籍讲解员说列宁纪念碑的碑底见证了沙俄帝国的荣耀,而列宁手指的方向是沙皇俄国东征的我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我来到第四站,海参崴火车站。作为文明进步的节点,始建于1860年的海参崴火车站主建筑有两层,担任着历史与现实的见证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当年有很多中国劳工参与建设,凝聚着劳工的血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是一个很少见的港铁枢纽站,穿过火车站我看了后面码头上停泊的几艘客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有着浓郁俄式风情的火车站,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的铁路长度是9288公里,在车站站台小著名的“9288纪念碑”非常醒目。</span></p> <p class="ql-block">蒸汽火车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俄导游说海参崴去俄罗斯的火车要开7天7夜,每一个大站会停好几个小时,可以补充食物。票价50000多卢布(人民币5000多元),我想应该类似我国的豪华专列吧,我站在进站台阶上让游客拍了一张人景合一的照片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火车站对面,是列宁广场,矗立着列宁的雕像,抬着手臂,指向东方,似乎正在发表一番演说。这是今天打卡第五站。我拍照时,正巧一群鸽子飞来,一只恰好落在列宁伸手的指尖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托卡内夫灯塔是海参崴的大景点,也是我今天第六站游览的地方。位置在伊格瑟尔德半岛的西南,也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参崴托卡内夫灯塔,始建于1876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最著名的灯塔。它像个忠诚的卫士默默矗立了149年,灯塔用石头砌筑,塔身下半部分为八角形,上半分是圆柱形,我远远看去,红顶白身,十分醒目,被称作是陆地的尽头,太平洋的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周冬雨,马思纯主演的《七月与安生》在海参崴灯搭拍摄的电影,让托卡内夫灯塔爆火,成了旅游热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同伴们通过狭长沙石小路前往灯塔,这场景如同走向了世界的尽头,灯塔前的小路时不时会被海浪淹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体验俄罗斯风情,无需担心文化、语言不通。一位俄罗斯姑娘主动和我合影拍照,风刮乱了我们的头发,把醉人的景色,浓郁的欧洲情调记录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没来海参崴前就知道远东地区,几乎是冒险的代名词。每年都会举行帆船比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极限帆船运动爱好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眼前的一艘艘帆船像是散落在太平洋海面上的颗颗彩色珍珠。原来,这里有帆船俱乐部,可以租帆船,亲自驾着帆船出海,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去拥抱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俄罗斯海滨城市海参崴,是旅游的新天地,壮阔而美。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中国人来到这里居住捕捞海产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已经走远,我试图去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在海参崴品尝到各国美食,吃了海鲜大餐,俄式大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参崴的原始自然风光,原始森林、海湾、无人岛、海滩都堪比整个牙买加或大半个希腊。我在海滩上漫步,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看着海边上游泳和玩帆船的人群,心情放松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一次近在咫尺的海外之旅,让我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的景色再美,也包裹了丧失领土的沉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愁,是一种发愤图强的厚重,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屈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