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二战期间日本设立的专门关押美英等国盟军战俘的场所 。在这个地区住了近70年的我第一次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黎明老科协六分会和老教协黎明专委会参观活动。参观人员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是二战期间日本设立的专门关押美英等国盟军战俘的场所 。进入大门正面图案。</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边墙壁。</p> <p class="ql-block">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在太平洋战场俘虏大量盟军士兵。1942年,日军开始将部分战俘从菲律宾等地押送至沈阳,1943年,“奉天俘虏收容所”建成,即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p> <p class="ql-block"> 关押情况 :从1942年到1945年,该战俘营先后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六个国家的战俘2000多名,约16%的战俘在关押期间死亡。</p> <p class="ql-block">这是锅炉房和水塔。</p> <p class="ql-block">- 文物史料 :有战俘佩戴的红色号码牌、美国太平洋最高指挥官乔纳森·温莱特写的《温莱特回忆录》、英国战俘罗纳德·乔伊手写的未寄出的情书等。</p> <p class="ql-block">学校老科协老教协会员参观</p> <p class="ql-block">宋老师曾经担任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内容。</p> <p class="ql-block">-大家看历史照片 。馆内陈列有500余幅历史图片,展示了战俘营设立的历史背景、战俘的苦难生活与抗争以及战俘营解放等场景。</p> <p class="ql-block">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在1942年至1945年间约有250—260名战俘死亡,死亡率约16% 。数据差异主要源于是否计入途中或其他营地死亡人数。死因包括严寒、饥饿、疾病、过度劳役及日军暴行,部分资料记载有3人因逃跑被枪杀 。📌馆内“死难者碑墙”镌刻约200余名姓名,可现场悼念。</p> <p class="ql-block">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中,中国工业及工友在日军严密监视下,以多种方式秘密帮助战俘生存与抵抗。</p> <p class="ql-block">物资传递中的信任奠基:中国工友借递工具、送饭之机,将藏在饭盒底的窝头、咸菜,甚至保命的退烧药偷偷塞给战俘 。沈阳本地工人李立水为让战俘吃上新鲜食物,每次拉菜车经过工厂,都会冒险从车底偷藏黄瓜、萝卜,趁日军不注意抛给战俘,这种“以命换命”的物资援助,成为友谊最初的纽带 。</p> <p class="ql-block">在日军严密管控的“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等工厂里,中国工友与盟军战俘以“无声协作”筑起友谊,用生命守护彼此 。</p> <p class="ql-block">物资传递中的信任奠基:中国工友借递工具、送饭之机,将藏在饭盒底的窝头、咸菜,甚至保命的退烧药偷偷塞给战俘 。沈阳本地工人李立水为让战俘吃上新鲜食物,每次拉菜车经过工厂,都会冒险从车底偷藏黄瓜、萝卜,趁日军不注意抛给战俘,这种“以命换命”的物资援助,成为友谊最初的纽带 。</p> <p class="ql-block">信息互通中的精神支撑:中国工友利用熟悉厂区环境的优势,悄悄向战俘传递外界战局 。葛庆余曾在维修机器时,用手势和简单英文单词,告知美军战俘肯·塔沃“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的消息 。这些碎片化信息,驱散了战俘的绝望,让他们重燃生存希望 ,也让双方在共同的期盼中拉近心理距离 。</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源于多方面压力:</p><p class="ql-block">- 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与心理震慑</p><p class="ql-block">- 苏联参战彻底打破战略平衡</p><p class="ql-block">- 国内经济崩溃、资源匮乏</p><p class="ql-block">- 盟军在太平洋和中国战场的持续反攻</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也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历史节点,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p> <p class="ql-block">日本受降核心是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总受降仪式,以及9月9日在南京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标志着二战及日本侵华战争的正式终结 。</p> <p class="ql-block"> 总受降仪式(1945.9.2):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主持,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签署投降书 。美、中、英、苏等9国代表依次签字,从法律层面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全球战场正式落幕 。</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4日,苏联红军进驻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解除日军武装,战俘正式重获自由 。解放初期,战俘因长期受虐普遍虚弱,苏军联合中国民众提供面包、药品等物资,首批身体尚可的战俘于9月搭乘美军运输机撤离 。</p> <p class="ql-block">撤离与归途:1945年9月至11月,2000余名幸存战俘分批次撤离,先前往大连、天津等港口,再乘船或转机返回母国 。部分重伤战俘留在中国医院接受治疗,痊愈后才踏上归途 。</p> <p class="ql-block">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住房拥挤不堪,普通战俘多为每间80人,睡在双层大通铺,每张床16人(上下各8人),条件恶劣,冬冷夏闷,疾病横行。军官待遇略好:校级军官10-12人一间,高级将领2-3人一间,有较好采光与储物空间,但仍属非人道羁押。</p> <p class="ql-block">战俘的洗漱室。</p> <p class="ql-block">- 死难者碑墙:在纪念广场设立了“死难者碑墙”,镌刻着200余名死亡战俘的姓名及国籍,供人们悼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上设有“死难者碑墙”,上面镌刻着200余名死亡战俘的姓名及国籍。广场上还有根据两名美国战俘越狱后被抓关进地牢的史实创作的雕塑。此外,从广场上还能看到战俘营东、南、西、北四个角落高达9米的瞭望岗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作人员,穿着当年战俘衣服展现当年情况。</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讲当年情况。</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什么视频展现当年情况。</p> <p class="ql-block">为了了解详细内容,找到孙小嘴介绍的沈阳二战战俘营简介,挺好,保存一下。</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走出陈列馆。</p><p class="ql-block">铭记战俘苦难,致敬跨国籍的人性微光</p><p class="ql-block">铁窗映血泪,和平需以史为鉴,不敢或忘。异国忠魂眠此,唯愿寰宇永无硝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