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标题是引用新华网上的文章标题。<div><br><div> 黄河奔腾雄浑,汾河清澈蜿蜒。在山西万荣县激流交汇,河水冲刷、沉积,造就了独特的汾阴脽,而闻名遐迩的后土祠便坐落于此。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旁,背靠黄河,面朝汾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祭祀“后土”(也就是土地神)的祠庙之一。</div></div>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在雍县祭天时,有感于祭祀了天神上帝,却未祭祀后土,认为于礼不合。于是,在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的建议下,他 “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并率领群臣亲赴汾阴,以祭天的礼仪祭祀后土。此后,汉武帝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每次祭祀都仪式隆重无比。除了汉武帝,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以及东汉光武帝等众多汉代皇帝,也都纷纷效仿,先后来此祭祀达 11 次之多。到了唐代,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对祠庙进行了扩建。北宋时期,万荣汾阴后土祠更是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巅峰状态,庄严弘钜,为海内祠庙之冠。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不仅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还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 24 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足见后土祠在古代帝王心中的重要地位。 进入后土祠穿过戏台,便可看到后土祠“六绝”之一的龙凤柏。两株古柏犹如两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两株古柏树冠如云,枝繁叶茂,一株呈龙腾之势,一株显凤舞之姿,天然构成一幅生动的“龙凤呈祥”图景。 <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祠,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祀女娲的神庙, 其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木雕、砖雕结构的秋风楼平和而立、崇峻壮观,楼内藏有元至元八年(1271年)捐刻汉武帝《秋风辞》碑,另有宋真宗御书《汾阴二圣配飨铭》(萧墙碑)及金代《后土祠庙貌》碑,是了解宋代帝王封禅祀土事宜及宋金时期后土庙貌规制的珍贵史料</p> 在正殿的东北侧,有一座碑廊,里面便是有名的萧墙碑。该碑为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全碑共五块,1365个楷字,碑名《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上共有1365字,内容记述了宋真宗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的旧例,应汾阴士绅民众的请求,率领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整修一新的事。碑文中盛赞“二圣”,即宋太祖、宋太宗的功德,将他们配飨于后土祠受祀,以示“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名字来源于树于楼内的“秋风辞”碑,秋风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秋风楼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每个挑角上都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楼内,现存有“秋风辞”石碑三块。 秋风楼下,一条古官道穿行而过。据传,这条官道古时是秦晋要道,当年前往秦国以合纵连横之技成功帮秦王统一六国的河东人张仪,去秦时走的便是这条路。当地人传说,走过张仪道,仕途步步高。这算是吸引游客来此游走的一处亮点。